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杜甫詩中「齒」的意象書寫
書刊名: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
作者:高旖璐
作者(外文):Kao, I-lu
出版日期:2006
卷期:7:1
頁次:頁105-121
主題關鍵詞:杜甫牙齒意象Tu FuTeethIm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
  • 點閱點閱:66
期刊論文
1.杜宏偉(2002)。論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美。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地宇(1995)。生命體驗的詩化形態--杜甫夔州詩的生存論美學意蘊。社會科學研究,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開勇(1996)。杜甫的藝術追求:情感與表達--對喜劇性自然意象雙重藝術內涵的考察。河池詩專學報,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殷繼英、沈金霞(2002)。杜甫詩歌的意境探微。克山師專學報,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大情(2003)。論杜甫的自傳詩。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金國(2003)。論杜甫夔州詩歌的孤獨意識。廣州大學學報,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董彥彬、沈金浩(2004)。論杜甫的痛苦內容和解脫方式。深圳大學學報,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岩(2004)。雷克斯羅思的杜甫情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30400)。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1(11),100-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30500)。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1(12),152-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浦起龍(1974)。杜詩心解。台北:大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甫、仇兆鰲(1989)。杜詩詳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香(1993)。杜甫評傳。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淑瓊(1989)。唐詩欣賞--杜甫。台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紹良(19990600)。盛唐文化精神與詩人人格。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盧元昌(19741000)。杜詩闡。台北市:大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嗣奭(1970)。杜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松浦友久(1993)。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瑜(1985)。杜甫夔州詩析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丁.海德格、王慶節、陳嘉映(1990)。存在與時間。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歐麗娟(19971231)。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浩(2000)。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