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彼我同為聖賢:耿定向與李卓吾之學術論爭新探
作者:袁光儀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文津
集叢:文史哲大系;292
ISBN:9789863390343
主題關鍵詞:耿定向李贄明代哲學比較研究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袁光儀(20101200)。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李贄儒學闡微。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5,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光儀(20100700)。蒙以養正--李贄《九正易因》之〈蒙卦〉解與「童心說」。成大中文學報,29,5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光儀(2012)。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李贄與蘇軾並論之意義探討。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8(4),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博裕(20051200)。「自然與名教,自由與道德」衝突之可能化解與超越。鵝湖,31(6)=366,1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福惠(20041000)。兩捨則兩從,兩守則兩病--耿定向與李贄「論道相左」新解。湖北文獻,153,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昌龍(20011000)。明清之際新自由傳統的建立。二十一世紀,67,45-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袁光儀(20070300)。道德或反道德?--李贄及其「童心說」的再詮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155-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正顯(20110300)。王陽明《年譜》與從祀孔廟之研究。漢學研究,29(1)=64,153-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光儀(20140300)。處於江右與泰州之間的儒者耿定向--一個跨越陽明後學分派畛域的人物典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5,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耀郎(19920400)。王弼之聖人論。中國學術年刊,13,113-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袁光儀(20131200)。從李贄對蘇軾學術之評價考察其思想之建樹--以《九正易因》對《東坡易傳》之徵引討論為核心。成大中文學報,43,47-49+5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杰(2014)。耿李論爭以後的李卓吾思想--以儒學的宗教化為中心。北京社會科學,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湘鈺(20080600)。江右王門胡直二三事:有關其學行舊說補正。鵝湖學誌,40,89-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銀安(2012)。和而不同:李贄、耿定向思想交鋒與生活交往方式及其歷史啟示。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周素麗(2012)。李贄與耿定向學術人格的對比--耿李論戰的原因分析。中國哲學史,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斯珉、喬清舉(2014)。論李贄與耿定向史論之差異--以馮道為核心。社會科學戰線,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文樹(20120300)。孫應鰲與王門弟子的交誼。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類,38,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志榮(2014)。晚明鄂東學術據點形成探源--耿定向與李贄講學論戰的文化史考察。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祖漢(20041200)。從王學的流弊看康德道德哲學作為居間型態的意義。鵝湖學誌,33,149-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莊耀郎(20000300)。新儒家對傳統儒家所謂「異端」態度的考察。中國學術年刊,21,159-175+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袁光儀(20130900)。論晚明儒者耿定向之學術及其價值--與《明儒學案》商榷。中國學術年刊,35(秋),33-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袁光儀(20070900)。「為下下人說法」的儒學--李贄對陽明心學之繼承、擴展及其疑難。臺北大學中文學報,3,129-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彭國翔(20010900)。周海門的學派歸屬與《明儒學案》相關問題之檢討。清華學報,31(3),339-3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呂妙芬(19991200)。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2,165-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江宜芳(1993)。明儒耿定向對王學的批評與修正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育齊(2009)。思想人物與地方社會的交涉--以晚明湖北麻城、黃安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陸冠州(2004)。泰州學派化俗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玉愛(2006)。王心齋與中晚明儒學的轉折--兼論道德自我與社會人倫的衝突與和諧(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麗華(2011)。耿定向的思想變化及其原因探析(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池勝昌(1990)。耿定向與泰州學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麗月(1984)。明末東林運動新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歐崇敬(2003)。中國哲學史--宋元明清的新儒學與實學卷。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建業(2010)。李贄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弼(1989)。老子.帛書老子。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涂美雲(2005)。朱熹論三蘇之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明理(2011)。「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嵇文甫(1980)。左派王學。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袁光儀(2012)。異端的儒學:李贄《九正易因》闡論。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龔鵬程(20070600)。國學入門。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衡(1997)。緱山先生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耿定向。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子章(1997)。蠙衣生蜀草。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島田虔次、甘萬萍(2005)。中國近代思惟的挫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秦學智(2007)。李贄大學明德精神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顧炎武、楊勇(1974)。原抄本顧亭林日知錄。臺南:平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沈德符(1976)。萬曆野獲編。臺北:偉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祖武(1994)。中國學案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再林(2009)。車過麻城再晤李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國楨(1960)。湧幢小品。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001)。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震(2003)。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蘇軾、龍吟(2002)。東坡易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胡適(1986)。嘗試集。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建業(1981)。李贄評傳。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義慶、楊勇(1971)。世說新語校箋。台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宗周(1968)。劉子全書。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龔杰(2001)。王艮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顒、陳俊民(1996)。二曲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潘曾紘(2005)。李溫陵外紀。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時龍(2005)。明代中晚期講學運動(1522-162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麗珠(2007)。中國哲學史三十講。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朱謙之(1955)。李贄:十六世紀中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者。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蘇民(1998)。李贄的真與奇。南京市: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傅衣凌、楊國楨、陳支平(1995)。明史新編。臺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牟宗三(198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載、王夫之(1970)。張子正蒙注。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司馬朔(2010)。一個異端思想家的心靈史:李贄評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清輝(1993)。李卓吾生平及其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建平(2004)。李卓吾傳。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容肇祖(1973)。李卓吾評傳。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均江(2007)。衝突與和諧--李贄思想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潘曾紘(1977)。李溫陵外紀。臺北市:偉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杜甫、楊倫(1989)。杜詩鏡銓。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朱熹(1988)。四書集註。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管志道。師門求正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廷玉、潘檉章(1975)。明史。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車文博(2001)。人本主義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焦循(1977)。雕菰集。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楊天石(1980)。泰州學派。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宗羲(1987)。明夷待訪錄。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宗羲、何紹基(1971)。宋元學案。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屈小強(2007)。自然與自我:從老莊到李贄。濟南:濟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黃仁宇(1980)。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傅秋濤(2007)。李卓吾傳。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溝口雄三(1985)。李卓吾:正統を步む異端。東京都:集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贄、張建業(2000)。李贄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左東嶺(1997)。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焯然(1987)。明史散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林其賢(1988)。李卓吾事蹟繫年。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牟宗三(1971)。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羅宗強(2006)。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焦竑(2000)。焦氏澹園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羅汝芳、方祖猷(2007)。羅汝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溝口雄三、林右崇(1994)。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寶峰(2012)。李贄儒學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許建平(2005)。李贄思想演變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許蘇民(2006)。李贄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傅小凡(2007)。李贄哲學思想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司馬遷、瀧川龜太郎(1986)。史記會註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鄒元標(2005)。鄒忠介公奏疏。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荒木見悟、廖肇亨(2006)。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吳震(2003)。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1522-1602。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黃景昉(2002)。國史唯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錢謙益(2002)。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1984)。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牟宗三(1959)。理則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王畿(1970)。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勞思光(1990)。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牛建強(1997)。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管志道。管子惕若齋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李贄、張建業(2009)。李贄全集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耿定向(2006)。觀生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耿定向(1997)。耿天臺先生文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莊周、郭慶藩(1982)。莊子集釋。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荀況、北大哲學系(1983)。荀子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劉邵。人物志。臺北:金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歐陽修(1975)。五代史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孫應鰲(1997)。學孔精社詩鈔。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何心隱(1981)。何心隱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劉元卿。山居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管志道(1997)。問辨牘。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維楨(1997)。大泌山房集。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程嗣章(1997)。明儒講學考。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易行、孫嘉鎮(2005)。鈔本明實錄。北京: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劉鶚(1988)。老殘遊記。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牟宗三(1991)。當代新儒學論集.總論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吳怡(2009)。中國哲學發展史。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岡田武彥、屠承先(2000)。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胡適(1986)。貞操問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荒木見悟(1979)。明末宗教思想研究。東京: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袁光儀(2009)。晚明之儒家道德哲學與世俗道德範例研究--劉蕺山《人譜》與《了凡四訓》、《菜根譚》之比較。新北市:花木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袁光儀(2008)。李卓吾新論。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馬一浮、劉夢溪(1996)。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馬一浮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陳弱水(1978)。論「成色分兩說」闡釋之流變。臺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陳瑞生(1992)。李贄新論。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陳清輝(2003)。李贄思想探賾。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黃沛榮(1992)。新譯三字經。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湯孝純、李振興(1995)。新譯管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溝口雄三、孫軍悅(2014)。李卓吾.兩種陽明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鄧志峰(2004)。王學與晚明師道復興運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呂妙芬(20030000)。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吳震(2009)。泰州學派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林其賢(19920000)。李卓吾的佛學與世學。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林海權(1992)。李贄年譜考略。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張學智(2000)。明代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張君勱(19860000)。新儒家思想史。臺北:弘文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左東嶺(2000)。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周質平(1986)。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兼論袁宏道的生平及其風格。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牟宗三(1989)。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2011)。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錢穆(1977)。宋明理學概述。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de Bary, William Theodore、李弘祺(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陳榮捷(1983)。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王夫之(1985)。讀通鑑論。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劉季倫(1999)。李卓吾。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煜(1973)。李卓吾雜揉儒道法佛四家思想。明清思想家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昌龍(2002)。明清時期中國近代新自由傳統的建立:以李卓吾為中心的研究。自由主義與中國近代傳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