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析聖嚴法師之公案解讀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徐慧媛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4
頁次:頁116-125
主題關鍵詞:禪宗公案聖嚴法師公案解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27
禪宗標榜「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雖言「不立文字」,卻留下為數不少的典籍文字。其發展到宋代,出現大量的《語錄》、《燈錄》,更發展出頌古、拈古和評唱等著作。這些禪宗著作的出現與其「不立文字」看似有衝突性,然而這些典籍中記載禪宗祖師的一些言行舉止,這一動一言無形中就傳達出蘊藏之中的真意,保存了許多令人玩味的禪宗公案,使得後人透過這些公案可以一窺禪宗之精神,也是後人作為禪修的一種參考。 對於禪宗公案的解析是許多人有興趣的議題,因此相關的著作繁多,對於同一個公案即有多種的詮釋角度。本文主要從聖嚴法師解讀公案作為論述的主題,聖嚴法師兼具佛學理論與實踐兩種特色,故其在解釋公案時,將禪宗公案從典籍記載中跳脫,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此種生命力即是將公案所表達的精神充分活用在現代生活裡,這也是他在推行佛法教育的宗旨,回歸佛陀本懷,關懷人們所身處的環境,建設一個人間淨土的理想。 在解析聖嚴法師對公案的解讀前,首先要釐清所謂「公案」的意義,之後對於公案的形成與發展有一概略性的理解,其次,在針對聖嚴法師在解讀公案時的方法與特色作探討,最後綜合以上所述做一結論。
期刊論文
1.鄧克銘(20030700)。禪宗公案之經典化的解釋--以「碧巖錄」為中心。佛學研究中心學報,8,133-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宗紹。無門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希運(2019)。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愈梅隱(198401)。中國禪學--中國禪門公案總說。臺北:金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松柏(2005)。智慧的禪公案。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汝鈞(199302)。遊戲三眛: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聖嚴(2000)。公案一百。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景德傳燈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釋聖嚴(2001)。禪鑰。臺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聖嚴法師(1998)。公案‧話頭。臺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景德傳燈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聖嚴法師(199912)。學佛知津•怎樣修持解脫道?。臺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重顯頌古.克勤(198301)。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東京:臺北:大藏經刊行會: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呂澂(1982)。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聖嚴(1996)。禪門。法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巴壺天(198010)。禪宗公案之透視。禪宗思想與歷史。臺北:大乘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松柏(200512)。禪宗的公案。智慧的禪公案。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道儒(1993)。文字禪的發展歷程。宋代禪宗文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松柏(200512)。公案的拈解。智慧的禪公案。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辜琮瑜(200207)。思想建構--方法之運用。聖嚴法師的禪學思想。臺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聖嚴法師(199912)。悅眾大會二十一世紀飲食大觀園遊會。空花水月。臺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汝鈞(199302)。公案禪之哲學剖析。遊戲三眛: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辜琮瑜(200207)。聖嚴法師的禪風。聖嚴法師的禪學思想。臺北:法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