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抒情傳統與現代性:傳統之發明,或創造性的轉化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黃錦樹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Ng, Kimchew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4:2=398
頁次:頁157-185
主題關鍵詞:抒情傳統現代性傳統之發明審美烏托邦Lyrical traditionHsinModernityInvention of the traditionAesthetic utopi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8) 博士論文(9) 專書(7)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81
  • 點閱點閱:235
本文關切擬討論兩個關聯的問題:抒情傳統的轉化與發明。 前者關切的是現代文學系統中傳統要素扮演的角色和功能。後者關切的是作為現代學術構造的抒情傳統,它是如何被發明的。這部份考察了從陳世驤、高友工、胡蘭成到台灣中文學界對抒情傳統的建構;關於抒情傳統的轉化,則以五四新文學系統中小說的詩化,尤以沈從文、汪曾祺為重點考察對象。
期刊論文
1.高友工(2002)。中國文化史中的抒情傳統。中國學術,3(3),212-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友工(19781200)。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試論「知」與「言」。中外文學,7(7),4-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51200)。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中外文學,4(7),116-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毓瑜(20030900)。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3,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梅祖麟、高友工、黃宣範(19730300)。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1(10),30-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錦樹(20031200)。文之餘?--論現代文學系統中之現代散文,其歷史類型及與週邊文類之互動,及相應的詩語言問題。中外文學,32(7)=379,47-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世驤(1977)。論時:屈賦發微。幼獅月刊,45(2)/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鄧瓊(2000)。文壇漩流--沈從文與「京海之爭」。天津: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蘭成(1990)。今生今世。臺北:三三書坊出版: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蘭成(1990)。山河歲月。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蘭成(1991)。建國新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蘭成(1991)。中國的禮樂風景。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蘭成(1991)。革命要詩與學問。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嘉瑩(1997)。我的詩詞道路。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陸建華(1997)。汪曾祺傳。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汪曾祺(2002)。晚翠文談新編。晚翠文談新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Owen, Stephen、王柏華、陶慶梅(2003)。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斑(1997)。The Sublime Figure of History: Aesthetics and Politic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楊牧(1974)。傳統的與現代的。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叔本華(1997)。自然界中的意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obsbawn, Eric J.、Ranger, Terence(2004)。被發明的傳統。臺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嘉瑩(199107)。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舒憲(199406)。詩經的文化闡釋--中國詩歌的發生研究。湖北: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柯慶明(1992)。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Todorov, Tzvetan、蔣子華、張萍(2001)。巴赫金:對話理論及其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薛復興(200006)。東方神韻--意境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一川(2001)。中國現代性體驗的發生:清末民初文化轉型與文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Průšek, Jaroslav、李燕喬(1987)。普實克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集。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平原(2003)。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Chow, Rey(1993)。Writing Diaspora: Tactics of Intervention in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4.高友工、柯慶明(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戴燕(2002)。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小楓(1998)。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現代性與現代中國。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龔鵬程(1900)。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蘭成(1991)。中國文學史話。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聯芬(2003)。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蕭馳(2003)。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顏崑陽(1993)。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柯慶明(2000)。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呂正惠(1989)。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古風(2001)。意境探微。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蔡英俊(20010000)。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正治(1988)。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龔鵬程(1986)。詩史本色與妙悟。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朱光潛(1987)。朱光潛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大春(1998)。小說稗類。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蔡英俊(1986)。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錢鍾書(1984)。談藝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淑香(1992)。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蔡英俊、劉岱(1982)。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尤‧迪尼亞諾夫(1989)。論文學的演變。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1995)。迂迴與進入。迂迴與進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文生(2001)。論情境。論情境。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瑤(1998)。論現代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的歷史聯繫。中國現代文學史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德威(2003)。批判的抒情─沈從文的現實主義。現代中國小說十講。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宇文所安(2003)。過去的終結:民國初年對文學史的重寫。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吳予敏(1998)。美學與現代性。美學與現代性。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陀(2003)。汪曾祺與現代漢語寫作。廿世紀中國文學史論(下)。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沈從文(2002)。上海作家。沈從文全集(十七)。山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沈從文(2002)。短篇小說。沈從文全集。太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汪曾祺(1998)。大淖紀事。汪曾祺全集(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汪曾祺(1998)。回到現實主義,回到民族傳統。汪曾祺全集(三)。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汪曾祺(1998)。《汪曾祺短篇小說選》自序。汪曾祺全集(三)。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汪曾祺(1998)。使這世界更詩化。汪曾祺全集(六)。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汪曾祺(1998)。思想.語言.結構。汪曾祺全集(六)。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汪曾祺(1998)。與友人談沈從文。汪曾祺全集(六)。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汪曾祺(1998)。傳統文化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影響。汪曾祺全集(三)。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汪曾祺(1998)。關於小說的語言。汪曾祺全集(四)。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車鎮憲(1999)。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產生發搌及其對小說文體的影響。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產生發搌及其對小說文體的影響。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周仁政(2002)。京派文學與現代文化。京派文學與現代文化。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周作人(2002)。美文。談虎集。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徐復觀(2004)。釋詩的比興:重新奠定中國詩的欣賞基礎。中國文學精神。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伊格爾頓.特里(2002)。自由的特殊:審美的興起。當代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袁進(2001)。近代文學的突圍。近代文學的突圍。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榮光啟(2002)。政治抒情詩。當代文學關鍵詞。桂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高友工(1996)。中國敘事傳統中的抒情境界─《紅樓夢》與《儒林外史》讀法。中國敘事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張大春(1992)。那個在幾點鐘。張大春的文學意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輝(1999)。審美現代性批判。審美現代性批判。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世驤(1971)。中國的抒情傳統。陳世驤文存。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黃健(2002)。京派文學批評研究。京派文學批評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蔡英俊(1981)。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一)。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蕭馳(1999)。中國的抒情傳統。中國的抒情傳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龔鵬程(1991)。文化符號學。文化符號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呂正惠。形式與意義。抒情的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錦樹(2003)。身世、背景與斯文─《華太平家傳》與中國現代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德威(1998)。從「海派」到「張派」:張愛玲小說的淵源與傳承。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威(2001)。世俗的技藝--閑話阿城與小說。遍地風流。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友工(1996)。律詩美學。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市: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trauss, Leo(1952)。Persecution and the Art of Writing。Persecution and the Art of Writing。Chicago。  new window
5.高工友(1988)。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友工(1996)。中國抒情美學。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