:::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凌遲與救贖--論魯迅小說中的「聲音」意象
書刊名: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作者:朱芯儀
作者(外文):Chu, Hsin-i
出版日期:2019
卷期:67
頁次:頁45+47-78
主題關鍵詞:魯迅聲音意象小說敘事凌遲救贖Lu XunSound imageNovel narrativeBody dismemberingRedemp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顏健富(20061100)。「易屍還魂」的變調--論魯迅小說人物的體格、精神與民族身分。臺大文史哲學報,65,113-1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梅家玲(20110600)。有聲的文學史--「聲音」與中國文學的現代性追求。漢學研究,29(2)=65,189-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正忠(20090900)。摩羅,志怪,民俗:魯迅詩學的非理性視域。清華學報,39(3),429-4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健富(20050600)。一個「國民」,各自表述--論晚清小說與魯迅小說的國民想像。漢學研究,23(1)=46,325-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貢華南(20160300)。中國早期思想史中的感官與認知。中國社會科學,2016(3),42-61+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安德魯•鐘斯、王敦、李之華(2012)。狼的傳人:魯迅•自然史•敘事形式。魯迅研究月刊,2012(6),3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箭飛(2000)。論魯迅小說的音樂性。文藝研究,2000(2),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懷玉(2010)。論中國新文學的音樂性。中洲學刊,2010(5),221-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天明(2000)。難以直說的苦衷:魯迅《野草》探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歐梵、尹慧珉(1995)。鐵屋中的吶喊。臺北:風雲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elsch, Wolfgang、陸揚、張岩冰(2006)。重構美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ooth, Wayne C.、華明、胡蘇曉、周憲(1989)。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漢華(2004)。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achner, Andrea(2014)。Beyond Sinology: Chinese Writing and the Scripts of Cul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Barker, Chris、Jane, Emma A.、羅世宏(2010)。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暉(1990)。反抗絕望--魯迅及其《吶喊》、《徬徨》研究。台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薛毅(1996)。無詞的言語。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廣平(2006)。魯迅的寫作和生活:許廣平憶魯迅精編。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竹內好、孫歌、李冬木、趙京華(2005)。近代的超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澤(1995)。恨世者魯迅。魯迅散文選。臺北: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威(1988)。重識〈狂人日記〉。眾聲喧嘩--三〇與八〇年代的中國小說。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薛毅(2000)。無詞的言語--論《野草》。魯迅研究的歷史批判。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家炎(2011)。複調小說:魯迅的突出貢獻。論魯迅的複調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