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郭象思想研究
作者:鍾竹連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蔡崇名老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郭象自生自化自爾獨化相因性分習以成性自然無為齊物生死是非政治君臣逍遙玄冥名教跡冥內聖外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3
郭象少有才華,好老莊,能清言,其《莊子注》,花爛映發,旨味淵玄,無非藉《莊子》,寄言出意,以妙演奇致,闡其玄論。此所謂「非郭象注莊子,乃莊子注郭象」者也。蓋其思想,於承襲前人如劉卲、王弼、裴等後,自能匯歸,有所創新,別開體系,而圓縝完密,前後一貫,非獨注書之冠,亦為魏晉玄學發展之高峰。是以本研究,旨在以《莊注》為主,再參之其餘著作,如《論語體略》、《老子注》等,以歸納分析,而論其思想,闡其理論,全文共分十三章以探究之。
今觀其思想之要,首由宇宙生化之「自爾獨化」開其端,以為萬物皆「氣」之無故自噫以成者。唯此「氣」,乃萬類據之生化之「質料」而已,非萬有生育長養之超越本體,故其重點,乃在於述明天地萬物之「自生自化」。而其「性」論,則以「才質性分」釋「性」,特主「性分」之不可逃,不可加,各自殊別,而無可更易。
其次,則合上述二者以論「自然」,故所謂「自然」者,自爾獨化,性分自然,履性自為之義。而其所謂「天」、「理」、「命」者,則為「性」與「自然」之開展也。三者相涉相連,其義互通,大體言之,其重要論點,除「自然無為」之義外,則在於以「萬物之總名」與「雜以人事」之性分自為論「天」;以「自爾獨化」與「性分」述「理」,以見其分殊、必然、常俱、常通之特質;以「遇」言「命」,而明「命」之無可奈何,不可變易。其「知」論,則無非抉發大知、小知,皆各為性分之知,故天下無有不知,而物亦因性分之異,而無緣相知之旨。
其齊「物」之論,則以「一氣萬形」與「性分之不一以自齊」述之,由是,不泯除彼此之差別,而暢萬物各得其性分之殊,則萬有齊同無別。「是非」者,眾物所不能無者,各有其性分所謂之是非,欲齊一之,則除順其是非,使之兩行外,尚可以「反覆相明」之法,而辨明無是無非。而「生死」者,一氣之聚散也,且死生各自成體,皆無所待,故唯生時安生,死時樂死,死生從命,而後生死可同矣!
「政治」方面,則謂為政準則,首在無心無為,以順物之自為;功成弗居,歸之眾庶;亦主不棄賞罰,唯此乃治政之末端耳。復次,郭象以為無賢不可無君,多賢不可以多君,天下必以一人制之,故必確立君臣之制,由君上之無為,與臣下之有為,以成一「無為」之治。且君、臣、民之分野,乃天理自然,各安其性,則上下皆得。
「逍遙」者,適性也,無論有待、無待,至足、自足,凡得其性者,皆同臻逍遙也。而「玄冥」之論,乃其思想之歸趨。其精要所在,乃在論明聖人雖有其弊,然此為世人逐其而致者,實則聖人自有其「」與「所以」,乃冥圓融者。而所謂「玄冥」者,逍遙也,乃宇宙、人生,政治等,皆至和諧和樂之境者也。
是若論其思想體系,則以「自爾獨化」為始,而歸之於「神器獨化於玄冥之境」,首尾一貫,環環相扣,可謂為魏晉玄學發展之高峰。其思想環節之要,則為自生、獨化、自然、與性分。而四者之中,又以「性分」為其綱顉,蓋「性分」之自然,乃其各節思想據之以成之根本論點也。是以論及郭象思想之中心旨趣,一言以蔽之,曰「性分自然」也。
而若推尋郭象《莊注》之目的,則在於調和儒家「名教」,與道家「自然」之衝突,以期人生、政治之和樂和諧。蓋其於何晏、王弼等貴無論「名教本於自然」,與阮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後,直陳仁義禮樂等儒家治化,自是人之情性,為人性分之所俱,與聖人冥圓融,內聖與外王合一之說,以明名教即為自然,而期儒、道為一,以解決二者之爭,使宇宙、人生、政治趨於和諧和樂之境。由是言之,子玄之《莊注》,非無用之談也,其意實欲解決當時之時代難題,所謂「經國體致」,以期名教與自然之合一,乃其
一、 專書
(一)經
周易註 魏、王弼,晉、韓康伯(商務,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七五年三月初版)
周易正義 唐、孔穎達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七十年元月八版)
左傳會箋 竹添光鴻 (漢京,七三年一月初版)
論語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七十年元月八版)
論語集釋 程樹德 (藝文,五四年三月初版)
孟子正義 宋、孫奭 (藝文,十三經注疏本,七十年元月八版)
(二)史
史記 漢、司馬遷 (藝文,未標明出版日期)
後漢書 宋、范曄著,唐、李賢等注 (宏業,六六年十月再版)
三國志 晉、陳壽 (宏業,六五年六月再版)
晉書 唐、褚遂良等(藝文,未標明出版日期)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唐長孺 (武漢大學,一九九二年)
(三)子
法言 漢、揚雄 (中華,四部備要本,七十年六月一版)
申鑒 漢、荀悅 (中華,四部備要本,七十年六月一版)
中論 漢、徐幹 (世界,六四年十一月三版)
人物志 魏、劉卲 (新文豐,諸子叢書集成續編冊二十)
道德真經註 魏、王弼 (藝文,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第二函,五四年三月初版)
南華真經注 晉、郭象 (藝文,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第一函,六一年五月初版)
抱朴子 晉、葛洪 (中華,四部備要本,七十年六月一版)
群書治要 唐、魏徵等 (商務,五五年三月臺一版)
春秋繁露注 清、凌曙 (世界,六四年三月三版)
翁注困學紀聞 清、翁元圻 (中華,四部備要本,七十年六月一版)
日知錄集釋 清、黃汝成 (世界,五一年四月初版)
潛夫論箋 清、汪繼培 (世界,六四年十一月三版)
荀子集解 清、王先謙 (藝文,六六年二月四版)
南華真經正義 清、陳壽昌 (新天地,六六年七月再版)
明夷待訪錄 清、黃宗羲 (中華,四部備要本,七十年六月一版)
莊子集釋 清、郭慶藩 (世界,校正本,七十年十一月五版)
華嚴經疏論纂要 清、釋道霈 (福輝,七五年二月初版)
莊子纂箋 錢穆 (三民,五八年六初版)
列子集釋 楊伯峻 (明倫,五九年八月初版)
齊物論釋定本 章太炎 (廣文,五十九年十月初版)
莊子校釋 王叔岷 (台聯國風,六一年三月重刊)
莊老通辨 錢穆 (三民,六二年八月臺二版)
論衡集解 劉盼遂 (世界,六四年六月三版)
中國哲學思想論集 牟宗三等 (牧童,六五年十月初版)
莊子總論及分篇評注 李勉 (商務,六五年十二月二版)
莊子及其文學 黃錦鋐 (東大,六六年七月初版)new window
中國哲學原論 唐君毅 (學生,六七年十月修訂三版)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 唐君毅 (學生,六七年四月三版)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唐君毅 (學生,六八年二月四版)
中國歷代思想家―郭象 黃錦鋐 (商務,六八年三月二版)
老子正詁 高亨 (開明,六八年三月臺四版)
漢晉學術編年 劉汝霖 (長安,六八年十月臺一版)
郭象莊學平議 蘇新鋈 (學生,六九年十月初版)
中國哲學史 勞思光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六九年十一月三版)
自然與名教 丘為君 (木鐸,一九八一年)
新譯莊子讀本 黃錦鋐 (三民,七十年三月三版)
魏晉自然思想 盧建榮 (聯鳴,七十年三月再版)
向郭莊學之研究 林聰舜 (文史哲,七十年十二月初版)
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 (臺北,聯經,七一年三月初版)
魏晉思想與談風 何啟民 (學生,七一年一月四版)new window
韓非子集釋 陳奇猷 (華正,七一年八月初版)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湯用彤 (鼎文,七一年九月三版)
老子探義 王淮 (商務,七一年十月六版)
漢末人倫識鑒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 江建俊 (文史哲,七二年三月初版)
才性與玄理 牟宗三 (學生,七二年八月修訂六版)
中國思想史 錢穆 (臺北,學生,七二年九月四版)
老子的哲學 王邦雄 (東大,七二年九月三版)new window
魏晉思想甲編五種 賀昌群等 (里仁,七三年一月初版)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余英時 (聯經,七三年二月二版)
竹林七賢研究 何啟民 (學生,七三年二月四版)
中國人性論史 徐復觀 (商務,七三年四月七版)
世說新語箋疏 余嘉錫 (仁愛,七三年十月初版)
試論莊子兩種「知」之觀念 吳淳邦 (幼獅學社,七四年十月)
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老莊、郭象與禪學―禪道哲理) 傅偉勳 (東大,七五年六月初版)
中國哲學十九講 牟宗三 (學生,七五年十月二版)
郭象與魏晉玄學 湯一介 (谷風,一九八七年三月初版)
支道林思想之研究——魏晉時代玄學與佛學之交融 劉貴傑 (商務,七六年八月二版)
魏晉玄學史 許抗生等 (陝西師範大學,一九八九年七月初版)
顏氏家訓集解 王利器 (明文,七九年三月初版)new window
中國文化的清流 王曉毅 (中國社會科學,一九九一年三月一版)
中古學術論略 張蓓蓓 (大安,八十年五月初版)
中國儒學史 趙吉惠 (中州古籍,八十年六月初版)
中國哲學史新編 馮友蘭 (藍燈,八十年十二月初版)
理學、佛學、玄學 湯用彤 (淑馨,八一年一月初版)
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 高柏園 (文津,八一年四月初版)new window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 羅宗強 (文史哲,八一年十一月初版)
魏晉玄談 孔繁 (洪葉,一九九三年初版)
中國哲學範疇導論 葛榮晉 (萬卷樓,八二年)
郭象莊子注校記 王叔岷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專刊,八二年三月)
福慧人生 曾秀氣 (美和,八三年六月增訂一版)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 康韻梅 (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八三年六月初版)new window
魏晉南北朝儒學流變之省察 林登順 (文津,八五年四月初版)new window
魏晉哲學 周紹賢、劉貴傑 (五南,八五年七月初版)
郭象玄學 莊耀郎 (里仁,八七年三月初版)new window
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朝) 任繼愈主編 (人民,未標明出版日期)
(四)集
嵇中散集 晉、嵇康 (中華,四部備要本,七十年六月一版)
全上古秦漢三國六朝文 清、嚴可均 (世界,七一年二月四版)
漢學論文集 黃錦鋐等 (驚聲文物,五九年十一月)
文心雕龍注 范文瀾 (學海,六九年九月二版)
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 成大中文系 (文史哲,八十年)
中華學術論文集(〈郭象《莊子注》的哲學體系〉) 馮友蘭 (未標明出版社與日期)
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論王弼郭象思想的歧異〉) 戴景賢 (學生,一九九九年一月)
二、 學位論文
莊子自然主義研究 顏崑陽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二十期,碩士論文,六五年六月)
莊子轉俗成真之理論結構 林鎮國 (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二二期,碩士論文,六六年六月)
莊子之文學 蔡宗陽 (師大中研所,碩士論文,七二年)
老莊思想對兩漢魏晉學術思想之影響 陶建國 (文化中研所,博士論文,七四年六月)new window
東漢士風及其轉變 張蓓蓓 (臺大中研所,碩士論文,六八年六月)new window
魏晉清談及其玄理研究 林顯庭 (東海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六三年五月)
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論 張仁青 (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六七年)new window
魏晉清談主題之研究 林麗真 (臺大中研所,博士論文,六七年六月)new window
魏晉清談轉變之研究──自魏初至魏晉之際 張釩星 (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七二年六月)
魏晉玄理與玄風之研究 江建俊 (文化中研所,博士論文,七六年)new window
魏晉儒道之爭 朴敬姬 (政大中研所,博士論文,七七年一月)new window
魏晉知識分子道家意識之研究 張釩星 (政大中研所,博士論文,七七年五月)new window
魏晉儒道會通思想之研究 顏國明 (師大國研所集刊第三二號,碩士論文,七七年六月)
魏晉人性論研究 錢國盈 (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八十年五月)
魏晉玄學的自然觀與自然美學的研究 林朝成 (臺大哲研所,博士論文,八一年六月)new window
魏晉「自生」概念研究 李玲珠 (師大國研所集刊第三七號抽印本,碩士論文,八二年六月)
魏晉儒道會通思想研究——以向郭跡冥論為中心而展開 王素娟 (央大中研所,碩士論文,八二年六月)
魏晉儒道互補思想研究 蔡忠道 (高師國文系,博士論文,八七年六月)new window
自然與名教──從儒家名教思想與德國理想主義道德哲學看魏晉玄學之會通孔老 吳明 (新亞研究所,博士論文,一九九0年)
從圓教範型論道家思想之開展 顏國明 (文化哲研所,博士論文,八五年十月)new window
王弼玄學與魏晉名教觀念的演變 周大興 (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八四年十二月)new window
王弼思想研究 黃寶珊 (高師國研所,碩士論文,七九五月)
莊子與郭象思想之比較研究——以逍遙義為中心 鍾竹連 (高師國研所,碩士論文,七六年五月)new window
王弼與郭象之聖人論 盧桂珍 (臺大中研所,碩士論文,八一年)
莊子齊物論郭注商榷 吳淑媛 (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六四年六月)
郭象思想研究 徐潔珠 (東海中研究,碩士論文,六六年四月)
莊子內七篇郭象注研究 李銘盛 (輔大中研所,碩士論文,七十年五月)
《莊子》與郭象《莊子注》人生哲學之比較 張碧芬 (央大中研所,碩士論文,八四年五月)
郭象思想研究 鄭煥鐘 (臺大中研所,碩士論文,七四年)
郭象的性論及人生、政治思想 鍾芳姿 (政大哲研所,碩士論文,八五年六月)
三、 期刊論文
從「崇有論」看魏晉玄學 蕭新義 (民主評論十卷二一期,四八年十一月)
阮籍的時代和他的思想 韋政通 (出版月刊,二卷七期,五五年十二月)
莊子及其哲學 韋政通 (現代學苑七卷五期,五九年五月)
莊子逍遙境界的誤解 吳怡 (文化復興月刊三七期,六二年一月)
莊子論道之超越性與實現性 王煜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六卷一期,六二年十二月)
莊子思想的精神和理想 吳怡 (東海學報十七期,六五年三月)new window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清談論辯的主題 林麗真 (書目季刊十卷四期,六六年三月)
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 王邦雄 (鵝湖三卷六、七期,六六年十二月、六七年一月)new window
郭象「論語體略」試探 陳正榮 (孔孟月刊十四卷四期,頁十四——十六,六七年年十二月)
道家哲學中的「有」、「無」問題 嚴靈峰 (文史哲學報二七期,六七年十二月)
從齊字看莊子 金嘉錫 (國立編譯館館刊七卷二期,六七年十二月)
莊子逍遙遊篇的聖王思想 蔡明田 (東方雜誌十三卷十一期,六九年五月)
老莊哲學中「有」「無」概念之辯證開展 丁原植 (哲學論集十五期,七一年七月)
向郭注莊與老莊思想之比較 李增 (哲學與文化十卷一期,七二年一月)new window
莊子、郭象與支遁之逍遙觀試析 廖明活 (鵝湖九卷五期,七二年十一月)new window
莊子郭象注參用儒義之分析 戴景賢 (中山學報二期,七四年六月)
莊子逍遙義與般若學即色派的關連性 黃錦鋐 (內明一五0期,七三年九月)
清識、清談、談隱(上)(下) 趙玲玲 (東吳大學哲學系傳習錄七、四期,七三年十月,七四年六月)
試論莊子兩種「知」之觀念 吳淳邦 (幼獅學誌,十八卷四期,七四年十月)
郭象之形上思想 江建俊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八卷十一期,七四年十一月)
向郭莊子注的適性說與向郭支道林對於逍遙義的爭辯 楊儒賓 (史學評論九期,七五年)
莊子的生命哲學 孫寶琛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十九卷四期,七五年四月)
莊子內篇「人」的概念探述 鄭志明 (鵝湖十一卷十二期,七五年六月)
論郭象與支遁之逍遙義及支遁義之淵源 謝大寧 (中國學術年刊九期,七六年六月)new window
莊子的人觀 沈清松 (哲學與文化十四卷六期,七六年六月)new window
孔子與莊子倫理思想之比較 陳品卿 (孔孟月刊二六卷二期,七六年十月)new window
莊子人觀的基本結構 傅佩榮 (哲學與文化十五卷一期,七七年一月)new window
莊子的生命理境 李宣侚 (鵝湖月刊一五卷十期,七九年四月)new window
莊子論真知——入無窮之門,以遊無窮之野——〈在宥篇〉 魏元珪 (中國文化月刊一二七期,七九年五月)
莊子齊物觀初探(一)(二)(三) 蔡耀明 (鵝湖月刊十六卷一、二、三期,七、八、九月)new window
莊子知識論蠡測 徐照華 (興大中文學報四期,八十年一月)new window
莊子人學二題 卲漢民 (哲學與文化十八卷一期,一九九一年一月)
郭象 張慧美 (建國學報十期,八十年七月)
莊子的人的哲學 葉海煙 (哲學與文化十九卷一期,一九九二年一月)new window
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釋私論》的道德超越論 周大興 (鵝湖月刊十七卷五期,八十年十一月)new window
王弼與郭象玄學思想之異同 陳榮灼 (東海學報三三卷,一九九二年二年六月)new window
嵇康的思維方式與魏晉玄學 岑溢成 (鵝湖學誌九期,八一年十二月)new window
六朝玄音遠,誰似解人歸——大陸玄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反思 陳明 (書目季刊二七卷二期,一九九三年)
論魏晉價值觀的重建 楊國榮 (中國哲學史月刊B5,一九九三年三期)
略論玄學與禪學的相異互補與相通相攝 洪修平 (中國文化月刊一六一期,八二年三月)
魏晉玄學家的聖人觀 莊耀郎 (國文學報二二期,八二年六月)new window
《莊子》無為政治思想的幾層意義 林聰舜 (漢學研究,八二年六月)new window
阮籍的〈達莊論〉與莊學 周大興 (青年哲學,哲學與文化二十卷十期,一九九三年十月)
論王弼《易》學的‘得意忘象說’ 張善文 ((中國哲學史月刊B5,一九九四年四期)
魏晉玄學中必然與偶然述評 趙西方 (中國哲學史月刊B5,一九九四年四期)
裴與孔孟之名教觀比較 賴慧玲 (興大中文學報七期,八三年一月)new window
郭象的命論 吳玉如 (中國學術年刊十五期,八三年三月)new window
魏晉玄學的「天人」新義與人生哲學 劉學智 (哲學與文化二一卷五期,一九九四年五月)
莊子的道論──對當代一個形上困惑的解答 沈清松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一期,一九九四年五月)new window
嵇康的生死觀 曾春海 (哲學年刊十期,八三年六月)
莊子的生死觀 鄔昆如 (哲學年刊十期,八三年六月)new window
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 余敦康 (哲學與文化二一卷八期,一九九四年八月)
莊子郭象注纂要 封思毅 (中國國學二二期,八三年十月)
《莊子》中的孔子形象 陳品川 (中國哲學史月刊B5,一九九五年二期)
郭象性分論 束際成(中國哲學史月刊B5,一九九五年七期)
老子知識論問題之探討 魏元珪 (中國文化月刊一八四期,八四年二月)
郭象論自然與名教 胡森永 (靜宜人文學報第六期,八四年六月)new window
郭象注莊子逍遙遊的辯證詭辭 李美燕 (屏東師院學報八期,八四年六月)new window
論王弼「貴無」思想及其發展 吳智雄 (中山中文學刊第一期,一九九五年六月)
從象數到本體──漢魏之際思維方式的演變 王曉毅 (哲學與文化二二卷七期,一九九五年七月)new window
郭象的自生說與玄冥論 戴璉璋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七期,八四年九月)new window
魏晉玄學與情感主義倫理學說 王葆玹 (哲學與文化二二卷十一期,一九九五年十一月)new window
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楊祖漢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八五年四月)
對郭象人生論的考察 曾春海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八五年四月)new window
莊子逍遙遊與向郭注之義理形態辨析 莊耀郎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八五年四月)
《周易》與魏晉玄學 于維杰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八五年四月)
阮籍與〈大人先生傳〉研究 呂凱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八五年四月)
莊子寓言精神之工夫型態與境界型態(上)(下) 陳文章 (二二卷十一、十二期,八六年)
莊子對仁義德性的看法 吳汝鈞 (中國文化月刊一九九期,八五年五月)
儒道互補新論―兼論中國哲學的發展邏輯 康中乾 (人文雜誌,二期,一九九七年三月)
「物我一體」的觀照與肯定 ──《莊子、齊物論》內涵及其啟示 石曉楓 (國文學報第二六期,八六年六月)
《老子王弼注》中王弼與老子思想之分界 劉榮賢 (靜宜人文學報九期,八六年六月)
莊子、向郭與支遁之逍遙觀試析 沈維華 (中國學術年刊十九期,八七年三月)new window
郭象的名教觀 莊耀郎 (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九期,八七年三月)new window
魏晉論語學的聖人形象 江淑君 (魏晉南北朝學術國際會議,八七年十二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