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網路空間的書寫模式--論網路語言的象似性與創造性
作者:王松木 引用關係
書刊名:文化與語言論叢;林慶勳 (主編)
頁次:205-240
出版日期:2010
出版項:高雄: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主題關鍵詞:網路語言文化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朱曉農(2004)。親密與高調--對小稱調、女國音、美眉等語言現象的生物學解釋。當代語言學,2004(3),193-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蔚然(2004)。網路語言交際對語言交際原則的運用與偏離。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2),5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光明(2007)。對網絡語言中”新興譯詞”的後現代解讀--兼談網絡語言的規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1),7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少華(2004)。論網絡書寫行為的後現代特徵。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2),92-95+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一峰(20040100)。「虛擬現實」之人際傳播浪漫ICQ。傳播與管理研究,3(2),3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松木(2005)。鬼話連篇--論網路語言及其對語文教學的衝擊。新世紀對話:多元語言、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治河(2006)。後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布羅克曼、袁麗琴(2000)。過去2000年最偉大的發明。上海:上海科學技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文森、宋偉航(1999)。數位麥克魯漢。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剛(2007)。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哈理斯、洪蘭(2006)。基因或教養--解開人格差異之謎。臺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國珍(2003)。仿擬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特克、譚天、吳佳真(1996)。虛擬化身--網路世代的身份認同。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夫曼、徐江敏、李姚軍(1959)。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石珠(1996)。形貌修辭學。長沙:湖南師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麥克魯漢、何道寬(1995)。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道金斯、趙淑妙(1995)。自私的基因。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維索爾倫、錢冠連(2003)。語用學詮釋。北京: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明萱(1997)。多向文本。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薛可、余明陽(2007)。人際傳播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魏特罕、薛絢(1999)。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McNeill, Daniel、黃中憲(2004)。臉--由表情密碼開啟人心深沉的奧秘。臺北:藍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Crystal, David、郭貴春(2001)。語言與因特網。上海:上海科技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Dunbar, Robin、洪莉(2002)。哈啦與抓虱的語言--從動物相互梳理、人類閒聊解讀語言演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正光(2006)。語言非範疇化--語言範疇化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Heine, Bernd、Claudi, Ulrike、Hünnemeyer, Friederike(1991)。Grammaticaliz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1.何自然、謝朝群、陳新仁(2007)。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晶凝(2008)。現代漢語話語情態研究。崑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少華、陳文江(2002)。重塑自我的遊戲:網路空間的人際交往。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