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勝物而不傷--莊子的處世哲學
書刊名:醒吾學報
作者:楊良玉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1
頁次:頁227-249
主題關鍵詞:莊子心齋坐忘物化處世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3
  • 點閱點閱:145
人類乃群居的團體,生而為人,既無法離群索居,則如何將置身俗世中的傷害,減到最低的程度,乃是人生的一大課題。 現在人在高壓力的環境下,憂鬱症患者與日俱增,自殺率更是節節高昇,如何釋放壓力?乃是鎮日與壓力周旋的現代人所急需迫切的。則學「道」有其必要。「道」是什麼?如何學習?方法為何? 本篇擬以《莊子》內七篇為主,探討身處戰國亂世中的莊子,如何提出一套具體有效的方法來對付生命的窘困與世俗的傷害?其中有關莊子對「道」的理解,聞「道」的方法,體「道」的進程,修養具體的方法,將可提供今人借鑑,有助於幫助抒解現代人緊繃的神經,學習莊子逍遙無待、遊心應世的處世哲學,乃是本論文所要探討研究的。
學位論文
1.李玫芳(1992)。莊子人生哲學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建潤(1996)。莊子的養生思想(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維焄(1996)。莊子的遊戲三昧(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憶佳(2002)。由養生主看莊子的養生觀(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憨山(1972)。莊子內篇注。琉璃經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象(1983)。莊子。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怡(200106)。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瀧川龜太郎(1983)。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慶藩(1991)。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怡(2009)。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汝鈞(1998)。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復觀(197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熊十力(1984)。讀經示要。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