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百年牢騷:台灣政治監獄文學研究
作者:王建國
作者(外文):Chien-Kuo Wang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陳昌明
林瑞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政治文學知識分子政治犯監獄美麗島事件奧斯維辛Auschwitza political prisonerprisonpolitical literatureintellectualFormosa political ev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4)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4
本文旨對一八九五年(乙未)新政治實體誕生迄今為止,舉凡政治犯以其個人牢獄生活見聞、體驗為題材所寫就且曾公開刊載或付梓出版之「台灣政治監獄文學」,皆為探究論列之對象。
首先,建構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與台灣現代政治(日據時期始引進現代化監獄制度)在內之監獄學知識體系,並考察地方士紳與知識分子如何在國家政治與法律箝制下成為政治犯後又得以從事所謂監獄書寫;大抵而言,當其書寫場域由日據時期迄五○年代中期前之「獄中」漸漸轉變為「出獄」--多延宕至美麗島政治事件爆發後,前政治犯始紛紛克服內心恐懼而形成一股以牢獄經驗為文學題材之集體書寫風潮,而其書寫上的意義通常也隨之由排遣苦悶轉為療治監禁創傷。
其次,則對所有監獄文學文本竭盡所能加以輯佚整理、版本考訂(證)與論析闡釋--日據與戰後國民政府時期之監獄文學文類主要包含傳統古典詩、古典詞、古文及現代新詩、散文、小說等,其他亦有隨筆、雜文、日記、書信、自傳、傳記、回憶錄……等雖離文學稍遠,然實又能裨益吾人對論題之認識,故將視個別情況而定,或劃入括弧或列為參考;且依文本所呈現之客觀樣態,援引適切的理論,諸如史學理論(含後現代史學理論)、西方現代文藝理論、心理學(含精神分析學及文藝心理學)、社會學、法學(含人權理論)……等,以與文本形成深層對話,並賦予其以有意義之論述架構與分期形式。從而裨益本論文得以在新材料與新方法的基礎上,成為橫跨日據與國民政府兩個時代之整體性論述。
最後,希冀本論文能全幅朗現台灣政治監獄文學史之脈絡,並待諸來日得與世界各國監獄文學(史)相互發明。
This thesis purport is from new political entity born up in 1895 until now, all political prisoner were written by subject with its personal prison life information, experience and published political prison literature in Taiwan,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target.
First of all, it was built with knowledge system in prison inside of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aiwan modern politics (it was started to introduce to modernized prison system from the period of Japan colony), and investigate how local gentry and intelligentsia can be engaged in what was called prison writing after becoming political prisoner under national politics and law. Generally speaking, as it wrote the field in prison from the period of Japan colony before middle of 1950 to releasing from prison ---mostly, to postpone to Formosa political event breaks out after, pre-political prisoners began to overcome the fear inside of mind one after another and then, form a writing trend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of prison experience. And the meaning of writing diverts oneself from loneliness or boredom depressed to relief and treat trauma of imprisoning.
Secondly, try my best to collect and put all prison literature texts lost in order, the edition ver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and analysis explanation - -the prison literature of the period of Japan colony and KMT government after the war mainly included traditional classical poetry, classical word, ancient Chinese prose, modern new poetry, prose, novel and others like essay, diary, letter, autobiography, biography, memoir. Although those are slightly far from literature, it is helpful of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position. Therefore, I took it as special case, or put those with mark or as referenc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jective style following with this text, to quote with appropriate theory, such as historiography theory (including historiography theory after modernity), western modern theory of literature, psychology (study including psychoanalysis and literature and art psychology), sociology, law science (including human rights theory) is in order to form the deep dialogue with the text, and to entrust it with in meaningful argumentation structure and phased form which is benefit thesis on the basis of new material and new method and become and stretch over describing to go over with two eras of KMT government and Japan colony period.
Finally, hope, thesis can be brightly draw a picture to describe the context of Taiwan political prison literature and invent each other with prison literature (history) all around the world in future.
重要參考書目
古籍類:
清.阮元、孔安國傳.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二十卷﹔禮記﹔論語(孝經))(影重刻宋本)(共十四冊),1955,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清.方苞/四部備要集部/中華書局據戴編足本校刊,桐鄉 陸費逵總勘 / 杭縣 高時顯‧吳汝霖輯校 / 杭縣 丁輔之監造,1981,《望溪先生全集》(封面:望溪文集(十八卷)(第二集‧卷六‧集外文六 紀事:p22-24)),台北市,中華書局。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唐.陸德明釋文、清.郭慶藩集釋,1989.10,《莊子集釋》(三十三卷)十二版,台北市,世界書局。
武秀成譯注、倪其心審閱,《嵇康詩文選譯》,1994.5,第二次印刷,成都市,巴署書社(1991.10第一版)。
鷹取田一郎(編輯兼發行人),1921.11.30,《大雅唱和集》(非賣品),臺北州,印刷者:小山田繼雄,印刷所:臺灣日日新報社。

類書類:
清‧陳夢雷編纂、蔣廷錫校訂,1985.10,《古今圖書集成》(全八十冊,附考證一冊、索引一冊;論文參考78《經濟彙編 祥刑典》),第一次印刷,成都市,中華書局‧巴蜀書社。

六法全書暨檔案類:
陶百川編,1979.3,《最新六法全書》,修正版,台北市,三民。
吳定葉.黃耀東編譯,1979,《日據初期警察及監獄制度檔案(第一冊)》(附錄:台灣中部前期抗日運動檔案),初版,台中市,省文獻會。
潘敬尉主編,1980.6,《日據初期警察監獄檔案(第二冊)》(附錄:台灣北部前期抗日運動檔案),出版,台中市,省文獻會。
陳錦榮、吳定葉、黃有興、陳壬癸、程大學,1982.6,《日據初期司法制度檔案》,出版,台中市,省文獻會。

雜誌類:
台灣青年東京台灣青年雜誌社(東方文化書局影印)
(主要參考:1920.7~1922.3)
台灣台灣雜誌社(東方文化書局影印)
(主要參考:1922.4~1924.6)
台灣民報台灣雜誌社(東方文化書局影印)
(主要參考:1923.4~1930.3)
台灣詩薈連雅堂編(台灣省文獻會影印版)
(主要參考:一~廿二(1924.2~1925.10.15))
洪水報洪水報社
(主要參考:創刊號(1930.8.21))
台灣新民報台灣新民報社(東方文化書局影印)
(主要參考:1930.4~1942.4.9)
台灣新文學台灣新文學社
(主要參考:第二卷第二號(1937.1.31))
政經報政經報社(傳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覆刻)
(主要參考:第一卷第一期(1945.10.25)~第二卷第六期(1946.7.25))
臺灣文藝台灣文藝雜誌社
(主要參考:59期(1978.6)迄今)
陽光小集陽光小集詩雜誌社
(主要參考:創刊號~十三期1984.6.4)
仙人掌仙人掌雜誌社
(主要參考:第一卷第一號(1977.2.1印刷‧3.1發行;3.10二版;
3.25三版)~第二卷第五號(總11號)(1978.1.5印刷‧2.5發行))
夏潮論壇夏潮論壇社
(主要參考:第一卷第一期(1983.2)~十一期)、1984(三~十一期))
春風 夏潮論壇社
(主要參考:創刊號(1984.4))
關懷 關懷雜誌社
(主要參考創刊號(1981.10)至55期(1987.2)
(細目為:1~3‧5‧7~10‧12~17‧19‧21~22‧25~28‧32‧
35~40‧42~43‧47~48‧53~54)
文學界 春暉出版社
(主要參考:第一集(1982.1.15)~28期(1988冬季號)(1989.2))
台灣詩季刊 台灣詩季刊雜誌社
(主要參考:創刊號(1983.6)至第5號(1984.6))
台灣文化 台灣文化雜誌社
國家圖書館藏:(創刊號(1986.6)-3(1986.12)、革新2=6(1987.9)、
革新6=10(1988.9))
台灣新文化 台灣新文化雜誌社
(主要參考:3(1986.11)、5(1987.1)、7(1987.4)-16(1988.1)
、18(1988.3)、20(1988.5))
國家圖書館藏:(創刊號(1986.9)、3(1986.11)、6(1987.2)、
8(1987.5)-14(1987.11)、16(1988.1)-18(1988.3)、20(1988.5))
台灣文學評論 私立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發行所)
(主要參考:第二卷第二號(2002.4))

日據時期獄中文學文本:
洪棄生,1970.4,《洪棄生先生遺書》(全九冊)(論文除特別註明外皆引自第二冊),出版,台北市,成文出版社。
黃煌雄編,1978.9.15,《蔣渭水先生選集--被壓迫者的怒吼》,再版,長橋出版社。
李南衡編,1979,《賴和先生全集》,初版,台北,明潭。
林幼春,1992,《南強詩集》(獄中詩部份 ; 並見所錄治警事件獄中詩文),初版,台北,龍文。
陳逢源,1992,《溪山煙雨樓詩存》(獄中詩部份 ; 並見所錄治警事件獄中詩文),初版,台北,龍文。
林朝崧,1992.3,《無悶草堂詩存》(上下),重印出版,台北市,龍文。
李建興,1992.3,《紹唐詩集》,重印出版,台北市,龍文。
林資銓,1992.3,《仲衡詩集》,重印出版,台北市,龍文。
王松,1992.6,《友竹詩集》(含友竹行窩遺稿),重印出版,台北市,龍文。
呂伯雄、聶懋戡編,1992.6,《竹筠軒伯雄吟草》,重印出版,台北市,龍文。
陳貫,1992.6,《豁軒詩草》(與《枕山詩鈔》合輯),重印出版,台北市,龍文
陳南邦編校。
丘逢甲著、丘晨波、黃志萍、李尚行等編,1994.6,丘逢甲文集,初版一刷,廣東市,花城。
羊子喬等編、楊華著,1997,黑潮集(遠景版.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9.亂都之戀),三版,台北,遠景。(原載《台灣新文學》二卷二及三號)。
羊子喬等編、郭水潭著,1997,《故鄉的書簡--致獄中的s君》(遠景版.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9.廣闊的海),三版,台北,遠景。
陳芳明等主編、張深切著,1998,《張深切全集》 (卷四:獄中記),初版,台北,文經社。
林瑞明編,2000,《賴和全集》,初版,台北,前衛。
張漢裕主編、蔡培火著 ,2000,《蔡培火全集》,第一版,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施梅樵、施讓甫輯編,2001.6,《梅樵詩集》(含捲濤閣詩草及鹿江集),初版,台北縣,龍文。
葉榮鐘著、葉芸芸編、莊幼岳校,2001.6,《少奇吟草》,初版,台北縣,龍文。
賴紹堯撰、連橫輯,2001.6,《悔之詩鈔》(與傅于天《肖巖草堂詩鈔》、呂敦禮《厚菴遺草》及莊龍《南村詩稿》合輯),初版,台北縣,龍文。
莊垂勝撰、林敬生編校,2001.6,《徒然吟草》(與陳滿盈《虛谷詩集》合輯),初版,台北縣,龍文。
台灣史研究會編,2002.3,《王敏川選集》,初版,台北市,海峽學術。
詹雅能、黃美娥編校,2004.10,《聽見樹林頭的詩歌聲~謝景雲‧王秋蟾合集》,初版,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

國民政府時期獄中(文學)文本(獄中所作) :
吳新榮編、吳萱草著,1958.8,《忘憂洞天詩集》(鐵窗風景二百題),台南縣,琅山房。
劉峰松,1981,《獄中的呼聲》。
施明正,1983,《島上愛與死》,初版,台北市,前衛。
呂昱,1984,《在分裂的年代裏》,初版。台北市,蘭亭。
劉峰松,1984.8.1,《台灣動物史話》,初版,高雄市,敦理。
王拓,1985,《台北,台北!》,初版,台北市,著者發行。
翁金珠編、劉峰松作,1985,《黑獄螢光--劉峰松獄中作品集》,初版,台灣文藝社。
翁金珠編、劉峰松作,1985.1,《黑獄風光--劉峰松獄中回憶錄》,初版,無主要出版地,第一出版社(總經銷)。
姚嘉文,1988.5,《台灣七色記前記》,初版三刷,台北市,前衛。
姚嘉文,1987,《台灣七色記》(白版戶.黑水溝.洪豆劫.黃虎印.藍海夢.青山路 .紫帽寺),初版,台北市,自立晚報。
柏楊,1988.1,《柏楊說故事--寫給女兒的小棉花歷險記》,初版,台北市,漢藝色研。
柏楊,1988.1,《柏楊在火燒島--寫給女兒的信》,初版,台北市,漢藝色研。
施明德,1990,《囚室之春》(再版增定本),再版,高雄市,敦理。
施明德,1992,《囚室之春:施明德散文集》,初版,台北市,前衛。
曹開著、呂興昌編,1997,《獄中幻詩錄--曹開新詩作品集》,初版,彰化縣文化中心。
王拓,1998,《咕咕精與小老頭》,初版,台北市,人本教育基金會。
王拓,1998,《小豆子歷險記》,初版,台北市,人本教育基金會。
王拓,1998.5,《牛肚港的故事》,初版,台北市,草根。
呂秀蓮,1998.7,《情》,初版,台北市,草根。
林荊南著、施懿琳編,1998.12,《林荊南作品選集 雜文˙詩歌卷》,初版,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柏楊,2001.7,柏楊詩,初版,台北市,遠流。
詹作舟、張瑞和編著,2001.11.6,《詹作舟全集(一~六)》,初版,U.S.A,詹作舟全集出版委員會。

國民政府時期監獄文學作品(出獄所作) :
【尚未結集】
莘歌,1983年9月號,〈畫像裡的祝福〉,《台灣文藝》八十四期。
莘歌,1984年3月號,〈婚約〉,《台灣文藝》八十七期。
郭振純,2002.10.20,〈鐵窗內的嘴鼓聲〉,《台灣文藝》一八四期。
【結集成冊】
楊青矗,1987.3.1,《覆李昂的情書》,初版,高雄市,敦理。
陳映真,1987,《趙南棟及陳映真短文選》,初版,台北市,人間。
明哲,1986.2,《鄉土的呼喚》,第一版,台北市,笠。
方娥真,1989.8,《何時天亮》(*獄中行),初版,台北市,皇冠。
柯旗化,1990,《母親的悲願》,初版,台北市,笠詩社。
葉石濤,1993.12,《紅鞋子》,一版四刷,台北市,自立晚報(1989.5一版一刷)。
蔡德本,1994.9.30,《台灣のいもつ子》,第一刷發行,東京都,集英社。
葉石濤,1994,《葉石濤集》(部份),初版二刷,台北市,前衛。
施明正,1994,《施明正集》(部份),初版二刷,台北市,前衛。
陳列,1994,《地上歲月》(部份),初版,台北市,聯合文學。
王拓,1995,《王拓集》(部份),初版三刷,台北市,前衛。
楊青矗,1995,《楊青矗集》(部份),初版三刷,台北市,前衛。
陳映真,1995,《鈴鐺花》(1983-1994),修訂一刷,台北市,人間。
蔡德本,1995,《蕃薯仔哀歌》,初版,台北市,遠景。

國民政府時期獄中手札.日記.書信:
翁金珠編、劉峰松作,1985.5,《黑獄陽光--劉峰峰松獄中書信集》,二版,台南市,人光(1984.12初版)。
楊逵,1987,《綠島家書》,初版,台中市,晨星。
呂昱,1988,《獄中日記》,初版,台北,南方。
崔小萍,1989.1.20,《崔小萍獄中記》(上)(下),再版,台北市,耕者。
盧修一,1989,《獄中沉思錄》,初版一刷,台北市,前衛。
雷震,1989,《獄中家書》,初版,台北市,桂冠。
雷震,1989,《獄中十年》(一)一九六一年,初版,台北市,桂冠。
雷震,1989,《獄中十年》(一)一九六二年,初版,台北市,桂冠。
高俊明,1997,《獄中書簡》,初版,台南市,人光。
陳婉真等著,1992,《陳婉真和她的兄弟們:囚犯日記及信函》,初版,台北市,前衛。
李敖,1995,《坐牢爸爸給女兒的八十封信》,初版,台北市,李敖出版社。
張俊宏,2000.7.,《張俊宏獄中家書》,第一版,台北市,天下文化。
陳世宏等人,2002.8《雷震案史料彙編 雷震獄中手稿》,初版一刷,台北縣,國史館。
雷震,2003.9.1。《雷震家書》,初版一刷,台北市,遠流。
簡吉著、簡敬、洪金盛、韓嘉玲、蔣智揚等譯,2005.2,《簡吉獄中日記》,出版,台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自傳.傳記.回憶錄.哀榮錄(含口述歷史) :
陳逢源先生治喪委員會編,《陳逢源先生哀榮錄》(*今筆者未見),台北。
韓石泉,1956.11.4,《六十回憶》,初版,台南市,自印。
楊肇嘉,1977.4,《楊肇嘉回憶錄》(一),四版,台北市,三民。
李建興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1982.10.13,李建興先生紀念集,出版,無出版項目。
李敖,1987,李敖自傳與回憶,初版,台北市,文星。
鍾謙順著、黃昭堂編譯,1987,《台灣難友に祈る:ある政治犯の叫び》,初版,東京都,日中。
林樹枝(枝伯) (白色恐怖受難者、前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秘書長 ),1992.8.30,《出土政治冤案第一集增訂版》,初版第一刷(《出土政治冤案--台灣一九四七~一九八五》1987)。
楊肇嘉,1988,《楊肇嘉回憶錄》(二),四版,台北市,三民。
李世傑,1988.10.5,《調查局研究》,初版,台北縣,李敖(版權頁作李敖)
林樹枝,1989,《良心犯的血淚史》,台北市,前衛。
張炎憲、李筱峰編,1989.1,《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初版,台北縣,稻香。
吳新榮,1989.7.1,《吳新榮回憶錄》,第一刷,台北市,前衛。
沉醉,1989.6.15,《軍統內幕》(上)(下),初版,台北市,李敖。
李世傑,1990.3.18,《調查局黑牢345天》(上)(下),初版,台北市,李敖。
李敖,1990,《李敖自傳與回憶續集》,初版,台北市,文星。
李世傑,1990.8.18,《軍法看守所九年》(上)(中)(下),初版,台北市,李敖。
許曹德,1990.6.15,《許曹德回憶錄》,增訂版第一刷,台北市,前衛。
謝聰敏,1991.9.30,《談景美軍法看守所》,初版,台北市,李敖。
柯旗化,1992,《台灣監獄島》,第一刷,東京。
林書揚,1992,《從二二八到五O年代白色恐怖》,初版,台北市,時報文化。new window
阮美姝,1992,《幽暗角落的泣聲:尋訪二二八散落的遺族》,台北市,前衛。
李建興,1993.2.15,《治鑛五十年》,初版,台北市,龍文。
李昂,1993,施明德前傳,初版,台北,新台灣。
鍾逸人,1993,《辛酸六十年》(上),新增訂版第一刷,台北市,前衛。
莊永明,1993.11,《韓石泉傳》,初版,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
李鎮洲,1995.4.15,《火燒島第一期新生:一個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回憶》,初版二刷,台北市,時報文化(1994.10.10初版一刷)。
彭明敏著、林美惠譯,1994.6.15,《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台灣版第一刷,台北市,前衛。(1998.9.15台灣版第一刷)。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
1994.6,《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一冊)》,一版四刷,台北市,自立晚報(1987.1一版一刷)
1991.6,《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二冊》,一版三刷,台北市,自立晚報(1987.1一版一刷)
1993.1,《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三冊)》,一版二刷,台北市,自立晚報(1987.12一版一刷)
1991.11,《臺灣近代名人誌(第四冊)》,一版四刷,台北市,自立晚報(1987.12一版一刷)
1994.6,《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五冊)》,一版二刷,台北市,自立晚報(1990.10一版一刷)
鍾逸人,1995,《辛酸六十年》(下),初版一刷,台北市,前衛。
葉石濤,1995,《一個台灣老朽作家的五O年代》,初版二刷,台北市,前衛
楊威理譯、葉盛吉著,1995,雙鄉記,初版,台北市,人間。
谷正文口述、許俊榮、黃志明、公小穎整理,1995.9,《白色恐怖秘密檔案》,初版,台北縣,獨家。
黃秀華,1996.4,《武漢大旅社》,初版二刷,台北市,前衛。
周碧瑟執筆、柏楊口述,1996.7.1,《柏楊回憶錄》,初版一刷,台北市,遠流
李筱峰,1996.10,《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初版,台北市,玉山社。
葉石濤,1996,《台灣男子簡阿淘》,初版,台北市,前衛。
藍博洲,1997,《高雄縣二二八事件暨五O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初版,高雄縣,高雄縣政府。new window
林樹枝,1997,白色恐怖X檔案,台北市,前衛。
沈秀華,1997.2,《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初版一刷,台北市,玉山社。
阮美姝,1997.4,《孤寂煎熬四十五年--尋找二二八失蹤的爸爸阮朝日》,增訂版七刷,台北市,前衛(1992.2初版一刷)。
施明雄,1998,施家三兄弟的故事,初版,台北市,前衛。
張光直,1998.1,蕃薯人的故事,初版,台北市,聯經。
張光正編,2005.3,《張光直文學作品集 考古學家張光直文學作品集粹》,初版,台北市,海峽學術。
司馬嘯青,1998.5,《台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家族》,初版一刷,台北市,玉山社。
劉捷,1998.10.25,《我的懺悔錄》,初版,台北市,九歌。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李宣鋒等主編,1998,《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五),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敖,1999,《白色恐怖述奇》(李敖大全集),台北市,成陽。
葉石濤,1999.9.10,《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初版,台北縣,翰音文化。
彭瑞金,1999,《葉石濤評傳》,初版,高雄,市立文化中心。
鍾謙順,1999,《煉獄餘生錄:台獨大前輩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初版一刷,台北市,前衛。
王歡,1999.4,《烈火的青春:五O年代白色恐怖證言》,初版一刷,台北市,人間。
施懿琳,1999.6,《吳新榮傳》,第一版,南投市,省文獻會。
呂芳上(計劃主持人),1999.9,《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上)(下),初版,台北市,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黃玲珠執筆、黃紀男口述,1999.12.15,《老牌台獨黃紀男泣血夢迴路》,初版,台北縣,獨家。
李敖,2000.3.,李敖回憶錄,一版8刷,台北縣,李敖出版社(1999.11.30初版)。
張炎憲、陳鳳華,2000.12,《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初版,台北縣,縣政府文化局。
胡子丹,2001.1,《跨世紀的糾葛》(我在綠島3212天2001年版),2001新版,台北市,國際翻譯社。
胡慧玲撰文、高俊明.李麗珍口述,2001.4,《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初版一刷,台北市,望春風。
蔡清彥(發行人),2001.5.20,《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會議論文),初版,台北市,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判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崔小萍,2001.6.15,《天鵝悲歌--資深廣播人崔小萍的天堂與煉獄》,第一版,台北市,天下遠見。
朱德蘭,2001.12.28,《崔小萍事件》,初版,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文星、許雪姬,2001.12.28,《戒嚴時期台灣政治事件口述歷史》,初版,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姜天陸,2002,《南瀛白色恐怖誌》,台南縣,台南縣文化局。
柯旗化,2002.6,《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修訂再版,高雄市,第一。
謝國興,2002.6.30,《陳逢源:亦儒亦商亦風流(1893--1982)》,初版,台北市,允晨。
張炎憲、楊雅惠、許明熏、陳鳳華作,2002.10,《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上)(下),初版,新竹市,新竹市府。
張守貞訪問、臧紫騏紀錄,2002.12,《口述歷史 台灣文學耆碩--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初版,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許雪姬編(論文作者:許雪姬˙薛化元˙陳儀深;訪問:許雪姬˙薛化元˙林至潔˙張茂雄;紀錄:黃美滋˙薛化元),2003.12,《「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專題研討會論文暨口述歷史紀錄》,初版,台北市,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判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口述 /盧兆麟˙涂南山˙張金爵˙郭振純˙顏世鴻˙陳英泰;採訪紀錄 / 胡慧玲˙林世煜,2003.12,《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白色恐怖1950》,初版一刷,台北市,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黃華昌著、蔡焜霖‧吳水燈‧盧兆鱗‧陳英泰‧王春長‧陳孟和‧王文清等譯,2004.6,《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初版一刷,台北市,前衛。
黃天才、黃肇珩,2005.1,《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初版,台北市,聯經。
陳紹瑛,2005.6,《一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手記》,初版一刷,台北市,玉山社。
許美智編輯,2005,《暗夜迷蹤:宜蘭地區五○年代白色恐怖訪談紀錄》,宜蘭縣,宜蘭縣史館。

國民政府時期文學文本:
【文學選集】
笠詩社主編,1979,《美麗島詩集》,初版,台北,笠詩社。
李喬、高天生編,1983,《台灣政治小說選》,初版,台北市,台灣文藝。
李魁賢編,1983.2.10,《1982年台灣詩選》,初版,台北市,前衛。
吳晟主編,1984.4.1,《 1983台灣詩選》,初版,台北市,前衛。
彭瑞金主編,1984.4.1,《1983台灣小說選》,初版,台北市,前衛。
苦苓主編,1985.2.10,1984台灣詩選(※末附張雪映〈一九八四台灣詩壇十大事件〉),初版。
李喬編,1985.9.1,《七十二年短篇小說選》,六版,台北市,爾雅(1984.3.5初版)
李喬、高天生主編,1987.4.10,《1986台灣小說選》,二版,台北市,前衛。
(1987.3.10初版)。
唐文標主編,1988.1,《一九八四台灣小說選》,四版,台北市,前衛(1985.2初版)
黃凡、林燿德編,1989.5,《新世代小說大系》(政治卷),一版一刷,台北市,希代。
李敏勇,1990,《戒嚴風景》,出版,台北,笠詩刊社。
趙天儀等編,1992.9,《混聲合唱--笠詩選》,初版,高雄市,春暉。
李敏勇編,1997,《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初版一刷,台北,玉山社。
施淑編,1994,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初版四刷,台北市,前衛。
【文學別集】
劉克襄,1984.10.21,漂鳥的故鄉,再版,台北市,前衛(1984.10.11初版)。
林雙不,1984,《台灣新樂府》,高雄,敦理(1996.2,初版一刷,台北市草根)。
向陽,1985.8,《土地的歌》,初版,台北,自立晚報。
李勤岸,1985,《唯情是岸》(*今筆者未見),台北,作者自印。
施明正,1985.12.10,《施明正詩‧畫‧金石集》,初版,台北市,前衛。
苦苓,1986.7.1,《每一句不滿都是愛》,再版,台北市,前衛(1986.6.1初版)。
雪韻,1986.3《獄》,第四次發行,聯合報社(1981.4再版,總經銷:聯經)。
楊渡,1986,《南方》(*筆者未見),台北,作者自印。
苦苓,1991,《苦苓的政治詩》,初版,台北,書林。
陳芳明,1992.9,《荊棘的閘門》,初版一刷,台北市,自立晚報。
黃荷生,1993,《觸覺生活》,初版,台北市,現代詩季刊。
林建隆,1999.5,《鐵窗的眼睛--林建隆俳句集Ⅲ》,初版,台北市,月旦。
楊熾昌原著、葉笛漢譯、呂興昌編訂,1995.4,《水蔭萍作品集》,初版,台南市,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商禽,2000.6,《夢或者黎明及其他》(*〈門或者天空〉〈界〉〈楓〉〈傷〉),四刷,台北市,書林(1988.1一版)。
陳黎,2001.5.10,《陳黎詩選--一九七四~二○○○》,初版,台北市,九歌。

通論類:
丁道源,1962.7(自序),《監獄學》(上)(下),台北市,軍法學校印行。
洪炎秋,1964.9,《廢人廢話》,初版,台中,中央書局。
魏京生等,1979.8,《肯定自由‧肯定民主--大陸青年人權運動證言》第二次印行,台北市,聯經(1979.6初版)。
無主要著者,1980,《施明德落網記》,台北,大東方。
高上秦主編、鄭直等選註,1980.5.30,《中國大陸抗議文學》,修訂二版,台北市,時報文化。
吳豐興,1981.5,《中國大陸的傷痕文學》,初版,台北市,幼獅文化。
陳克煒,1982.9,《大陸知識分子的悲劇》,出版,台北市,黎明文化。
尼洛、古錚劍,1983.1,《鎖口、鎖身、鎖不了心》,初版,台北市,黎明文化。
李甲孚主編,1983.4,《監獄制度之比較研究》,出版,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發行。
李甲孚,1983.12,《中國法制史及其引論》(增訂本),增訂發行,台北市,潘靜儀(1980.12初版)。
李甲孚,1984.6,《中國監獄法制史》,初版,台北市,台灣商務。
孫觀漢,1985,《柏楊的冤獄》,初版,高雄市,敦理。
陳永興,1985,《台灣文學的過去與未來》,台北市,台灣文藝。
張金鑑,1985.6,《中國法制史概要》,初版二刷,台北市,正中(1974.8初版)。
王曉波編,1985.8,《台灣的殖民地傷痕》,初版一刷,台北縣,帕米爾書店。
宋泉盛編、岸本羊一監譯,1986,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獄中證言集,東京,東京都文教館。
宋澤萊,1986,《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再版,台北市,前衛。
陳永興,1987,《柏克萊沉思》,再版,台北,自立晚報。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1987.5,《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再版,台北縣,帕米爾書店。
葉維廉,1988.3,《歷史.傳釋與美學》,初版,台北市,東大。
葉維廉,1988.6,《比較詩學》,再版,台北市,東大。
李甲孚,1988.10,《中國法制史》,初版,台北市,聯經。
龐樸主編、王宏治、郭成偉,1988.10,(中國文化通志.學術典)《法學志》,一版一刷,上海市,上海人民。
傅正主編,1989,《雷震與自由人權》,初版,台北市,桂冠。
陳鼓應,1989,《尼采新論》,台灣初版,台北市,唐山。
楊青矗,1989.10.25,《神話統治四十年--政治批判》,初版,高雄市,敦理
葉石濤,1990.1,《台灣文學的悲情》,一版一刷,高雄市,派色文化。
林燿德、孟樊編,1990,《世紀末偏航--八0年代台灣文學論》,初版,台北時報文化。
黃慶萱,1990.12,《修辭學》,增訂五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蘇南洲編,1991,《基督教與二二八》,初版,台北,雅歌。
唐曉敏,1991.4,《精神創傷與藝術創作》,第一次印刷,天津市,百花文藝。
林燿德,1991.6,《重組的星空》,初版,台北市,業強。
高金郎,1991.6,《泰源風雲》,初版一刷,台北市,前衛。
王永寬,1991.8,《中國古代酷刑》,臺一版,台北縣,雲龍。
黃煌雄,1992.12,《蔣渭水評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者》,初版一刷,台北,前衛。
林書揚,1992,《從二二八到五0年代白色恐怖》,初版,台北,時報文化。new window
邱鴻翔等,1992,《楊逵影集》,初版,滿理文化工作室。
李魁賢,1992,《詩的反抗:李魁賢詩論》,初版,台北市,新地文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編,1992.9,《當代人權》,初版一刷,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陳蒲清,1992.10,《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初版,板橋市,駱駝。
佛洛伊德、葉頌壽譯,1993.1,《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新論》(二冊合訂本),再版,台北市,志文(1985.9初版)。
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初版,台北市,允晨。
鍾肇政、東方白著,張良澤編,1993.2.15,《台灣文學兩地書》,台灣版第一刷,台北市,前衛。
藍博洲,1993.5,《白色恐怖》,初版一刷,台北市,揚智。
財團法人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 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策劃,1993.6,《島國顯影》,初版,台北市,創意力文化。
張佛權,1993.12,《自由與人權》,初版一刷,台北市,台灣商務。
陳芳明編,1994,《楊逵的文學生涯》,四刷,台北市,前衛。
黃惠禎,1994,《楊逵及其作品研究》,初版,台北市,麥田。new window
楊澤編,1994,《七O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初版一刷,台北市,時報文化。
鄭明娳主編,1994.7.1,《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初版一刷,台北市,時報。
彭瑞金,1995.1,《台灣文學探索》,初版一刷,台北市,前衛。
楊小濱,1995.3.25,《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初版一刷,台北市,麥田。new window
呂正惠,1995,《戰後台灣文學經驗》,一版二刷,台北,新地。
藍博洲,1995,《沉屍.流亡.二二八》,初版七刷,台北,時報文化。
藍博洲,1995,《幌馬車之歌》,初版七刷,台北,時報文化。
藍博洲,1995,《尋訪被煙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初版二刷,台北,時報文化。
葉榮鐘著,李南衡、葉芸芸編註,1995,《台灣人物群像》,初版,台北市,時報文化。
林瑞明,1995,《少尉的兩個世界》,初版,台南市,市立文化中心。
呂興昌,1995,《台灣詩人研究論文集》,初版,台南市,市立文化中心。
洪誌良,1995.12,《孤島》,初版,台中縣,天子叢誌事業出版社。
陳萬益,1996.5,《于無聲處聽驚雷》,初版,台南市,市立文化中心。
林瑞明,1996.7,《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初版,台北市,允晨。
楊碧川,1996.9,《後藤新平傳--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初版,台北市,一橋。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1996.10,《台灣總督府》,新修訂版二刷,台北市,前衛(1994.4新修訂版第一刷)。
嚴紹璗、中西進主編,1996.11,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初版,杭州,浙江人民。
岡崎郁子著,葉笛、鄭清文、涂翠花譯,1997.1,《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初版一刷,台北市,前衛。
呂秀蓮,1997,《重審美麗島》,初版,台北市,前衛。
劉小楓,1997.4,《這一代人的怕和愛》,二刷,北京市,三聯(1996.12第一版)。
梅家玲,1997.4.15,《漢魏六朝文學文學新論 擬代與贈答篇》,初版,台北市,里仁書局。
程玉凰,1997.5,《嶙峋志節一書生--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初版,台北縣,國史館。
魏廷朝,1997.8,《台灣人權報告書(一九四九~一九九六)》,初版二刷,台北市,文英堂。
鄧相揚,1998,《霧社事件》,初版,台北市,玉山社。
施明雄,1998,《白色恐怖黑暗時代台灣人受難史》,初版,台北市,前衛。劉康,1998.4.1,《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初版二刷,台北市,麥田。new window
胡亞敏,1998.6,《敘事學》,二次印刷,武漢,華中師範大學。
馬國明,1998.9,《班雅明》,初版,台北市,東大圖書。
戴獨行,1998.10,《白色角落》,初版一刷,台北市,人間。
焦桐,1998.11.10,《台灣文學的街頭運動(一九七七~世紀末)》,初版一刷,台北市,時報文化。
無主要著者,1999,《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美麗島事件》,初版,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王泰升,1999.4,《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初版,台北市,聯經。new window
張金墻,1999.6,《斷裂與再生》,初版,台南市,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陶東風,1999.7,《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三次印刷,昆明市,雲南人民
黃師樵,1999.9,《台灣共產黨秘史》,初版,台北市,海峽學術。
葉舒憲,1999.9,《文學與治療》,第一次印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施懿琳,2000.6,《從沈光文到賴和》,第一刷,高雄市,春暉。
劉紀蕙,2000,《孤兒.女兒.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初版,台北縣,立緒。
曾心儀,2000,《心內那朵花:台灣民主運動的文學紀事》,初版,台北縣,新風格。
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初版,台北市,心靈工坊。new window
古偉瀛.王晴佳,2000.4,《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初版一印,高雄市,復文。new window
宋田水,2000.5,《作家當總統》,初版一刷,台北市,草根。
大場正史、劉朝莉譯,2000.10,《西洋拷問刑罰史》,初版一刷,台北縣,台灣實業文化。
鄧相揚,2000,《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初版,台北市,玉山社。
張建智,2000.12,《中國神秘的獄神廟》,第一版,上海市,上海三聯。
方孝謙,2001.6,《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初版一刷,台北市,巨流。
歐陽江河,2001.7,《站在虛構這邊》,初版一刷,北京市,三聯書店。
施正鋒、許世楷、Yubu Syat合編,2001,《霧社事件: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初版,台北市,前衛。
黃金麟, 2001,《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1895~1937)》,台北市,聯經。
黃徵男,2002.10,《監獄共和國--你所不知道的另類社會》,台北市,多識界。new window
李禎祥等編撰,2002,《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初版,台北市,玉山社。
林賢治,2002.5,《時代與文學的肖像》,初版,北京市,人民文學。
新台灣研究基金會策畫,2002.11,《永遠的主題:施明德與魏京生對談錄》,初版,台北市,聯經。
王建國,2002.12,《呂赫若小說研究與詮釋》,初版,台南市,市立圖書館。
樓瀘光、孫琇主編,2003.1.1,《中國序跋鑒賞辭典》,第一次印刷,石家庄市,河北教育。
林達,2003.1.10,《帶一本書去巴黎》,初版二刷,台北市,時報文化(2002.12.26 初版一刷)
孫康宜,2003,《走出白色恐怖》,初版,台北市,允晨。
黃守誠,2003,《國家不幸詩家幸》,初版,台北市,遠流。
王增進,2003.7,《後現代與知識分子社會位置》,初版,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郭明,2003.7,《學術轉型與話語重構-走向監獄學研究的新視域》,初版一刷,北京市,中國正方。
朱學勤,2003.8,《風聲˙雨聲˙讀書聲》,四刷,北京市,三聯(1994.9第一版)。
儲昭華,2003.8,《大地的湧現:關於自由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思考》,初版,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
朱堅勁,2003.9,《600萬猶太人魂斷歐羅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紀實》,第二次印刷,上海市,上海人民(1995.4 第一版)
張旭東,2003.8,《批評的踪跡:文化理論與文化批評1985-2002》,初版,北京市,三聯書店。
王德威,2003.9,《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初版,北京市,三聯書店。
彼得.布魯克,王志弘、李根芳譯,2003.10,《文化理論詞彙》,初版一刷,台北市,巨流。
陳香君,2004.4,《藝術檔案社會閱讀》,初版,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張鳳仙、劉世恩、高豔編,2004.6,《中國監獄史》,第一次印刷,北京市,群眾出版社。
張釗維,2004.10,穿梭米蘭昆,出版,台北市,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遠流實用歷史館編,2005.11.16,《這個人‧這個島:柏楊人權感恩之旅》,初版一刷,台北市,財團法人人權教育基金會,遠流。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承辦單位:國家台灣文學館,《解密政治檔案--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無主要出版項。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承辦單位:國家台灣文學館,《鐵蒺藜邊的玫瑰--戒嚴時代受難作家群像展》,無主要出版項。

史學暨文學史類:
柏楊,1979.1,《中國人史綱》,初版,星光。
史明,1980.9,《台灣人四百年史》,初版,蓬島。
王詩琅, 1980.12,《日本殖民體制下的台灣》,初版,台北市,眾文。new window
葉榮鐘,1993,《台灣民族運動史》,初版七刷,台北市,自立晚報。
李筱峰、劉峰松合著,1994,《台灣歷史閱覽》,一版三刷,台北市,自立晚報。
王育德,1995,《台灣--苦悶的歷史》,初版,台北,自立晚報。
林衡道主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盛清沂、王詩琅、高樹潘編著,1996.1,《台灣史》,一版五刷,台北市,眾文圖書。
郭繼舟,1999,《70年代台灣左翼運動》,初版,台北,海峽學術。
1999《珍藏美麗島--台灣民主歷程真紀錄》,初版,台北市,時報文化。
第一冊: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
第二冊: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
第三冊: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
第四冊:歷史的凝結--1977-79台灣民主運動影像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王洛林總監譯,2000.8,《台灣抗日運動史》(1-4),初版,台北市,海峽學術。
-------------------------------------------------------------------------------------------------------
劉登翰等,1991、《台灣文學史》(上卷),初版,福州,海峽文藝。
黃重添等著,1992,《台灣新文學概觀》,初版,台北,稻禾。
葉石濤,1993,《台灣文學史綱》,再版,台北,春暉。
劉登翰等,1993,《台灣文學史》(下卷),初版,福州,海峽文藝。
彭瑞金,1994,《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初版,台北,自立晚報。
古繼堂,1996,《台灣小說發展史》,三刷,台北,文史哲。
施懿琳、許俊雅、楊翠,1996.6,《台中縣文學發展史》,二版,台中縣,縣立文化中心。
施懿琳、楊翠,1997.5,《彰化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初版,彰化縣,縣立文化中心
陳明台,1999.6,《台中市文學史初編》,初版,台中市,市立文化中心。

譯介文藝暨心理學(理論):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1983.5,《苦悶的象徵》,再版,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H‧M‧卡倫(美),張超金、黃龍保、劉子文、王曉林、、陳薇、王小理譯,1989.4《藝術與自由》,初版一刷,北京安外六鋪炕,工人出版社。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馮川、蘇克編譯,1990.10,《心理學與文學》,初版,台北市,久大文化。
松浦友久,1993.5,《中國詩歌原理》,初版一刷,洪葉文化。
魯.阿恩海姆(美),郭小平、翟燦譯,1994.5,《藝術心理學新論》,初版一刷,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帕特里莎.渥厄、錢競、劉雁濱譯,1995.12,《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初版一刷,板橋市,駱駝出版社。
張京媛主編,1997.5,《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初版二刷,北京市,北京大學。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張旭東編、陳清橋等譯,1997.12,《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初版一刷,北京市,牛津。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李自修譯,1997.12,《馬克思主義與形式--20世紀文學辯證理論》(與《語言的牢籠》合輯),初版一刷,南昌市,百花洲文藝。
邁納(美),王宇根、宋偉杰等譯,1998.1,比較詩學,初版一刷,北京市,中央編譯。
巴赫金,白春仁、曉河譯,1998.6,《巴赫金全集》(第三卷:小說理論),一版一刷,石家庄,河北教育。
布羅茨基著,劉文飛等譯,1999,《文明的孩子:布羅茨基論詩和詩人》,初版一刷,北京市,中央編譯。
諾思羅普.弗萊 (加拿大),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1999,《批評的剖析》,初版二刷,天津市,百花文藝。
泰莎.達雷等著、陳鳴譯,2000.1.16,《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精神分析、美學與心理治療的整合》,初版四刷,台北市,遠流(1995.12.1初版一刷)。
吉兒.佛瑞德門、金恩.康姆斯,易之新譯,2000.9,《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初版一刷,台北市,張老師。
朱莉亞.克里斯蒂瓦,張新木譯,2001.3,《恐怖的力量:論卑賤》,一版一刷,北京市,三聯書店。
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大衛‧艾普斯頓(David Epston),廖世德譯、吳熙琄審閱,2001.5,《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初版二刷,台北市,心靈工坊。
瓦爾特.本雅明,陳永國譯,2001.9,《德國悲劇的起源》,初版,北京市,文化藝術。
亨利.克羅斯,劉小菁譯,2002.2,《故事與心理治療》,初版一刷,台北市,張老師。
蒂費納.薩莫瓦約、邵煒譯,2003.1,《互文性研究》,初版一刷,天津市,天津人民。
柄谷行人,2003,《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初版,北京,三聯書店。
Judith Herman,M.D.,施宏達、陳文琪譯,2004.4.16,《從創傷到復原》,初版一刷,台北市,遠流。
Michele L.Crossley,朱儀羚等譯,2004.8,《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初版,嘉義市,濤石文化。
秦安琪等著,2005.6,《探索敘事治療實踐》,初版一刷,台北市,心理。

譯介史學(理論):
凱斯.詹京斯(英)、賈士衡譯,1999.3,《歷史的再思考》,初版四刷,台北市,麥田。
J.B.伯里(英),宋桂煌譯、余星校,1999.12,《思想自由史》,初版一刷,吉林市,吉林人民。
布洛克、周婉窈譯,2000.3,《史家的技藝》,一版四刷,台北市,遠流。
凱斯.詹京斯(英),江政寬譯,2000,《後現代歷史學:從卡耳和艾爾頓到羅狄與懷特》,初版一刷,台北市,麥田。
理查.桑內特,黃煜文譯,2003.4.30,《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初版,台北市,麥田。
茨維坦‧托多羅夫(法)、王國卿譯,2004.5,《象徵理論》,一版一刷,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其他譯介(理論):
Brian Chapman,朱堅章主譯,1978.12,《警察國家》,出版,台北市,幼獅文化。
以撒.柏林、陳曉林譯,1990,《自由四論》,第三次印行,台北市,聯經。
Peter Lind,關向光譯,1994,《馬庫色的自由理論》,初版一刷,台北市,遠流。
漢娜.鄂蘭、林驤華譯,1995,《極權主義的起源》,初版,台北市,時報。
傅科著、劉北成、楊遠嬰譯,1998.4,《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初版三刷,台北市,桂冠。
斯東(美)、董樂山譯,1998.5,《蘇格拉底的審判》,初版二刷,北京市,三聯書店。
巴特萊特,李維譯,1998.7,《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理學研究》,初版一刷,台北市,桂冠。
傅科著,林志明譯,1998.7.31,《古典時代瘋狂史》,初版,台北市,時報。
薩依德著,單德興譯,1998,《新知識份子論》,初版三刷,台北市,麥田。
凱特.米利特著,鐘良明譯,1999.1,《性的政治》,初版一刷,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王逢振、陳永國譯,1999.8,《政治無意識--作為社會象徵行為的敘事》,初版一刷,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
李思孝、傅正明編,2000.4,《國外精神分析學文藝批評集萃》,初版,合肥市,安徽文藝出版社。
理查德.沃林,周憲、王志宏譯,2000.12,《存在的政治-海德格爾的政治思想》,初版一刷,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羅洛.梅,龔卓軍、石世明譯,2001.3,《自由與命運》,初版一刷,台北縣,立緒。
薩福安著,懷寧譯,2001.7,《結構精神分析學--拉康思想概述》,初版,天津市,天津社會科學院。
杰克.唐納利(美)、王浦劬等譯,2001.9,《普遍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初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達巍、王琛、宋念申編,2001.9,《消極自由有什麼錯》,初版,北京市,文化藝術。
菲利浦.勒熱訥(法),楊國政譯,2001.10,自傳契約,初版一刷,北京市,三聯書店。
弗洛里安.茲納涅茨(波蘭),郏斌祥譯、鄭也夫校,2002.1,《知識人的社會角色》,一版二刷,南京市,譯林。
齊格瑪.鮑曼(英國),楊渝東、史建華譯、彭剛校,2002.1,《現代性與大屠殺》,初版,南京市,譯林。
尼古拉.別爾嘉耶夫,張百春譯, 2002.1,《論人的奴役與自由》,初版一刷,北京市,中國城市。
賀照田主編,2002.1,《西方現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學術思想評論第六輯),初版一刷,長春市,吉林人民。
科斯塔斯.杜茲納(美),郭春發譯,2002.5,《人權的終結》,初版,南京,江蘇人民。
雅克.勒戈夫(法),張弘譯、衛茂平校,2002.6,《中世紀的知識分子》,第三次印刷,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2 第一版)。
杰弗里.C.戈德法布,楊信彰、周恒譯,加洛校,2002.6,《『民主』社會中的知識分子》,初版一刷,瀋陽市,遼寧教育。
埃里希.弗羅姆、劉林海譯,2002.8,《逃避自由》,初版一刷,北京市,國際文化。
艾爾東.莫里斯、卡洛爾.麥克拉吉.繆勒 主編,劉能譯,2002,《社會運動理論的前沿領域》,初版,北京市,北京大學。
莫里斯.哈布瓦赫(法),畢然、郭金華譯,2002.10,論集體記憶,初版一刷,上海,人民出版社。
波斯納,徐昕譯,2002.12,《公共知識分子:衰落之研究》,初版一刷,北京市,中國政法大學。
漢斯.約納斯,張榮譯,2003.1,《奧斯威辛之後的上帝觀念-一個猶太人的聲音》,初版一刷,北京市,華夏。
米歇爾.帕斯圖羅,劉莉譯,2003.1,《魔鬼的面料--條紋織物的奇特象徵》,初版一刷,北京市,中信。
漢娜.阿倫特等著,孫傳釗編,2003.1,《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倫理的現代困境》,初版一刷,長春市,吉林人民。
莉莎.克納普,季廣茂譯,2003.1,《根除慣性-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形而上學》,初版一刷,長春市,吉林人民。
以賽亞.柏林,彭淮棟譯,2003.2,《俄國思想家》,二版一刷,南京,譯林。
米歇爾.福柯,佘碧平譯,2003.5,《性經驗史》,初版二刷,上海,上海人民。
昆廷.斯金納、李宏圖譯,2003.11,《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初版一刷,上海,上海三聯。
郭軍、曹雷雨編,2003.12,《論瓦爾特.本雅明:現代性、寓言和語言的種子》,初版一刷,長春市,吉林人民。
汪民安、陳永國編,2003.12,《後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初版一刷,長春市,吉林人民。
朱里安.本達、林傳釗譯,2004.1,《知識分子的背叛》,初版一刷,長春,吉林人民。

域外(獄中)作家自傳、傳記、回憶錄及其文學作品:
LOUIS FISCHER,郭湘章、高一萍合譯,1955.11,13個逃出鐵幕的人,國立編譯館出版,世界書局印行。
周知,1963.5,《我從地獄來》,初版,台北市,中央日報。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王兆徽譯,1978.3.20,《索忍尼辛回憶錄》,再版,台北市,中華日報。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黃文範譯,1984.2,《古拉格群島》(第一部),二版,台北市,道聲。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黃文範譯,1979.3,《古拉格群島》(第二部),再版,台北市,道聲。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黃文範譯,1980.10,《古拉格群島》(第三部),初版,台北市,道聲。
彼得.克魯泡特金,巴金譯,1984.8,《一位革命家的自傳》,初版二刷,台北市,帕米爾書店(1975.10初版一刷,1984.8 初版二刷)。
尼爾斯.C.尼爾森,江惠蓮、魏筱珍譯,1985.4,《索忍尼辛的信仰理念》,初版,台北市,基督教橄欖文化基金會。
安妮.法蘭克,張淑懿譯,1988,《安妮的日記》,初版,台北市,志文。
沛莫笛亞‧阿蘭大‧拓爾(印尼),子芙譯,1992.8.25,《逃犯》,初版二刷,台北市,時報(1992.7.15初版一刷)。
張文達,1993.5,《牛棚雜憶》,初版,台北市,大川。
埃達.克里塞歐瓦,宮雲玲、孫匯琪、曹乃雲譯,1994.11.10,《詩人政治家哈維爾》,初版一刷,台北市,時報文化。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何戟及奕丞小組譯,1995.1,《漫漫自由路--曼德拉自傳》,一版一刷,台北市,天堃。
瓦茨拉夫.哈維爾,無主要譯者,1996.6,《哈維爾選集》,初版,台北市,唐山。
陳白塵,1996.3,《牛棚日記:1996~1972》,第二次印刷,北京市,三聯(1995.5第一版)。
王丹,1997,《王丹獄中文學回憶錄》,初版,台北,新新聞。
魏京生,1997,《魏京生獄中書信集》,初版,台北,時報。
迪特里希.朋霍費爾,高師寧譯,1997.11,《獄中書簡》,二版,成都,四川人民。
陀斯妥耶夫斯基,刁紹華譯,1998.3,《獄中家書--陀斯妥耶夫斯基散文集》,初版一刷,瀋陽市,遼寧教育。
瓦茨拉夫.哈維爾,李永輝等譯,1998.3,《獄中書簡:致親愛的奧爾嘉》,初版,台北縣,探索。
王一樑、陳生洛等譯,2004,《獄中書:致妻子奧爾嘉(1976年6月-1983年2月)》,初版,台北縣,傾向。
Melissa Müller,張茂芸譯,2000.4.1,《安妮的故事--納粹鐵蹄下的純真靈魂》,初版一刷,台北市,遠流。
奧斯卡.王爾德,孫宜學譯,2000.10,《獄中記》,初版一刷,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
安東尼奧.葛蘭西著,曹雷雨、姜麗、張跣譯,2000.10,《獄中札記》,初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尼.布哈林,黃樹南譯,2001.9,《歲月--布哈林獄中絕筆》,初版一刷,南京,譯林。
廖亦武,2002.7,《黑牢訪談錄》,初版一刷,台北,麥田。
孫文廣,2002.9,《獄中上書中共中央》,第一版,香港,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
瓦茨拉夫.哈維爾,佚名譯,2003,《來自遠方的拷問--哈維爾自傳》,初版一刷,台北市,唐山。
索因卡,2003.2,《獄中詩抄:索因卡詩選》,初版,台北市,唐山。
瓦茨拉夫.哈維爾,林宗憲等譯,2003.2,《政治,再見!》,初版,台北縣,傾向。
瓦茨拉夫.哈維爾,張勇進等譯,2003.2,《無權力者的權力》,初版,台北縣,傾向。
茨維坦.托多洛夫,許鈞、侯永勝譯,2004.4,《失卻家園的人》,初版一刷,台北縣,桂冠。
鄭義、蘇煒、萬之、黃河清策劃編輯,2005.2,《不死的流亡者》,初版,台北縣,印刻。
----------------------------------------------------------------------------------------------------
柯斯勒,陳列譯,1985.9.1,《黑色的烈日》,初版,台北市,前衛。
喬治.歐威爾,劉紹銘譯,1991.3,《一九八四》,初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博碩士論文:
施懿琳,1987.6,《日據時期鹿港民族正氣詩研究》,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卅一期抽印本。
廖振富,1996,《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臺灣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周慶塘,2002,《八○年代台灣政治小說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賴松輝,2002.7,《日據時期台灣小說思想與書寫模式之研究》,成功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素卿,2004,《監禁環境的人格研究-以監獄文學為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蕙,2004,《日治時期臺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幼春、蔣渭水、楊華為例》,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蕭欣慈,2004.7,《光點-蔣渭水研究(1921-1931)》,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宜瑩,2006.1,《美麗島事件與牢獄小說~以施明正、呂秀蓮和姚嘉文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期刊暨會議論文:
連景初,1969.6.30,〈歐清石與其獄中吟〉,《台灣風物》十九:1、2
梅祖麟.高友工原著、黃宣範譯,1973.3,〈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上),《中外文學》1:10。new window
梅祖麟.高友工原著,黃宣範譯,1973.4,〈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中外文學》1:11。new window
梅祖麟.高友工原著、黃宣範譯,1973.5〈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下),《中外文學》1:12。new window
梅祖麟.高友工原著,黃宣範譯,1975.12,〈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上),《中外文學》4:7。new window
梅祖麟.高友工原著,黃宣範譯,1976.1,〈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中),《中外文學》4:8。new window
梅祖麟.高友工原著,黃宣範譯,1976.2,〈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下),《中外文學》4:9。new window
高友工,1978.12,〈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試論「知」與「言」〉,《中外文學》7:7。new window
高友工,1979.4,〈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上):美感經驗的定義與結構〉,《中外文學》7:11。new window
高友工,1979.5,〈文學研究的美學問題(下):經驗材料的意義與解釋〉,《中外文學》7:12。new window
余我,1979.8,〈漫談特殊的短句--俳句〉,《中外文學》8:3。
許素貞記錄,1980.3,〈一年來的小說界〉,《台灣文藝》66(革新第十三號)(日期:六十九年元旦 / 地點:左營 / 葉石濤、彭瑞金對談)。
高天生,1981.5,〈歷史悲運的頑抗--隨想台灣文學的前途及展望〉,《台灣文藝》72。
Nancy Wilson Ross,徐進夫譯,1981.11,〈俳句裏的禪味〉,《中外文學》10:6。new window
李鴻禧,1982.4,〈監獄與人權:本質.功能與營運之探討〉,《中國論壇》十四:2。
陳少廷,1983.3,〈從文學獎談當前臺灣文學問題〉,《台灣文藝》81。
李魁賢,1983.6,〈我所瞭解的施明正〉,《笠》115。
編輯室筆記,1983.7,〈政治小說大家來〉,《台灣文藝》83期。
谷嵐,1983.11,〈讀「獄中記」看台灣人〉,《台灣文藝》85期。
高伊哥,1983.11,〈韓國的良心--詩人金芝河〉,《台灣文藝》85期。
楊青矗,1984.3,〈吳濁流文學獎‧巫永福評論獎揭曉〉(政治小說的起步--小說獎評審感言),《台灣文藝》87期。
楊青矗,1984.3.5,〈美麗島文學--「美麗島事件」對台灣文學界的影響〉,《關懷雜誌》28。
廖莫白,1984.6,〈詩的沉思〉,《台灣詩季刊》5。
對談者:高天生、呂昱(莘歌);時間:七十三年四月廿五日;地點:南港‧高天生住處;整理:莊生,1984.7,〈從創痛的吶喊到深沉的瞭望--對當前台灣政治小說的診察及期待〉,《台灣文藝》89。
楊耐冬,1984.7,〈從「獨裁者的秋天」談政治小說〉,《台灣文藝》89。
明哲,1984.7,〈獄中記〉,《台灣文藝》89。
周潤發、左秋筆、楊默夫,楊默夫記述,1984.9〈政治犯談台灣的監獄文學〉,《台灣文藝》90。
明哲,1984.9,〈獄中回憶〉,《台灣文藝》90。
胡子舟,1985.5,〈楊逵綠島十二年〉,《傳記文學》。
胡子舟,1985.5,〈台灣老作家楊逵坎坷的一生〉,《傳記文學》。
王拓,1985.9〈苦難‧理想與文學〉,《台灣文藝》96。
宋冬陽,1986.3,〈傷痕書--致宋澤萊〉,《台灣文藝》99。
鍾木,1987.5-6,〈王拓紐約演講會記〉,《台灣文藝》105。
訪問者:鄭清文、高天生、李喬、李魁賢;發問者:鄭清文;記錄:阿惠,1988.11-12,〈施明正訪問記〉,《台灣文藝》114。
主持人:趙天儀;出席:李喬、李魁賢、陳千武、李敏勇;記錄:詹文傑,1988.11-12,〈施明正小說作品討論會〉,《台灣文藝》114。
記錄:詹文傑,1989.1-2,〈我在政治監獄體驗的生與死--謝聰敏返國演講會〉,《台灣文藝》115。
施明雄,1989.1-2,〈疲勞審問〉,《台灣文藝》115。
施明德,1989.1-2,〈施明德書簡--給越騰的信〉,《台灣文藝》115
施明正,1989.1-2,〈一個美術的殉道者--哀畫伯潤作大師之死〉,《台灣文藝》115。
高友工,1989.10,〈中國語言文字對詩歌的影響〉,《中外文學》18:5=209。new window
高友工,劉翔飛譯,1989.7〈律詩的美典〉(上),《中外文學》18:2=206。new window
高友工,劉翔飛譯,1989.8,〈律詩的美典〉(下),《中外文學》18:3=207。new window
朱實口述,蕭翔文整理,1990.6,〈在中國的俳句與漢徘〉,《笠》157。
莫渝,1990,〈施明正(1935.12.15--1988.8.22)〉,《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叢刊》4。
吳錦發,1991.1,〈八○年代的台灣文學〉,《台灣學術研究會誌》3。
高天生,1991,〈多元社會的豐饒與貧脊-- 八十年代台灣文學脈動和發展芻論〉,《現代學術研究專刊》4。
邱妙津,1992,〈百合說謊夢大愛‧海東青捲浪淘沙〉,《新新聞》226。
鄭樹森策畫,1992.5,〈東非的文學監獄〉(含:林同安,〈吳古奇簡介〉),《聯合文學》八:7。
陳芳明,1992.9,〈白色歷史與白色文學--葉石濤與藍博洲筆下的台灣五○年代〉,《文學台灣》4。
許俊雅,1993.1,〈薄命詩人楊華及其作品〉,《文學台灣》5。
林曙光,1994.1.5,〈難忘的回憶--記台語劇運先驅蔡德本〉,《文學台灣》9
李敏勇等人,1989.5~6,〈悼鄭南榕專輯〉,《台灣文藝》117。
陳萬益,1993.4,〈囚禁的歲月--論陳列的〈無怨〉與施明德的〈囚室之春〉〉,《文學台灣》6。
秋吉久紀夫作,桓夫譯,1993.4,〈台灣孤魂的詩人楊華--一九三O年代台灣文學一則〉,《笠》174。
林水福,1994.2,〈傳統徘句的形式與本質〉,《聯合文學》10:4=112。
Kolodny,Annette,李翠玉譯,1994.3,〈與印地安人為伍:囚禁文學之運用〉,《中外文學》22:10=262。new window
游喚,1994.4,〈政治小說策略及其解讀--有關台灣主體之論述〉,《文學台灣》 10。
陳素貞,1994.4.20,〈高山哲人其萎--原住民在白色恐怖時代的一幕悲劇〉,《台灣文藝》 (新生版) 2。
呂興昌,1994.6,〈引黑潮之洪濤環流全球--楊華詩解讀〉,《台灣文藝》 (新生版)。
游喚,1994.12,〈台灣俳句理論介紹--美情篇〉(下),《台灣詩學季刊》9。new window
廖咸浩主持,焦慧蘭整理,1995.4,〈倉惶的年代--陳映真〈鈴噹花〉的歷史處境〉,《幼獅文藝》496。
莫渝,1995.6,〈鐘聲和餘音--學習台灣據俳句筆記〉,《笠》187。
施明雄,1995.10.20,〈獄中憶往--走過白色恐怖的年代〉,《台灣文藝》 (新生版) 11。
呂興昌,1995.11.4-5,〈填補詩史的隙縫:論曹開五O年代的獄中數學詩〉,淡水工商管理學院《台灣文學研討會》。
廖振富,1996.1,〈林幼春、賴和與台灣文學〉,《文學台灣》17。
藍博洲,1996.5,〈路,還是要走下去的!〉,《聯合文學》139。
流川楓,1997.4,〈歷史、道路與人:試論陳映真的三篇政治小說〉,《讀書人》26。
宋澤萊,1997.12,〈不只是政治牢獄的文學家--論施明正小說在戰後台灣文壇的多種意義〉,《台灣新文學》9。
蔡源煌,1998.10,〈80年代台灣小說的發展〉,《國文天地》四:5。
李魁賢,1998.10,林建隆的俳句世界,《文學台灣》28。
張恆豪,蔣渭水及其散文,《散文季刊》1。
王宇博,2000.3,〈英國「海外監獄」的建立與澳洲社會的生成〉,《歷史月刊》146。
葉笛,2001.3,〈談賚志以終的詩人楊華〉,《創世紀詩刊》126。
黃創夏,2002.1.21,〈柏楊、施明德細說綠島上的蒼涼歲月--綠島監獄將走入歷史〉,《商業周刊》739。
廖振富,2002.4.1,〈林幼春獄中家書及獄中詩〉,《台灣文學評論》二:2。
謝里法,2002.11,〈裝置在監獄裡--駐監藝術家的幽禁語言〉,《藝術家》55:5=330。
周婉窈,2003.10.1,〈面向過去而生〉,《當代》194。
2004.3哈維爾專輯《聯合文學》233
哈維爾作˙唐曉渡譯〈錯誤〉
哈維爾作˙曾建元等譯〈獄中書-致妻子奧爾嘉〉新譯選刊
絲黛娜.薩麗瓦洛娃作˙李永輝譯〈當我還生活在布拉格的時候〉
阿瑟.米勒作˙李永輝譯〈我非常想念你〉
大衛.瑞姆里克作˙宗琤譯〈別了,哈維爾-國王離開城堡〉貝嶺〈哈維爾與步羅茨基〉
廖振富,2006,〈與「二二八事件」相關之台灣古典詩析論-以詩人作品集為討論範圍〉,《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期。new window
盧嘉興,〈民初臺南抗日詩人楊宜綠〉,收於《台灣研究彙集》6,1968.8.25出版項不詳。
宋澤萊,〈人權小說、反公害小說及脫離現實的文學評論--總評一九八五台灣小說界〉,收於宋澤萊編,《1985台灣小說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
吳錦發,〈兀自汩汩流血的傷口--簡評葉石濤的〈紅鞋子〉〉,收於吳錦發編,《1988台灣小說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五月十五日,初版一刷,頁.113-16。
簡錦松,〈五四與日據時期台灣傳統詩壇〉,收於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五四文學與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學生書局,一九九○年四月初版。
林瑞明,〈感慨悲歌皆為鯤島--蔣渭水與台灣文學〉,收於《蔣渭水逝世六十週年紀念暨台灣史學術研討會》,高雄縣,高雄縣政府編印,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廿五日。
吳潛誠,〈政治陰影籠罩下的詩之景色〉,收於李敏勇,《傾斜的島》,台北市,圓神出版社,一九九三年六月。
林燿德,〈八○年代台灣政治小說〉,收於龔鵬程編,《台灣的社會與文學》,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奚密,〈邊緣,前衛,超現實:對台灣五、六十年代現代主義的反思〉(頁.247-64),收於封德屏主編,《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市,文訊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三月初版。
黃守誠,〈國家不幸詩家幸--柏楊舊詩的藝術成就〉,收於《柏楊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遠流出版社,二○○○年三月初版一刷。
廖振富,〈日治時期台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幼春、蔡惠如、蔣渭水「治警事件」相關作品為例〉,收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論文集》,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二○○三年二月初版一刷。
洪銘水,〈楊逵的監獄文學〉,收於廣西南寧縣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楊逵作品研討會》,二○○四年二月三、四日。
楊翠,〈不離島的離島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