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郭爾堡(Kohlberg)理論剖析體育課程道德兩難困境與體育教學之應用
書刊名:臺中學院體育
作者:趙美華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
頁次:頁74-84
主題關鍵詞:郭爾堡理論道德兩難困境體育教學Kohlber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67
期刊論文
1.王恭志(2003)。教師成為轉化型知識份子應有的涵養。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8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明(2004)。從女志工服務經驗探究關懷倫理之公民道德價值。公民訓育學報,15,113-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博銓(2003)。皮亞傑與郭爾保道德認知發展論的比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95-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明全(2002)。攀登高山知道德認知。大專體育,62,8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iroux, H. A.(1994)。Teacher Public Life and Curriculum Reform。Pedagogy Journal of Education,69(3),5-17。  new window
6.朱建民(19960600)。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3(2),3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樊沁萍(19960300)。國民小學德育教材設計--實驗賽局理論之應用。思與言,34(1),263-2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簡成(2000)。個人自主、社群意識與關懷德行:自由主義普遍性公民身分觀的修正。21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研討會,145-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方志華(2000)。諾丁絲關懷理論之倫理發展與教育實踐(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瓊音(2001)。關懷倫理與公領域(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單文經(1998)。道德討論教學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pple, M. W.(1993)。Official knowledge: Democratic education in a conservative age。New York, NY: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3.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進才(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前龍,張汝秀(2004)。臺灣與日本新世紀中小學階段課程改革趨勢之比較分析,http://www.nyes.tcc.edu.tw/tmenu/m5/, 2004/0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育賢(20040528)。溜冰女教練認罪,緊抱悶死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單文經(2002)。兼論道德氣質的成分與道德教育的策略,http://www.nioerar.edu.tw:82/basisl/708/a9.htm, 2005/0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管淑華(2002)。「教師與課程改革」閲讀札記,http://tweb.gges.tp.edu.tw/080/C2.htm, 2002/09/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沈六(1996)。郭爾堡的教學理論。教學理論。高雄市:復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rain, W. C.(1985)。Kohlberg's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Theories of Development。  new window
3.Kohlberg, L.(1981)。Essays on Moral Development。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San Francisco。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