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始客語曉匣母的構擬
書刊名:臺北師院語文集刊
作者:林香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Siang-uei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
頁次:頁83+85-104
主題關鍵詞:客語曉母匣母原始形態諧聲關係濁音清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5
  • 點閱點閱:60
本文的研究是透過客語次方言所呈現的音韻共性,以域差異所表現出來的音韻特徵,來觀察語言演變發展的情形。 研究重點以曉匣母為主,首先分析各種異讀的音變來源,推測其音變軌跡,然後進一步探討哪此異讀曉匣母的原始形態有關,最後並參酌它與見組互諧的情形,為原始客語的曉匣母擬音。
期刊論文
1.邵榮芬(1991)。匣母字上古一分為二試析。語言研究,1991(1),118-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劍芬(1987)。論清濁與帶音不帶音的關係。中國語文,1987(2),101-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振興(1984)。福建省龍巖市境內閩南話與客家話的分界。方言,3,165-1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玉(1986)。原始客家話的聲母系統。語言研究,1986(1),114-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邦新(1983)。從閩語論上古音中的*g-。漢學研究,1(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秀芳(19891200)。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漢學研究,7(2)=14,4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曉華(1988)。閩西客話韻母的音韻特點及其演變。語言研究,1988(1),7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方桂(19710900)。上古音研究。清華學報,9(1/2),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雪貞(1984)。永定(下洋)方言自成音節的鼻音。方言,1984(1),4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雪貞(1992)。梅縣客家話的語音特點。方言,1992(4),275-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同龢(19481000)。華陽涼水井客家話記音。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1-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日健(1992)。廣東省新豐客家方言記略。方言,1992(1),3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長楫(1984)。試論上古匣母及其到中古的發展。音韻學研究,1,266-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饒長溶(1987)。福建長汀(客家)方言的連續變調。方言,3,191-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家教、崔榮昌(1983)。韶關方言新派老派的主要差異。中國語文,1983(2),99-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詹伯慧(1991)。現代漢語方言。台北市:新學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章太、李如龍(1991)。閩語研究。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家驊(1989)。漢語方言概要。文字改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時逢(1957)。臺灣桃園客家方言。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宇(19960000)。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肇錦(1990)。台灣的客家話。台北:協和文教基金會台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1986)。漢語方音字匯。漢語方音字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詹伯慧(1992)。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武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存智(1994)。漳平方言的[g]聲母字研究-兼論匣群喻三的古音構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曉華(1994)。客家方言的音韻特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鍾榮富(1991)。客家話的V聲母。聲韻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新魁(1994)。上古音「曉匣」歸「見溪群」說。李新魁語言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