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沙上的足跡:論二十世紀初「國民文學」論述的建構與消解
書刊名:奇萊論衡
作者:陳柏言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
頁次:頁123-146
主題關鍵詞:陳獨秀鄭伯奇國民性國民文學國族話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8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成仿吾(19280201)。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創造月刊,1(9),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獨秀(19170201)。文學革命論。新青年,2(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成仿吾(19230513)。詩之防禦戰。創造週報,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孝岳(19170401)。我之改良文學觀。新青年,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健富(20050600)。一個「國民」,各自表述--論晚清小說與魯迅小說的國民想像。漢學研究,23(1)=46,325-3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灝(19990400)。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二十一世紀,52,29-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適(19170101)。文學改良芻議。新青年,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玄同(19250420)。寫在半農給啟明的信底後面。語絲,20,版4-版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獨清(19251123)。論國民文學書。語絲,54,版39-版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適(1917)。文學改良芻議。留美學生季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語堂(19250420)。給玄同的書。語絲,23,版2-版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定璜(19250706)。寄木天。語絲,34,版3-版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沫若(19221001)。論國內評壇及我對於創作上的態度。學藝,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鄭伯奇(1942)。二十年代的一面--郭沫若先生與前期創造社。文壇,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伯奇(19441201)。沙上足跡:文壇生活二十五年的回顧。高原,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伯奇(19231209)。新文學之警鐘。創造週報,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淳浩(1995)。創造社:別求新聲於異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觀濤、劉青峰(2009)。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國威(2010)。近代中日詞彙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制、容受與共享。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適(1989)。胡適文存。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伯奇(1935)。小說三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咸立強(2006)。尋找歸宿的流浪者:創造社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平原(2006)。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安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啟超(1968)。飲冰室詩話。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廷晞(2009)。鄭伯奇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史若平(2011)。成仿吾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宏聰(2010)。創造社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啟超(1998)。新民說:少年中國的國民性改造方案。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金淦(2010)。胡適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燊、郭家申(1989)。西歐美學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禾、宋偉杰(2008)。跨語境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伯奇(1988)。鄭伯奇文集。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伯奇(1982)。憶創造社及其他。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香港分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建華(2000)。「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金麟(20010000)。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湯志鈞、康有為(1981)。康有為政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鄭伯奇(19250306)。覆穆木天的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穆木天(19250306)。給鄭伯奇的一封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作人(19250306)。致穆木天的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汎森(2007)。從新民到新人:近代思想中的「自我」與「政治」。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風(2006)。文學革命與國語運動之關係。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汎森(20070000)。新民與新人:近代思想中有關「自我」的幾個問題。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適(2010)。逼上梁山--文學革命的開始。胡適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伯奇(2009)。國民文學論。鄭伯奇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