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禪宗頌古聯珠通集所錄公案與宋朝五種頌古百則所錄公案之對照研究
作者:宋隆斐
作者(外文):Sung Lung-Fei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羅宗濤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禪宗頌古聯珠通集頌古詩頌古百則公案禪文字禪Collection of Odes to Zen Ancient Lenzhu Koansthe Odes to ancient koans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Koan ZenLiterary Z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6
本篇論文的「問題意識」在於:當「公案頌古」方式興起,頌古詩被大量運用,並且成為這些公案的重要構成部分之後,哪些公案最受歡迎?這些公案與宋朝當時幾種「精選集式的頌古百則」所收錄的公案,是否有明顯的相關性?
所討論的公案與頌古詩,以《禪宗頌古聯珠通集》所收錄者為主,經過製表統計與數量排序,得出最受所有作頌禪師歡迎、最具有代表性的公案;再以宋朝五種「頌古百則」(1、汾陽善昭(947~1024)頌古百則;2、雪竇重顯(980~1052)頌古百則;3、投子義青(1032~1083)頌古百則;4、丹霞子淳(1064~1117)頌古百則;5、天童正覺(1091~1157)頌古百則)所收錄的公案為輔,進行互相比較,以探究在五種「頌古百則」的時間點,有哪些公案最受到當時作頌禪師的關注與評論?
對於宋朝五種「頌古百則」所錄公案的處理方式是:
1、先以鳥瞰式的角度,針對五種「頌古百則」所收錄的公案,進行製表統計。主要是在觀察「頌古百則」所錄公案的主角禪師們,各自屬於哪個時期、哪個法系?是否某個法系或某位禪師的相關「分則公案」在某「頌古百則」中被多次收錄?這代表了在各個「頌古百則」的時間點,哪些禪師的公案受到關注與喜愛;同時這也代表了各個「頌古百則」的編輯者,對於所選擇的公案的鑑賞能力的高低。
2、再把上述五種「頌古百則」收錄公案與《禪宗頌古聯珠通集》統計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分則公案」予以製表統計並且進行比較,觀察彼此之間的重疊現象,據以判定其相關性的高低程度。
研究方法以文獻研究法為主,並且提出「總則公案」與「分則公案」的概念,以及「廣義的頌古詩」與「狹義的頌古詩」的概念,將《禪宗頌古聯珠通集》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以進行觀察,分別是:(一)卷二到卷八的印度祖師公案與中國祖師(南岳青原兩大法系之前的禪師)公案、(二)狹義的南岳青原兩大法系(尚未進入五家分燈者)禪師公案、(三)「禪門五宗」(五家分燈之後)的禪師公案。其中以第二與第三部份的份量最多,占全書內容的八成以上。對於這三個部分所收錄的公案與頌古詩進行仔細的探討,希望可以更深入的觀察禪宗公案在各個階段的發展情形。
關鍵字:禪宗頌古聯珠通集;頌古詩;頌古百則 ;公案禪;文字禪。
The core issues of this thesis are as follows: When “the odes to ancient koans” rise widely and are extensively used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Koan Zen,” what kinds of koans are the most popular? Would those be highly relevant to the koans in the selections of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in Sung Dynasty?
The koans and the odes to ancient koans discussed here primarily com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Odes to Zen Ancient Lenzhu Koans. The most popular and representative koans chosen here are based on the numbers appearing in the odes and are presented as the statistic tables. Then, to compare those and the koans in the five kinds of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in Sung Dynasty, including Fenyang Shanzhao (A.C. 947 - 1024)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Xuedou Chunshen (980 - 1052)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Tozhi Iching (1032 - 1083)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Danxia Zhichun (1064 - 1117)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and Tendo Chenjuen (1091 - 1157)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the research would like to explore which koans caught the Zen masters’ attention most and were commented at those periods.
The approach of this research to the koans in the five kinds of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is as follows:
First, make statistic tables from an overview point to compile the primary Zen masters’ phases and factions in the koans, and figure out which faction’s or Zen master’s “Divided Koans” in some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were collected for many times? It represents in those periods of the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those Zen masters’ koans were noticed and loved. In the meanwhile, it also shows the level of the appreciation for editors to choose the koans from various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Second, compare the above koans chosen from the five kinds of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Divided Koans” chose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Odes to Zen Ancient Lenzhu Koans through the statistic tables, and observe the overlap between them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correlation.
The approach of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It is proposed the concepts of “General Koans” and “Divided-koans” as well as “General Odes to Ancient Koans” and “Special Odes to Ancient Koans.” The Collection of Odes to Zen Ancient Lenzhu Koan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be observed: (1) Before Nanyue and Chinyuan Factions, the Indian and Chinese masters’ koans from chapter two to eight. (2) Before being developed into five factions, the special koans in Nanyue and Chinyuan Factions. (3) After being divided into five schools, the koans of the Zen’s five schools. Among them, the amount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 is the largest, accounting for over 80% of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This research does a comprehensive and careful study on the koans and odes in the three parts, and would hopefully have an much in-depth observ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oans in the various phases.
Key words:
Collection of Odes to Zen Ancient Lenzhu Koans
the Odes to ancient koans
One hundred odes to ancient koans
Koan Zen
Literary Zen
參考文獻
編排體例:
1、藏經、古籍依編纂或譯者時代先後排序,現代專著、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依出版年代(再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若一人多部著作時,則併一處,再依出版年代排序。
2、引用藏經版本,如:
《大正新修大藏經》:簡稱《大正》,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1月修訂版。
《卍續藏經》:簡稱《卍續》,台北白馬精舍印經會。
《佛光大藏經.禪藏》:簡稱《禪藏》,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一、佛典
(一)主要文本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40卷 宋‧法應集 《卍續》115冊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宋.楚圓編 《大正》卷47
《投子義青禪師語錄》 卍新纂續藏經 第七十一冊 No. 1423
《丹霞子淳禪師語錄》 宋.慶預校勘 《卍續》卷71
《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10卷 宋‧重顯頌古‧克勤評唱 《大正》48冊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6卷 宋‧正覺頌古‧行稱評唱
《大正》48冊
(二)相關原典
《五燈會元》20卷 宋‧普濟集 《卍續》138冊
《景德傳燈錄》30卷 宋‧道原纂 《大正》51冊
《天聖廣燈錄》30卷 宋‧李遵勖撰 《卍續》135冊
《建中靖國續燈錄》30卷 宋‧惟白敕集 《卍續》136冊
《聯燈會要》30卷 宋‧悟明集 《卍續》138冊
《嘉泰普燈錄》30卷 宋‧正受集 《卍續》138冊
《祖堂集》 唐.招慶寺靜、筠二禪僧 《禪藏》
《傳燈玉英集》(殘卷) 宋.王隨 禪宗全書第3冊,宋藏遺珍集
《古尊宿語錄》48卷 宋‧賾藏主集 《卍續》118冊
《禪宗無門關》1卷 宋‧慧開抄錄 《卍續》119冊
《指月錄》32卷 明‧睢汝稷集 《卍續》143冊
《人天眼目》6卷 宋‧智昭編 大正藏48冊
《石門文字禪》宋.惠洪:臺灣商務《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5,第1116冊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1卷 元‧宗寶編 《大正》48冊
《信心銘》1卷 隋‧僧璨作 《大正》48冊
《最上乘論》1卷 唐‧弘忍述 《大正》48冊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1卷 唐‧裴休集 《大正》48冊
《禪宗永嘉集》1卷 唐‧玄覺撰 《大正》48冊
《永嘉證道歌》1卷 唐‧玄覺撰 《大正》48冊
《禪源諸詮集都序》4卷 唐‧宗密述 《大正》48冊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1卷 宋‧延壽撰 《大正》48冊
《禪宗決疑集》1卷 元‧智徹述 《大正》48冊
《禪林寶訓》4卷 宋‧淨善重集 《大正》48冊
《緇門警訓》10卷 明‧如巹續集 《大正》48冊
《禪關策進》1卷 明‧祩宏輯 《大正》48冊
《歷代三寶記》15卷 隋‧費長房撰 《大正》49冊
《佛祖統紀》54卷 宋‧志磐撰 《大正》49冊
《佛祖歷代通載》22卷 元‧念常集 《大正》49冊
《付法藏因緣傳》6卷 元魏‧吉迦夜共曇曜譯 《大正》50冊
《高僧傳》14卷 梁‧慧皎撰 《大正》50冊
《續高僧傳》30卷 唐‧道宣撰 《大正》50冊
《宋高僧傳》30卷 宋‧贊寧等撰 《大正》50冊
《歷代法寶記》1卷 《大正》51冊
《續傳燈錄》36卷 《大正》51冊
《傳法正宗記》9卷 宋‧契嵩編 《大正》51冊
《傳法正宗定祖圖》1卷 宋‧契嵩編 《大正》51冊
《傳法正宗論》2卷 宋‧契嵩編 《大正》51冊
《楞伽師資記》1卷 唐‧淨覺集 《大正》85冊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2卷 《卍續》87冊
《宗門十規論》1卷 唐‧文益撰 《卍續》110冊
《博山參禪警語》2卷 明‧成正集 《卍續》112冊
《禪門鍛鍊說》1卷 明‧戒顯撰 《卍續》112冊
《正法眼藏》6卷 宋‧宗杲集並著語 《卍續》118冊
《禪宗正脈》10卷 明‧如巹集 《卍續》146冊
《十牛圖頌》三種 清‧嘉慶‧永來重刊本 禪宗全書32冊

二、佛學專著
《雪竇禪師頌古稱提講話》秋野孝道述,安藤文英編輯 東京:文明書院,1931 年
《禪學與唐宋詩學》杜松柏著 台北 黎明文化 1978new window
《雪竇頌古》入矢義高、梶谷宗忍、柳田聖山編著 東京:築摩書房,1981年
《禪詩牧牛圖頌彙編》杜松柏著 台北 黎明文化 1983
《中國禪思想史》柳田聖山著、吳汝鈞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5
《禪師啟悟法》蔡榮婷著 台北 文殊雜誌社 1986
《中國禪學思想研究》何國銓著 台北 文津 1987
《印順導師著作全集》釋印順 台北 正聞出版社 1987
《禪的體驗》釋聖嚴著 台北 東初出版社 1988
《佛學研究方法論》吳汝鈞 台北 學生書局 1989new window
《禪骨詩心集》巴壺天著 台北 東大圖書 1990
《佛學研究入門》許明銀譯 台北 法爾出版 1990
《大慧宗杲之禪法》鄧克銘 台北 東初 1990
《中國佛性論》賴永海著 高雄 佛光出版社 1990
《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洪修平著 高雄 佛光出版社 1991
《中國禪宗思想歷程》潘桂明著 北京 今日中國 1992
《禪宗無門關重要公案之研究》楊新瑛著 高雄 佛光出版社 1992
《中國佛教文學》加地哲定著、劉衛星譯 高雄 佛光 1993
《中國禪宗的形成》蔡日新著 台北 圓明出版社 1993
《佛教思想發展史論》楊惠南 台北 東大 1993new window
《中國佛教泛論》藍吉富著 台北 新文豐 1993
《佛學研究指南》關世謙譯 台北 東大 1993
《禪七與公案的奧秘》洪啟嵩著 台北 時報文化 1994
《中國禪學思想史》洪修平著 台北 文津 1994
《碧巖集的語言風格研究》歐陽宜璋 台北 圓明出版 1994
《碧巖集點校》歐陽宜璋 台北 圓明出版 1994
《中國禪宗通史》杜繼文、魏道儒著 江蘇古籍 1995
《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吳汝鈞著 台北 文津出版 1995new window
《禪史與禪思》楊惠南著 台北 東大圖書 1995new window
《中國禪宗思想發展史》麻天祥著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 1997
《佛教史料學》藍吉富著 台北 東大 1997new window
《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周裕鍇著 北京 高等教育 1998
《禪宗公案體相用思想研究》黃連忠 台北 學生書局 2003new window

三、學位論文(先博士論文,後碩士論文)
《大乘起信論「一心開二門」之研究》孫富支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0new window
《佛教譬喻文學研究》丁敏 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1990new window
《晚唐暨五代禪宗的發展—以與會昌法難有關的僧侶和禪門五宗為重心》賴建成new window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4
《敦煌變文與祖堂集疑問句比較研究》王錦慧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
文 1997
《默照禪與看話禪比較研究》鄭真熙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new window
『《碧巖集》的語言風格研究--以構詞法為中心』歐陽宜璋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2年碩士論文,其第2冊為:《碧巖集》點校
《宗密禪教一致與和會儒道思想研究》黃連忠 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1994
《臨濟義玄禪學研究》蕭玫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圓悟克勤禪學研究》高毓婷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宏智正覺禪學研究》黃清萍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雪竇重顯禪學研究》黃家樺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雪竇重顯禪師研究》瞿勇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之禪法研究』吳芬錦 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四、佛學論文集與期刊論文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張曼濤主編 台北 大乘文化 1979
《佛光山國際禪學會議實錄》高雄佛光山 佛光出版社 1980
《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一)》釋惠敏等著 台北 東初 1989
《中國禪學研究論集》冉雲華著 台北 東初出版 1990new window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論集》冉雲華著 台北 東初出版 1990
《中印佛學泛論---傅偉勳教授六十大壽祝壽論文集》藍吉富主編 台北 東大
圖書 1991
《佛教的思想與文化》釋聖嚴等編 台北 法光出版社 1991
《知止齋禪學論文集》杜松柏 台北 文史哲 1994

增永靈鳳<景德傳燈錄之研究>,收錄於:佛光學報6期 1981.05new window
曹仕邦<禪宗棒喝教化方式形成的歷史背景>,收錄於:大陸雜誌69卷1期 1984.07
杜松柏<禪宗的體用研究>,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1期 1987.03new window
依空法師<禪宗教學法>,收錄於:明道文藝136期 1987.07
高本漢<剖析禪宗話題之義理結構與發展>,收錄於:中國佛教32卷4期1988.04
冉雲華<禪宗「見性」思想的發展與定型>,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8期 1995.07new window
陳雅芳<禪宗公案義理結構之分析>,收錄於:禪與佛學論文集 1995.10
王開府<《宗鏡錄》中的洞山禪師偈頌>,收錄於:法光雜誌74期 1995.11
楊曾文<唐代宗密及其禪教會通論>,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12期 1999.07new window
高毓婷<圓悟克勤禪學思想>,收錄於:中華佛學學報第3期,p335-349,1999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楊曾文〈雪竇重顯及其禪法〉,收錄於:北京《中國禪學》第1期,2002年,頁180-194。
鄧克銘<禪宗公案之經典化的解釋──以碧巖錄為中心>,收錄於: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8期,2003年7月,頁133~161。new window
黃繹勳〈雪竇重顯禪師生平與雪竇七集之考辨〉臺北:《台大佛學研究》,14期,2007年12月,頁77-118。new window
釋法緣編輯<雪竇重顯禪師及其頌古禪風>,收錄於「佛緣網站」,2007年4月10日,其網址為:http://www.foyuan.net/article-726630-1.html。
王進瑞<《碧巖錄》解題>,收錄於:普門學報50期,2009年3月,頁203~217。
蔡日新<紹洞宗祖業,立默照家風——宏智正覺及其禪法>,收錄於:「百度文庫」網站,2009年4月11日,其網址為:http://wenku.baidu.com/view/626ccb73a417866fb84a8e4d.html。
釋戒毓<文字禪的特點與形式——以《頌古百則》及《碧岩錄》為例>,發表於:成都昭覺寺,首屆圓悟克勤禪師暨“茶禪一味”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1月22日,網址為:鳳凰網佛教http://fo.ifeng.com/special/zhaojuesi/lunwen/detail_2010_11/19/3168046_0.shtml。
黃連忠<從宏智正覺《頌古百則》到萬松行秀《從容庵錄》的曹洞宗風>,收錄於: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5月18—20日。資料轉引自「中華佛光文化網」2012年5月20日,其網址為:http://www.zhfgwh.com/plus/view.php?aid=4091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