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問卷調查中的樣本代表性研究:有關母群體資料選擇的說明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隋杜卿
出版日期:1986
卷期:23:6
頁次:頁72-86
主題關鍵詞:母群體資料問卷調查樣本選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29
研究報告
1.胡佛、陳德禹、朱志宏(1981)。政治參與行為:內湖地區個案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達琪(1981)。桃園縣選民投票行為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盈隆(1982)。系統取向與投票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麗芳(1984)。臺灣地區民眾收看電視新聞與氣象報告的動機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以瑚(1982)。臺北市民收看電視動機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戈卿(1982)。台灣傳播媒介政治傳播功能的研究--以六九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為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曉琴(1983)。台灣地區成人收看電視綜藝節目之動機與行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丘彥明(1981)。電視和報紙記者形象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正茂(1981)。嘉南地區選民公共政策需求與導向之研究--民國六十九年立法委員選舉區域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明通(1981)。經社地位、民主價值取向及參與行為之分析--內湖地區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國滿(1985)。台灣地區民眾的選舉參與行為:民國七十二年增額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志弘(1980)。台灣傳播體系在社會面臨危機時的早期運作及其媒介功能之研究--以「美國與中共建文」事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Kish, Leslie(1965)。Survey Sampling。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2.魏應澤(1968)。抽樣理論及其應用。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清山(198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ckstrom, Charles H.、Hursh-César, Gerald D.(1981)。Survey Research。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5.Dillman, Don A.(1978)。Mail and Telephone Survey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new window
6.杜陸(1975)。抽樣理論研究。台北:國家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韋從序(1972)。統計方法。台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Neter, John、Wasserman, William、Whitmore, G. A.(1983)。Applied Statistics。台北:華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安田(1980)。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謝安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51023)。開創民主政治的新天地--關於本報問卷調查研究的幾點說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瞿海源(1982)。問卷調查在國內運用之檢討。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曉春(1983)。樣本調查研究。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清榕(1983)。機率與抽樣。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