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抗日政宣電影中的美國形象
書刊名:史轍
作者:許天安
作者(外文):Hsu, Tian-a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127-140
主題關鍵詞:政宣電影影視史學中美斷交抗日戰爭美國形象Political propaganda moviesHistoriophotyThe breaking up of the sino-America diplomatic relationship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American imag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0
  • 點閱點閱:60
台灣電影中的抗日戰爭電影中的美國形象多半較為正面,這與其原始拍攝動機就是要化解因外交挫折而起的反美浪潮有關。本文共探討三部電影,一九七五年『八百壯士』以謝晉元率部在松滬戰役及四行倉庫中的作戰為主軸,穿插了不少上海租界區洋人與我方軍民互動的情形,大致來說洋人的形象也尚稱正面,但有部分事實似乎是想盡量賦予洋人正面形象而交代不清。在中美友誼逐漸變質之際,有想藉著由抗日故事來重溫中美並肩作戰的歷史而對國人宣揚中美友誼、鼓勵中美合作的跡象。八零年代初期中澳聯合製作的『Z字特攻隊』,描述麥克阿瑟所轄的澳洲Z字特攻隊與中國村民聯手抗日的經過,具體的以中美聯合作戰為影月的主題,是十分正面的中澳(美)聯合作戰的情節。八零年代晚期『旗正飄飄』更進一步的刻劃上海淪陷前復我方特工人員保護飛虎隊員並奮勇抗日的事蹟,進一步的將聯美抗日的意識形態與以發揚光大,而對中美之間的一些紛爭則是典型的隱惡揚善的手法。大抵而官隨著中美實質外交關係的惡化,幾部戰爭影月卻反而反過來不斷大幅的增強中美友好聯合作戰方面的刻劃。
期刊論文
1.吉見俊哉、李文茹(20021200)。慾望/忘卻「美國」的日本戰後--「基地」與「消費文化」的錯綜關係。中外文學,31(7)=367,63-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育德(2002)。評張廣智《影視史學》與費侯(Marc Ferro)《電影與歷史》二書。史耘,8,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耀偉(1994)。她者‧中國‧影像文化。當代,98,1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鮑家麟(1979)。列強對中國抗戰的態度。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6,117-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蓉倩(1987)。抗日故事「旗正飄飄」。中央月刊,20(1),4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顧立平(2001)。一九七○年代社會機制構連臺灣電影之研究(學士論文)。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朱耀偉(1996)。當代西方批評論述的中國圖象。當代西方批評論述的中國圖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漢魂、盧克彰(1976)。八百壯士。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天鐸(19970000)。臺灣電影、社會與歷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元良(1978)。億萬光年中的一瞬--孫元良回憶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君山(1992)。為政略殉:論抗戰初期京滬地區作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應欽(1985)。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隆基(1990)。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erro, Marc、張淑娃(1998)。電影與歷史。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君山(19970000)。上海南京保衛戰。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盧非易(19980000)。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仁、王唯(20040000)。臺灣電影百年史話。臺北:中華影評人協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上官百成(1976)。八百壯士與謝晉元日記。八百壯士與謝晉元日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德馨(1987)。京滬杭國防工事的設想、構築和作用。八一三淞滬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親歷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平(1968)。抗戰八年。抗戰八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國立編譯館(1998)。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三冊)。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三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飛寶(1999)。臺灣電影研究叢書(4)。臺灣電影研究叢書(4)。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Chennault, Glaire Lee(1952)。我與中國。我與中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慧敏(1979)。八百壯士與我。八百壯士與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月瑜(1996)。國族身分,流行歌曲與臺灣當代電影(一九七零年代中期至一九九零年代初期)。中國電影:歷史、文化與再現。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希濂(1987)。血戰淞滬。八一三淞滬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親歷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