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離騷〉之悲劇快感
書刊名:東方人文學誌
作者:陳逸根
作者(外文):Chen, I-ken
出版日期:2008
卷期:7:1
頁次:頁21-40
主題關鍵詞:楚辭離騷屈原悲劇快感憐憫恐懼崇高感Chu-ciLi-saoQu YuanAristotleTragedy pleasureCompassionFea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3
  • 點閱點閱:92
圖書
1.陳炳良(1986)。神話‧禮儀‧文學。神話‧禮儀‧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沛霖(1994)。屈賦研究論衡。桃園: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光潛。悲劇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程孟輝(1994)。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怡良(1992)。屈原文學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驥(1972)。山帶閣注楚辭。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堅、司義祖、許逸民(2004)。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褚斌杰(200301)。楚辭要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德華(2004)。屈騷精神及其文化背景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向、趙善詒(19890300)。新序疏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法(198911)。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夫之(1979)。楚辭通釋。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長之(1983)。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臺北:漢京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亞里士多德、姚一葦(1993)。詩學箋註。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勰、范文瀾(1958)。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洪興祖(1987)。楚辭補注。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正明(1987)。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班固、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呂正惠(1989)。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宏維(1996)。命定與抗爭─中國古典悲劇及悲劇精神。命定與抗爭─中國古典悲劇及悲劇精神。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躍紅(2005)。比較詩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Kant, Immanuel(2000)。判斷力批判(上)。判斷力批判(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南宋)朱熹。楚辭集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吳世尚(1988)。楚辭評論資料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西漢)司馬遷(1993)。史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紹虞(1961)。滄浪詩話校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顏之推、王利器(1993)。歸心篇。顏氏家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有昇(1985)。試論屈賦之「怨」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中國古典悲劇初探。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臺北:木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