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農會改進:戰後初期臺灣農會體制的建構
書刊名: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作者:林寶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Pao-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1:1
頁次:頁143-188
主題關鍵詞:農會改進政策體制農復會The farmers' associationEnhancement policyRegimeJCR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80
  • 點閱點閱:51
期刊論文
1.張景森(19921100)。虛構的革命:國民黨土地改革政策的形成與轉化(1905-1989)。臺灣社會研究,13,161-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寶瑜(19890300)。農工部門間的資源轉移--從評〈原始積累、平等與工業化〉開始。臺灣社會研究,2(1),163-1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nderson, W. A.(1950)。日本戰後的農業合作。合作經濟,1(7),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民國)林寶樹(1951)。我國農會的本質及其特徵。合作經濟,2(5),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文郁(2001)。新版農會法之研究。農民組織學刊,3,135-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樹仁(20020900)。臺灣農村土地改革再省思。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7,195-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賴英照(2000)。農會信用部管理法制之探討。月旦法學,57,8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英照(20000100)。農會信用部管理法制之探討。月旦法學,56,92-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明惠、張茂桂(19940600)。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12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志偉、柯志明(20020600)。戰後糧政體制的建立與土地制度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地主與農民(1945-1953)。臺灣史研究,9(1),107-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忠一(19970600)。日據時期臺灣產業組合與農業會之研究。農民組織學刊,2,3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明通、朱雲漢(19920100)。區域性聯合獨占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景資料的分析。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1),77-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宏仁(19991200)。一九五〇年代的臺灣階級結構與流動初探。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6,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興安(1999)。日本時代的「信用組合」與地方生態─以新竹、苗栗地區為例。竹塹文獻,13,97-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興安(1999)。〈日本時代的「信用組合」與地方生態―以新竹、苗栗地區為例〉。《竹塹文獻》,13,97-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民國)林寶樹(1986)。比較合作論文集。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寶安(2003)。農會金融改革―事件或結構?。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51)。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三十七年十月一日起至三十九年二月十五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52)。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二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51)。《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37年10月1日一39年2月15日》。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52)。《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工作報告:第二期》。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勇正(2006)。戰後台灣戶政變革之研究--從「接收復員」到「清鄉戒嚴」(1945~1949)(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坤煌(2001)。戰後糧政體制建立過程中的國家與農民組織(1945-1954)(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淑莉(1995)。台灣地區農會之政治經濟分析(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寶安(1994)。臺灣地方金融與地方社會-信用合作社的發展歷史與社會意義,臺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寶安(1994)。台灣地方金融與地方社會--信用合作社的發展歷史與社會意義(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育德(2005)。向下紮根:中國國民黨與臺灣地方政治的發展(1949-1960)(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坤煌(2001)。「戰後糧政體制建立過程中的國家與農民組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組(1952)。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會議決議案彙編。臺北:中央委員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岩松(1983)。中華合作事業發展史。中華合作事業發展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明惠(1998)。臺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民眾日報社(19560815)。改進後臺灣省各級農會。臺北:民眾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承彬(1955)。土地改革與農會改進。臺北:中國農民服務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涂照彥、李明俊(199206)。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敏學(1984)。臺灣農會發展軌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岩松(1983)。中華合作事業發展史。中華合作事業發展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明惠(1998)。臺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鬥爭。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ann, Michael(1988)。States, War and Capitalism: Studi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Basil Blackwell。  new window
11.Myers, Ramon H.、陳其南、陳秋坤(1979)。臺灣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台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龔宜君(1998)。「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85)。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市: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俊傑(1991)。農復會與臺灣經験 (1949~1979)。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安德生、夏之驊、蔡文希、襲弼(1951)。臺灣之農會。臺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進慶、王宏仁、林繼文、李明俊漢(19920000)。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柯志明(2003)。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台灣的發展與從屬。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力庸(20040000)。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涂照彥、李明峻(1993)。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人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敏學(1984)。臺灣農會發展軌跡。臺灣農會發展軌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朱雲漢(1989)。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益滔(1949)。論本省農會團體之分化與綜合。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文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宋增榘(1956)。臺灣農會的劃分合併及改進與會員資格審查的關係。農民組織改進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56)。農民組織改進論叢。農民組織改進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民國)林寶樹(1956)。臺灣的農會。農民組織改進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洪瑞堅(1956)。農會改進與耕者有其田。農民組織改進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徐慶鐘(1950)。序。臺灣省農會之改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寶樹(1956)。擴大改進農會成果的幾個基本問題。農民組織改進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岩松(1983)。中華合作事業發展史(上)。中華合作事業發展史(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項際科(1956)。臺灣農會在自治團體中的地位。農民組織改進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黃樹仁(1995)。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口述歷史訪問紀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口述歷史訪問紀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949)。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文彙。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文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950)。臺灣省農會之改組。臺灣省農會之改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滕傑(1954)。論黨的基層組織。論黨的基層組織。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蔣夢麟(1951)。〈序〉。台灣之農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益滔(1949)。〈論本省農會團體之分化與綜合〉。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文彙。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民眾日報社(1956)。《改進後臺灣省各級農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宋增渠(1956)。〈臺灣農會的劃分合併及改進與會員資格審查的關係〉。農民組織改進論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宋增渠等(編)(1956)。《農民組織改進論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寶樹(1956)。〈臺灣的農會〉。農民組織改進論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寶樹(1986)。《比較合作論文集》。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洪瑞堅(1956)。〈農會改進與耕者有其田〉。農民組織改進論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徐慶鐘(1950)。〈序〉。臺灣省農會之改組。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寶樹(1956)。〈擴大改進農會成果的幾個基本問題〉。農民組織改進論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郭敏學(1984)。〈臺灣農會與會員關係>。臺灣農會發展軌跡。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項際科(1956)。〈臺彎農會在自治團體中的地位〉。農民組織改進論叢。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俊傑(1995)。《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口述歷史紀錄》。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49)。《臺灣省農會與合作社合併文彙》。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臺灣省政府農林廳(1950)。《臺灣省農會之改組》。臺灣農政報告第一號。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滕傑(1954)。論黨的基層組織。台北: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孟秋(1949)。農會與合作社之合併,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57/7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寶安(2003)。農會金融改革─事件或結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有岳(1952)。臺灣農會的演變與特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2)。臺灣省各縣市農會 理事長共同宣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2)。雖非農民份子 亦可參加農會 蔡鴻文請勿過分限制 邱智生請慎重研究農會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52)。討論解決內政範圍難題 內部邀有關機關 今舉行座談會 合作考察提詳細報告 建議七項改善農會意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52)。關於農會改組問題 南縣各級農會表示反對 會員待遇應不予區別 否則可與合作社劃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52)。對農會改進方案 新竹有疑義,深恐農民知識不足 驟作改變影響會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52)。各縣市農會理事長 今集省垣開會,將研討農會改革方案,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52)。農會改進方法公佈後 影響農會業務 工作陷於停頓,省農會決嚴予糾正 列改組準備為督導中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53)。改進省各級農會工作 俞主席鄭重保證 本年內全部完成,籌備會組成今起辦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52)。現有農會改組以前 應各照常工作,竹縣政府昨集會檢討 並排定理事會行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53)。農會改組指導委會 訂後日正式成立,委員十九人大部聘定 改組將分六步驟進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53)。各級農會改組 勢必獲致成功 蔣夢麟演說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53)。改進的重點 在於把農會職員的權能分開,資格審查必須準確 職員比額絕對保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霜木(1952)。自力與外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乃德、陳明通(19930000)。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雲漢(1989)。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臺北:臺灣研究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