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竹地區各層級學校體育育樂營實施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書刊名: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
作者:巫慧萍
作者(外文):Wu, Hui-pi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3:2
頁次:頁61-86
主題關鍵詞:育樂營阻礙因素Amusement campImpedimentary facto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26
期刊論文
1.王怡菁(20020500)。休閒運動育樂營工作人員工作滿意來源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263-2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賜光(19960200)。學校戶外休閒活動之規劃。教師天地,80,76-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維煌(20000900)。籌辦體育育樂營問題與對策(應有的作法)。國民體育季刊,29(3)=126,23-3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崑山、葉欲春(20000200)。兒童營隊的規劃與設計初探。北縣國教輔導,10,24-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國恩(20030900)。臺大九十學年度暑假兒童青少年體育育樂營滿意度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6,129-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國恩、逄廣華、陳美莉、林志隆(20041200)。「臺大九十學年度暑假兒童青少年體育育樂營」參與動機及獲得訊息之分析。臺大體育,43,4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崇振(19940800)。青輔會推展青少年休閒活動之藍圖。社教資料雜誌,193,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瑞陽(19990400)。臺灣大學八十七學年度舉辦寒假青少年兒童育樂營活動報告與研究分析。臺大體育,34,3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ollingwood, T. R.、Englsgerd, M.(1997)。Physical fitness, physcial activity, and juvenile delinquency。Jo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55(5),748-754。  new window
10.Earls, G.(1997)。Introduce your kids to the game of tennis。Black Enterprise,28(2),166-169。  new window
11.Johnson, R.、Sekules, K.、Bernier, N.(1999)。Back to camp。Wonmen's Sport & Fitness,2(5),141-146。  new window
12.Bloland, P. A.(1987)。Leisure as 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ng Students Development。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65(6),291-294。  new window
13.王泠、王瑞麟、李麗瓊(19990400)。運動休閒育樂營的行銷概念探討。大專體育,42,149-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嘉文(20000900)。學校體育育樂營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國民體育季刊,29(3)=126,6-14+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呂金螢(20000400)。八十八年寒假體育育樂營之調查--以臺東師院為例。大專體育,48,82-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文禎、李健美(20020200)。體育育樂營規劃與設計。大專體育,58,60-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淑女(19951200)。青少年的休閒活動與偏差行為。社區發展季刊,72,105-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McAuley, Edward、Blissmer, Bryan、Marquez, David X.、Jerome, Gerald J.、Kramer, Arthur F.、Katula, Jeffrey(2000)。Social Relatio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Preventive Medicine,31(5),608-617。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巫慧萍(2007)。國立交通大學暑期體育推廣班滿意度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修祥、朱瑞淵、洪先進(2001)。國中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現況之探討。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學院。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鄭志富、張少熙、簡鴻檳、溫良財(1999)。中小學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課程規劃研究成果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金柱、林志成、林素卿、陳春蓮、程春美、連惠卿、行政院體委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紹同(2000)。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坤景(2004)。桃園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雅琛(1992)。服務業職業婦女休閒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素秋(1997)。青少年的休閒活動與犯罪相關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禎祥(2003)。臺北市國小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巫慧萍(2001)。臺北市中小學體育育樂營實施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明訓(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建地(1996)。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鴻隆(2003)。台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德琳(1997)。夏令營父母意願調查報告。台北:財圑法人金車教育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7)。2007年教育部體育司成果彙編。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志富、宋維煌、張少熙(1996)。中小學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規劃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rlson, R. E.、Deppe T. R.、Maclean J. R.(1969)。Recreatuon in American life。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Inc。  new window
5.行政院主計處(199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郭靜晃(2000)。少年身心與生活狀況--台灣地區調查分析。臺北市:洪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建政、顏妙桂、蔡居澤(1998)。暑期青少年休閒活動營隊之成效調查--以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86年補助辦理之暑期活動營隊為例。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少熙(2000)。臺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臺北市:漢文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Pitts, Brenda G.、Stotlar, David K.、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2000)。運動行銷學。臺北:華泰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張少熙(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主計處(1994)。台灣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市: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營建署(2006)。住宅狀況調查,http://www.tpeca.org.tw/My/Asp/Discuss/Detail.asp?TitleID=135, 2006/12/11。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