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建構式概念教學在國民小學社會科的實驗研究
作者:何俊青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o chun-Ching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指導教授:林生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建構主義教學概念教學社會科概念constructivist teachingconcept teachingsocial studiesconcep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7)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4
論文題目:建構式概念教學在國民小學社會科的實驗研究
校(院)所組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頁數:243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八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何俊青 指導教授:林生傳 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建構式概念教學」對我國國小學生社會科概念之教學成效,以作為學校改進教學之參考。
以高雄市明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以國小六年級上學期「民主與法治」單元為實驗教材,進行約二十節課的教學實驗,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中的所羅門四組設計,隨機抽取四個班,分派二個班為「建構式概念教學組」,即實驗組;二個班為「一般教學組」,即控制組,二組智力平均分數接近。
四組學生依實驗設計程序,各接受不同的前測、實驗處理以及後測。為評量教學成效,於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後分別以質的方法探討「社會科先前概念類型」、「概念學習歷程」、「小組言談」及「概念教學後的反應」;以量的方法分析「定義屬性增加數」、「社會科學業成就」、「社會科概念學習成就」、「概念發展」、「對社會科的態度」及「班級社會關係」。
本研究獲致下列幾項主要結論:
第一、社會科先前概念分歧,部分屬於迷思概念。
第二、建構式概念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社會科的概念改變。
第三、建構式概念教學對促進學生社會科學業成就表現有顯著的實驗效果。
第四、建構式概念教學對社會科概念學習成就未見顯著實驗效果。
第五、建構式概念教學對提昇學生概念發展層次有顯著的實驗效果。
第六、建構式概念教學對社會科態度未見顯著的實驗效果。
第七、建構式概念教學對促進學生改善班級社會關係有顯著的實驗效果。
第八、接受建構式概念教學的學生大多呈正向反應。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第一、應用建構式概念教學在社會科教學之建議
(一)編製社會科課程教材時考量學生的先前概念
(二)教材設計由日常生活例子擴充概念內涵。
(三)教學可設計學習單提供學生學習鷹架。
(四)重視迷思概念的釐清與新概念的建構。
(五)導正「讀課本才是讀書」的錯誤觀念。
(六)培養學生集體討論與共同探究的能力
(七)建立學生對於「新知」的學習態度。
第二、充實教師對於建構式教學能力之建議
(一)舉辦「建構式概念教學」相關研習
(二)社會科教師手冊納入「建構式概念教學」。
第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對象從國中、高中學生至大學以上的學生。
(二)探討學習式態、學習動機、後設認知、教師概念等變項的影響。
(三)酌情減少教材份量,編製完整、有系統的學科概念教學教材。
(四)實施追蹤測驗,採用個別晤談法,或是把教材資訊化。
(五)在研究時程方面,應從事較長時間的實驗研究。
(六)深化利用動態評量,或是利用概念構圖。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尹基勉(民87)。「原子結構」概念之建構式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民70)。兒童的認知發展與教學。台灣省教育廳。
王美芬、熊召弟(民84)。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浩博(民81)。國小兒童應具備的政治知識。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73-79。
王熙元審訂(民80)。小牛頓國語辭典。台北:牛頓出版公司。
古明鋒(民86)。漸進教學支持的動態評量理論與實施。測驗與輔導,143,2955-2956。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國教輔導團主編(民79)。七十九年教材教法研習資料。南投:中興新村。
朱則剛(民83)。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 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3-14。new window
朱敬先(民86)。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出版社。
余民寧(民84)。成就測驗的編製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民86a)。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余民寧(民86b)。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陳嘉成、潘雅方(民85)。概念構圖法在測驗教學上的應用。測驗年刊,43,195-212。new window
余民寧、潘雅方、林偉文(民85)。概念構圖法:合作學習抑個別學習。教育與心理研究,19,93-124。new window
吳玉明(85)。建構式教學策略中不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知賢(民73)。教學資料設計。台南師專學報,17,375-378。
吳國銘、洪碧霞、邱上真(民84)。小學童在動態評量中數學解題學習歷程與遷移效益之探討。中國測驗學會會刊, 42, 61-84。new window
吳清山、林天祐(民83)。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網站。「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io.ncue.edu.tw/
吳清基(民78)。國民小學課程發展的趨勢,現代教育,2,3-23。
吳璧純(民83)。認識階層模式與小學自然科教學的幾個迷思。國教學報,6,51-67。
呂愛珍(民82)。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出版社。
李秀娟(民86)。不同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學習生物的影響。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薇(民80)。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師大書苑。
李宗薇(民83)。國小社會科概念教學之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136-157。
李宗薇(民85)。國小民主法治教育之課程內涵與課程實施之研究。台北師院學報,9,19-52。
李宗薇(民86)。教學科技觀點的轉折對社會科教學的影響。教學科技與媒體,32,3-13。new window
李茂興譯,Guy R. Lefranζois原著(民87)。教學心理學。台北:弘智。
李啟文、蔡長添(民82)。國中地理科環境教材概念分析與學生學習成果評量之研究。科學教育,4,133-155。new window
李緒武(民75)。國小高年級社會科概念教學。國教之友,38,23-25。
李緒武、歐用生(民77)。社會科課程組織初探-從小學到高中社會學科教材的範圍和順序。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指導委員會。
李緒武、蘇惠憫(民73)。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杜佳真(民84)。交互學習的建構教學課程對國小五年級不同批判思考能力學生速率問題解題歷程暨學習內發動機的影響。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育美、黃德宗、單兆榮(民86)。建構式歷史教學的嘗試-北一女中「社會科概論」。歷史教育,1,129-150。new window
汪光懿(民87)。原住民國小學童動物分類概念發展之詮釋性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立勳(民83)。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官翰德(民87)。結合電腦模擬的概念改變教學策略對兒童密度相關概念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林生傳(民79)。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生傳(民83)。概念學習與發展的階次模式理論研究(一)。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NSC 82-0301-H-017-005。
林生傳(民84)。概念學習與發展的階次模式理論研究(二)。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林生傳(民87)。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3,1-14。new window
林美伶(民87)。認知學徒合作學習法對國中生英語科學習成就表現、動機信 念、學習策略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上真(民80)。發現式學習理論。輯於張壽山主編,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頁75-93)。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邱上真(民85)。動態評量-教學評量的新嘗試。本文發表於「中小學教學革新研討會」。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邱守榕(民87)。關於概念學習:概念之形成與概念之改變─認知科學取向的研究。本文發表於「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邱美虹(民82a)。科學教科書與概念改變。科學教育月刊,163,2-8。
邱美虹(民82b)。類比與科學概念的學習。教育研究資訊,6,79-90。new window
邱美虹(民87)。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輯於第十四屆科學教育研討會會議手冊及論文彙編(頁620-627)。new window
侯志欽(民81)。教學設計的省思-由客觀主義到建構主義。教育資料集刊,17,221-230。new window
俞筱鈞(民83)。瑞文式圖形推理測驗系列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施惠(民81)。自然科學探究教學法。輯於李宜堅主編,學習與成長(第三冊)(頁235-257)。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柯春德(Theodore Kaltsounis)(民85)。民主與教育一談公民民主教育如何落實於社會科教材中。國立編譯館通訊,1,16-20。
柯華威、秦葆琦(民75)。中國兒童政治行為研究。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胡王黎 友(民83)。國小兒童歷史概念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 15,181-193。
范毓娟、郭重吉(民84)。在國中理化課程中試行建構主義教學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6,69-87。
范麗玉(民87)。國中物理建構式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
孫邦正(民65)。教學心理學。台北:台灣書店。
徐正穩(民65)。概念和原理的教學。輯於蔡樂生等編,教育心理學(頁229-249)。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74)。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北: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84)。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第(三)冊。台北: 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84)。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第(四)冊。台北: 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86a)。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十一)冊。台北: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86b)。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十二)冊。台北: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86c)。國民小學社會教師手冊,第(十)冊。台北: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88a)。國民小學社會教科書,第(十一)冊。台北:台灣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編(民88b)。國民小學社會教科書,第(十二)冊。台北:台灣書店。
將門文物編輯部(民76)。辭海。台北:將門文物出版社。
張子超(民85)。概念圖與V形圖在學生認知學習上的應用。八十五年十一月廿七日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科學教育講座。
張春興(民8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民7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美玉(民85)。歷程檔案評量在建構教學之應用-一個科學的實徵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27,31-46。new window
張美玉(民87)。歷程檔案評量在概念學習的應用。本文發表於「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張嘉文主編(民78)。辭海。台北:尚志圖書社。
張鳳燕(民80)。教導心理學微觀─從概念學習談國小數學教育。師友,284,24-29。
張靜嚳(民82)。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對數學成就之影響(一)。
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NSC82-0111-S-018-009。
張靜嚳(民84)。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第3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網站。「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io.ncue.edu.tw/
張靜嚳(民85)。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第4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網站。「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io.ncue.edu.tw/
張靜嚳(民87)。建構教學問題與評量。建構與教學,第8期。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網站。「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io.ncue.edu.tw/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科學指導委員會編(民79)。中小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材大綱研究報告彙編-社會學科組教材大綱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梁慧芳(民87)。建構主義的觀點如何應用在自然科教學。屏師科學教育,7,11-21。
莊文賢(民87)。概念教學法在高職地理教學上的運用-以氣候的教學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151-161。
莊明貞(民84)。在國小課程的改進與發展-真實性評量。教師天地,79, 21-25。
莊明貞(民85)。「國小社會科教學評量的改進途徑-從“真實性評量”實施談起」。教育資料與研究,13,36-39。new window
莊明貞(民86)。國小課程的改進與發展-真實性的評量。載於「道德教學與評量-多元文化教育觀點」(pp.189-198)。台北:師大書苑。
莊麗娟(民85)。國小六年級浮力概念動態評量的效益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new window
莊麗娟(民88)。系統化多元評量模式之發展-從動態評量的觀點出發。本文發表於「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new window
許家驊(民87)。從社會互動認知建構觀點探討動態評量在評估及促發認知監控潛能上的應用性。初等教育學報,11,335-364。new window
許書琅(民79)。高工化工群學生蒸餾概念V型圖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榮富、黃芳裕(民84)。當今科學概念發展研究賦予科學學習的新意義,科學教育月刊,178,2-10。
許榮富、楊文金、洪振方(民79)。學習環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分析-物理概念教學理念的新構思。物理會刊,5,375-398。
郭人仲(民82)。類比教學的現況與類比教學模式。科學教育月刊,164,2-11。
郭人仲(民83)。類比範例的製作-以生物科概念為例。科學教育月刊,174,30-38。
郭金美(民85)。學童光學概念改變教學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0,407-453。
郭金美(民88)。建構主義教學方法一影響學童光學概念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3,157-201。
郭重吉(民77)。從認知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13,351-378。
郭重吉(民81)。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5,548-568。new window
郭重吉(民83)。建構主義與數理教學。建構與教學,第1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網站。「on-line」. Available: http://www.bio.ncue.edu.tw/
郭重吉(民85)。科學哲學的省思。教育研究雙月刊,49,16-24。
郭重吉、江武雄(民82)。從協助學生建構意義的觀點探討國中理化教學的改進。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NSC82-Olll-S018-001)
陳李綢(民83)。學如何學策略訓練與社會工作經驗對大學生概念建構、V字捷思歷程、後設認知與學習表現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7,81-103。new window
陳振威(民87)。學生概念生態組成因子之研究-以密度/浮沈概念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振雄(民71)。國小社會科問思教學法實驗研究。國教世紀,3,11-13。
陳瓊森(民87)。從建構主義觀點談概念形成及概念轉變。本文發表於「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彭堅汶(民84)。威權政體轉型中國民小學民主教育改進之研究一台南地區之個案。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曾育豐(民87)。國小六年級數學科建構式教學法與講授式教學法比較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游惠音(民85)同儕交互發問合作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學習成就表現、升任負標取向及班及社會關係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建教(民80)。國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程健教(民70)。國小社會科值得推廣的兩種新教學法。國教輔導,9,9-11。
鈕文英(民81)。概念獲得的教學模式。高市鐸聲,31,53-55。
黃中一(民88)。師院民主教育的課程設計-以政治學為例。台南師院學報,32,255-270。new window
黃台珠(民73a)。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4-51。
黃台珠(民73b)。學生所學到的概念正是您所要教的?科學教育月刊,74,41-51。
黃秀瑄、林瑞欽譯(民80)。認知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3)。民主教育與課程。教師天地,70,2-6。
黃堅厚(民53)。瑞文式非文字推理測驗之應用。測驗年刊,11,20~23。
黃雲淨(民84)。Vee圖在國中生物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萬居(民82)。國小學生的概念構圖和自然科學習成就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47-66。
黃慧琳(民84)。學習環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錦鈜監修(民76)。旺文彩色國語辭典。台北:旺文出版社。
楊坤原(民70)。中學生認知能力與遺傳學概念學習之相關研究。台灣教育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玉嬌(民63)。概念的學習。教育文粹,3,54-56。
葉倩亨(民87)。建構取向教學在國中一年級數學課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詹志禹(民85)。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教育研究雙月刊,49,25-38。new window
廖雯玲(民88)。建構主義取向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在「地球運動」單元學習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熊召弟、王美芬、段曉林、熊同鑫譯(民85)。科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甄曉蘭、曾志華(民86)。建構教學理念的興起與應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179-208。new window
趙金祁、許榮富、黃芳裕(民84)。建構論在科學教育研究的典範類型與應用(一)。科教月刊,180,2-16。new window
趙寧(民84)。概念學習的性質-屬性與程序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4,81-103。
趙錫如主編(民76)。辭海。台北:將門文物出版社。
劉永福(民83)。認知取向與社會技巧訓練團體對社會畏縮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英茂(民67)。普通心理學。台北:大洋出版社。
劉英茂(民69)。基本心理歷程。台北:大洋出版社。
劉錫麒(民86)。數學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樊雪春(民87)。學生科學迷思概念的法則分析與建構教學取向教學法之實驗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歐用生(民78)。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1)。國民小學社會科探究教學法,輯於李宜堅主編,學習與成長(二)(頁34-54)。南投: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蔡宗陽主編(民86)。國語辭典。台北:博學館出版社。
鄭昭明(民82)。認知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鄭麗玉(民82)。認知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學教育月刊,193, 8-26。
盧莉敏(民86)。國中生物科施行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莉敏、王國華(民87)。國中生物科施行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研究,輯於第十四屆科學教育研討會會議手冊及論文彙編(頁417-421)。
盧雪梅(民87)。「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20,1-5。new window
蕭碧茹(民84)。概念改變與學習成就,輯於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第三屆專題討論報告彙編(頁41-50)。
謝秀月(民79)。小學、師院學生熱與溫度概念的另有架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瑞智、廖添富等(民81)。加強學校民主法治教育整體研究與歸劃(大學組)學案委託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鍾聖校(民82)。認知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鍾聖校(民83)。對科學教育錯誤概念研究之省思。教育研究資訊,3,89-110。new window
韓幼賢(民79)。教育心理學。台北:茂昌書局。
韓景春(民85)。有迷思概念嗎?國教天地,116,83-84。
蘇惠憫(民74)。社會科概念教學。研習資訊,16,36-40。
蘇懿生(民83)。高雄市立高中實驗室氣氛與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