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無法執法與有法放任:臺灣有線電視產業的制度論分析 (1983-2000)
書刊名: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作者:戴伯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ai, Po-fe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9:2
頁次:頁169-201
主題關鍵詞: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頻道供應者制度論Cable TVSystem managerChannel providerInstitution approac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8
  • 點閱點閱:36
臺灣有線電視市場的發展是一場資本、國家以及民間社會力量衝突與鬥爭結果。本文從有線電視法立法前、後兩階段,分析國家政策與立法如何回應全球資本的力量與地方民間社會的對抗,在多重政經勢力的折術下形塑出臺灣有電視市場結構。在前有線電視法時期,國家在國際貿易報復與國內民主化雙重壓力下,承認頻道財產權,卻對已經成形的系統市場強加管制,差異執法的結果是保障國外頻道業者的智慧財產權,但使地方系統經營者陷入派系化與財團化,造成以暴力為後盾的惡性競爭與購併;而在有線電視法頒佈之後,又以落日款來讓原有系統業者暫時繼續經營,在國家有法而放任的情形下,讓集團企業與地方政治力繼續進行市場垂直與水平併購。國家無法建立財產權制度保障,未能建立產業公平競爭的秩序,反而促成市場寡頭壟斷問題。
The formation of Taiwan’s cable TV market is the consequence of conflicts and struggles among capital,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From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different stages of state legis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the cable TV market. The Taiwanese state plays a role not to protect property but for its legitimacy and interest. There are two stages of state reg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t the pre-cable TV stage, the state suppressed local system managers in a move against media deregulation and democracy, but protected international channel providers due to international trade negotiations. The selective implementation caused illegal system managers to be bargained and controlled by local factions, gangs and syndicates. At the cable TV legislation stage, the state let the system mangers slide. They are allowed to continue their business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egal cable company in the same area. The interference without law and non-intervention with law resulted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Taiwanese cable industry.
期刊論文
1.吳美瑋(19970100)。有線電視系統整合概況。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9(4)=100,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嚥卿(1993)。有線電視是新政商綜合體。財訊,137,205-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仰忠(1991)。一樣花開十七朵,果子味道各不同。新新聞,202,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秦牧人(1996)。楊登魁統一第四臺的三百億市場--大哥從商深度報告。商業周刊,440,3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經濟日報(1997)。經武有線董事長被掃黑押送綠島。衛星與有線電視雜誌,9(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雅淇(1993)。電視有線,威力無限。商業周刊,318,2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妙津(1992)。競選帶生意誘人,民主臺來勢洶洶。新新聞,264,8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戴伯芬(2001)。有法執法與執法無法--台灣有線電視產業法令與執行分析。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執法問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會議日期: 2001/10/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立法院(1993)。立法院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子儀(1997)。行政法院裁判之評析--廣播電視法與有線電視法實務與行政法院裁判之評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琪(1984)。第四頻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俊吉、陳炳宏、劉孔中(2003)。有線電視經營區重新調整之可行性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鍾明非(1998)。有線電視系統業的形成:「法治化」與「集中化」(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煜麟(1998)。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先驅者之研究(1962-1993)(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美伶(1998)。關西鎮共同天線早期拓展之研究--業者生命史的觀點(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慧紋(1997)。從依附情境探討台灣社區共同天線發展歷程(1962-1997)(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麗華(1997)。臺灣有線電視系統併購:1994-1997(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伯芬(2000)。媒體產業的全球地方形構--台灣有線電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管中祥(1997)。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汪繼源(1995)。我國有線電視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Von Hayek, Friedrich A.(1979)。The Political Order of a Free People。Chicago。  new window
2.Johnson, Leland L.(1994)。Toward Competition in Cable Television。Cambridge:MIT。  new window
3.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1997)。公平交易法對有線電視之規範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新聞局(1994)。有線電視系統申請須知。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書禮(1991)。台灣地區有線電視分區之研究。臺北:行政院有線電視規劃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asper, Wolfgang、Streit, Manfred E.(1998)。Institutional Economics--Social Order and Public Policy。Edward Elgar。  new window
7.Libecap, Gary D.(1989)。Contracting for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行政院新聞局(2003)。2003廣播電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Axelrod, Robert M.(1984)。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Basic Books。  new window
10.馮建三(1995)。廣電資本運動的政治經濟學:析論1990年代臺灣廣電媒體的若干變遷。臺北市: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North, Douglas C.(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c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Commons, John Rogers(1959)。Institutional Economics。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new window
13.謝進男(1995)。有線電視工程手冊。臺北:凌力通訊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行政院(1995)。有線電視立法參考文獻。臺北市:行政院有線電視系統工作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何維敬(19970201)。投資有線電視涉暴力恐嚇募資縣議員鄧武二解送綠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競元(19940405)。民代經營有線電視,未必為了娛樂價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經濟日報(19890324)。MTV問題不再「單純」:貿局也不再置身事外,將與相關單位研擬因應措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冠明(1992)。邊地發聲:一份非主流影像傳播的觀察報告。邊地發聲。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戴伯芬、魏吟冰(1992)。台灣反主流影像媒體的社會觀察。邊地發聲。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orth, Douglass C.(1994)。The Evolution of Efficient Markets。Rationality,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Methodology。Routledge。  new window
4.鄭瑞城(19930000)。頻率與頻道資源之管理與配用。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澄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振寰(19930000)。廣播電視媒體的控制權。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澄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秀琪(19930000)。臺灣的地下媒體。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澄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