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的閒暇思想與現代意義的關聯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黃昭雅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
頁次:頁188-200
主題關鍵詞:莊子閒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26
「閒暇」(leisure) 的概念起源於西方,它牽涉了個人「內在意識」與對「外在世界經驗」相互協調的狀態,不同於「懶惰」與「工作中的休息」。在中國哲學思維中,強調人「努力不懈」、「發憤忘食」,然《莊子》關懷人生命之存在與生活之歸趣,這樣的思想並無匿乏於與「閒暇」概念作一同步性的思考,莊子思想中「逍遙」、「物化」、「物我」、「心齋」、「坐忘」等概念皆可與西方「閒暇」概念般結聯想。本文企圖開發《莊子》思想的出路與「閒暇」概念相互關照,並反省當今庸庸碌碌為工作忙碌的人群,在此之餘是否讓心靈擁有喘息的空間。 「閒暇」並非僅為東方人所欠缺,這是一個全球性心靈上的問題,希望藉由中西思想的融合,喚起人們對於「閒暇」概念的重視。
期刊論文
1.葉海煙(20060700)。道家的環境素養論與休閒美學觀--以莊子的觀點為例。哲學與文化,33(7)=386,8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舒茲(199711)。社會世界現象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晏立農、馬淑琴(200601)。古希臘羅馬神話鑑賞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謙之、任繼愈(1985)。老子釋譯 : 附馬王堆帛書老子。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ieper, Josef、劉森堯(2003)。閒暇:文化的基礎。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怡(2000)。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周、郭慶藩(1997)。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冠學(1989)。莊子新注。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邦雄(2004)。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振鐸(200003)。希臘羅馬的神話與傳說。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