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創意美術理論融入大學通識課程的探索
書刊名: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人文藝術類
作者:劉立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Li-mi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0:2
頁次:頁61-74
主題關鍵詞:創意美術通識課程美感教育Art in creativityGeneral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0
  • 點閱點閱:36
期刊論文
1.孫良人(19891100)。先秦儒家與道家美育思想的比較。藝術學報,45,173-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豐榮(19860500)。艾斯納藝術教育價值理論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6,99-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政華(19950600)。審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藝術學報,56,215-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蕙菁(2005)。美力時代。商業週刊,903,6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雄揮(19800600)。蔡元培美感教育思想研究(論文摘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495-5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有逾(1989)。創造的定義及其所衍生的問題。創造思考教育,1,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恭志(19981100)。美感教育的哲學理論之探析。教育資料與研究,25,6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文潭(19960600)。藝術即經驗--詳介杜威[John Dewey]的美學。藝術學報,58,10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清山(20020400)。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成章瑜、楊永妙(2005)。BQ,第一眼就要贏。管理雜誌,368,5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兆偉(1995)。教育研究歷程與設計問題。教育文粹,21,7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洪懿妍(2003)。新世紀,世界向美走。美的學習—捕捉看不見的競爭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佩修(2005)。蔣勳美學開講。商業週刊,903,7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余玉照(2004)。創意教學樂無窮。第二屆創意開發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嘉義市。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其敏(2004)。創意理論在圖像創作教學之應用研究。嘉義。463-4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龍安(2002)。創造力的開發的理念與實踐。嘉義。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光國(1999)。論人的素質。台北。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立敏(2004)。初探公共藝術、環境藝術與建築創作。屏東。101-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寶玲(2002)。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的創意培訓案例。嘉義。225-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俊傑(1997)。我國大學校院通識教育評鑑理論與實施之研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俊傑(2003)。大學通識教育探索:台灣經驗與啟示。台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宗林(1985)。西洋教育思想史。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仁厚(1988)。中國哲學史大綱。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伍振鷟(1992)。中國教育思想史(先秦部分)。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龍安(1997)。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光潛(1983)。論美與美感。台北:世華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Williams, Frank E.(1970)。Classroom ideas for encouraging thinking and feeling。Buffalo, New York:D. O. K. Publishers, Inc.。  new window
9.劉文潭(1983)。中西美學與藝術評論。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朗(1986)。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台北市: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Guilford, J. P.(1967)。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McGraw-Hill。  new window
13.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Gallagher, James J.(1975)。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Boston, MA:Allen and Bacon。  new window
15.何秀煌(19980000)。從通識教育的觀點看:文明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反思。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錫津( )(1987)。創意思考教學研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余玉照(2004)。創意快遞:創造力資源手冊。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元培(1911)。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蔡元培美學文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伯璋(1980)。社會變遷中我國大學教育的「解構」。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Osmaston, F. P. B.(1982)。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Philosophies of Art and Beauty。New York:。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