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庸》慎其「獨」的詮釋與重衡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吳文智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0
頁次:頁1-18
主題關鍵詞:中庸慎獨牟宗三杜維明唐君毅在世存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89
  • 點閱點閱:65
對於「慎獨」的意涵,傳統解讀常把「慎獨」表達為「當一個人獨處時也須戒慎恐懼」而「謹慎獨處」的外在行為,使我們認為它所強調的是人在私下和公共場合的行為舉止應須檢點;但這樣的解釋它似乎只是抓住了「慎獨」的「獨」字義狀態,無法給出實踐義真正之方向開出所謂的心性之學的基礎。因此,不論從宋代以降,甚至直至今日學界經由西方哲學研究的借鏡,在「慎獨」的解讀上,已經轉為探討人的一種內心狀態及工夫的呈現。而此種解讀方式由強調外在的謹慎獨處而轉為強調內心的專注專一,促使著《中庸》更有理由被視為孔門心法之大旨。然而,此一從內部而言的「慎獨」該如何解釋?近代學者皆各有不同的見解。本論文的工作,首先經由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以至杜維明先生對「慎獨」的解讀作為出發,再尋由唐君毅先生不同之體會見解,予以更深入的討論。期待能對《中庸》慎獨之「獨」字於內在的自我狀態應為如何,做出「不同的詮釋與重衡」。
期刊論文
1.袁保新(20100900)。當代儒學詮釋的分化及其省察。宗教哲學,53,127-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安樂哲、郝大維、彭國翔、郝大維(201102)。切中倫常--《中庸》的新詮與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201008)。中國哲學十九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維明、段德智、林同奇(2008)。《中庸》洞見。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199605)。心體與性體。臺北縣:中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世英(200704)。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晨陽(2006)。多元世界中的儒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關子尹(2008)。語默無常:尋找定向中的哲學反思。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熹(2006)。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2009)。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韋政通(2000)。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轉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安梧(20090000)。中國人文詮釋學。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袁保新(20080000)。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慎、段玉裁、鍾宗憲(2005)。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洪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Hall, David L.、Ames, Roger T.、何金俐(2005)。通過孔子而思。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