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藍蔭鼎的水墨畫導向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張益昇
作者(外文):Chang, Yi-she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5
頁次:頁443-463
主題關鍵詞:藍蔭鼎水墨水彩寫生創作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9
  • 點閱點閱:46
在東方藝術的傳統之中,毛筆的運用操作於畫面上,一直屬於中國繪畫的特殊表現形式,它有別於西方的繪畫。中國的毛筆接觸畫面的那一剎那,包含了許多哲學、美學、個人主義、思想情懷等等,本文所研究的藍蔭鼎(1903-1979)即是擅長使用毛筆的畫家,雖然他廣爲人知的是水彩畫的表現,但是因爲家學淵源、時代環境、個人努力等,這些因素讓他在水墨創作上也是有別於當時不同的畫家,本文將從探討藍蔭鼎對於水墨創作形式的觀念中出發。在藍蔭鼎的觀念中,繪畫與寫生,兩者之間有相當大的關聯,本文起初會從繪畫創作與寫生的觀念談起;之後講述爲何一位享譽世界的水彩畫家,創作出如此精采的水墨作品,水彩與水墨的思辨,「彩與墨」兩者又是如何結合的呢?在文中筆者將探討水墨與水彩形式與名詞之間的界定關係;利用現代資料,再從圖片分析中,解析出藍蔭鼎水墨創作之因素。將藍蔭鼎的水墨創作風格做簡述的分析。
期刊論文
1.施翠峰(19800200)。懷述藍蔭鼎往事。雄獅美術,108,3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兆申(19730500)。藍蔭鼎其人其畫。中央月刊,5(7),151-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其偉(197901)。臺灣的「先輩」水彩畫家--藍蔭鼎。藝術家,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世全(19980300)。記憶的揮灑--藍蔭鼎的彩墨世界。藝術家,46(3)=274,314-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惺嶽(19820600)。從「二二」年啟蒙到「八二」年挑戰:試探臺灣水彩畫的過去、現在、未來。雄獅美術,136,5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惺嶽(198206)。六十年歲月。雄獅美術,136,67-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施翠峰(198002)。歌頌真善美的畫家•藍蔭鼎。雄獅美術,108,2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倪再沁(19911100)。臺灣美術中的臺灣意識。雄獅美術,249,136-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娟英(19890700)。臺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藝術家,29(2)=170,178-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顏娟英(19890500)。臺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藝術家,28(6)=168,143-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顏娟英(19890500)。臺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藝術家,28(6)=168,143-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耀庭(199204)。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研討會論文集。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世全(199406)。臺灣的人文水彩畫家--藍蔭鼎(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泰毅(199905)。藍蔭鼎研究(學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宜如(200308)。日治時期臺灣水彩畫之研究--以藍蔭鼎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世全(199812)。藍蔭鼎傳。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藍蔭鼎(1961)。RAN IN-TING'S TAIWAN。臺北:私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藍蔭鼎(1975)。鼎廬小語。臺北:華視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藍蔭鼎(1977)。鼎廬閒談。臺北:黎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藍蔭鼎(197905)。畫我故鄉。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藝術家雜誌社(1980)。藍蔭鼎水彩專輯。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世全(199506)。藍蔭鼎。臺北:錦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199801)。真善美聖--藍蔭鼎的繪畫世界。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翠峰(196701)。翠峰藝術論叢-現代藝術新論。臺北: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安儀(198010)。藝林春秋。臺北: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續(198807)。蘇軾詩選。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199308)。四十年來臺灣地區美術發展研究之二-國畫山水研究。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199906)。戰後臺灣地區美術研究發展之六-水彩畫研究報告專。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成寅(199907)。石濤畫語錄圖釋。杭州:西泠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欽賢(2003)。臺灣風景繪葉書。臺北:遠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春明(200405)。一二三到臺灣。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00407)。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域色彩」。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建隆(200409)。看見老臺灣-續篇。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雄獅美術編輯部(200412)。攝影臺灣。臺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顏娟英(200508)。水彩.瀾紫.石川欽一郎。臺北:雄獅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映輝(200605)。現代黑白繪畫論析。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00612)。風中勁竹-日據時代臺灣新文化運動下的藝術。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謝里法(200709)。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宗坤(199503)。臺灣光復後四十年間國畫寫生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光男(199804)。臺灣畫家評述。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建隆(199910)。看見老臺灣。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余秋雨(200601)。藝術創造論。臺北市: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光男(199906)。臺灣水墨畫創作與環境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彭修銀(1995)。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顏娟英(1998)。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齊力、林本炫(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欽賢(19960000)。臺灣美術閱覽。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密察(1987)。台灣通史:唐山過海的故事。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顏娟英(200508)。水彩.紫瀾.石川欽一郎。台北:雄獅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光男(2007)。畫境與化境。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Arnheim, Rudolf、滕守堯、朱疆源(1998)。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水照(1993)。蘇軾選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顏娟英(20010000)。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藍蔭鼎(19550119)。現代國畫應走的路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