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章法在新詩裡的運用及其美感類型--由正反法與賓主法切入
書刊名:花蓮師院學報
作者:仇小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6(綜合類)
頁次:頁1-16
主題關鍵詞:新詩章法結構正反賓主對比調和風格剛柔美感類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14
  • 點閱點閱:37
     章法處理的是篇章的邏輯關係,而依此所組織起來的內容材料,彼此之間可能形成對比或調和,前者最具代表性的即正反法,後者最具代表性的則是賓主法。亦即在正反法中,「正」與「反」必然造成對比;在賓主法中,「賓」與「主」則必然呈現出調和的情形,而且對比與調和所指陳的其實就是章法現象的美感類型,若是呈現的是對比的情形,那麼就容易造成陽剛的美感,若是呈現的是調和的情形,那麼就可能形成陰柔的美感。而由於正反法、賓主法分別會帶來陽剛、陰柔美,所以運用在新詩上,也能替詩篇增添許多美感。
期刊論文
1.王希杰(2002)。章法學門外閑談。國文天地,18(5)=209,92-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滿銘(20021200)。論章法的哲學基礎。國文學報,32,87-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滿銘(20020600)。論幾種特殊的章法。國文學報,31,175-2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頤壽(2002)。中華文化沃土,辭章學圃奇葩--讀陳滿銘《章法學新裁》及其相關著作。海峽兩岸中華傅統文化與現代化研討會。蘇州。131-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仇小屏(2000)。篇章結構-類型篇。篇章結構-類型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童慶炳(199408)。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運桂(1989)。藝術情感學。廣州:三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ristotle。修辭學。修辭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仇小屏(2002)。詩從何處來--新詩習作教學指引。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丹元(199206)。撿拾藝術的記憶--中國古典美學漫談。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匡漢(1995)。詩學心裁。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小青(199209)。藝術構造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仇小屏(200204)。放歌星輝下:中學生新詩閱讀指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望道(198412)。美學概論。臺北:文鏡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景亮(1969)。評註古文讀本。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鍾子翱、梁仲華、童慶炳(1984)。文學概論。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維國、張格(1993)。漢文典注釋。天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滿銘(1999)。文章結構分析--以中學國文課文為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藝術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雨(19950300)。寫作心理學。高雄:復文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元洛(1990)。詩美學.五官的開放與交感。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黎運漢(1990)。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Langer, Susanne K.、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1992)。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秀雄(1975)。美術心理學。三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恂儒(1989)。作文百法。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彪(1976)。讀書作文譜。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紅雨(1996)。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放(1988)。美學--苦惱的追求。海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恩寰(1993)。審美心理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仇小屏(2000)。篇章結構類型論。台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澤厚(1987)。李澤厚哲學美學文選。台北:谷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望衡(1998)。中國古典美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呂祖謙(1981)。古文關鍵。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姜一涵、邱燮友、曾昭旭、楊惠南、陳清香、張清治(1992)。中國美學。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宋文蔚(1983)。評註文法津梁。評註文法津梁。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顧亭鑑、葉葆王(1976)。學詩指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清)吳闓生(1984)。與李右周書。古文法纂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曾忠華(1991)。作文津梁〈中〉。作文津梁〈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公木(1991)。楊光治賞析。新詩鑑賞辭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希杰(2000)。從《周易》說修辭學。王希杰修辭學論集。廣州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元)王構。修辭鑑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謝枋得(1970)。文章軌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李涂(1979)。文章精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清)林雲銘(1989)。古文析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李扶九(1969)。古文筆法百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清)吳闓生(1971)。古今詩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清)王文濡。古文辭類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清)吳楚材(1992)。古文觀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清)李扶九(1973)。古文筆法百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清)吳闓生(1973)。桐城吳氏古文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清)金聖嘆(1981)。才子古文讀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滿銘(1991)。談運用詞章材料的幾種基本手段。國文教學論叢。臺北:國文天地雜詩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