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五代兩浙地區城市分佈的變遷
書刊名:史學彙刊
作者:朱祖德
作者(外文):Chu, Tsu-te
出版日期:2005
卷期:20
頁次:頁123-153
主題關鍵詞:城市經濟經濟重心南移浙西浙東蘇州杭州Economy of cityThe southward trend of economic centerChe-hisChe-tungSoochowHangchow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0
  • 點閱點閱:42
期刊論文
1.朱祖德(19990600)。唐代揚州的盛況及其繁榮因素試析。淡江史學,10,277-2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祖德(19980900)。唐末楊行密之據淮及其對政局的影響。淡江史學,9,59-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明孔(1999)。隋唐手工業與我經濟重心的南北易位。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2),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長慶(1963)。西安北郊發現唐代金花銀盤。文物,1963(10),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斯波義信、郁越祖、盧雲(1986)。長江下游地區的城市化和市場發展。歷史地理研究,19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其驤(1986)。浙江各地區的開發過程與省界、地區界的形成。歷史地理研究,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丹徒縣文教局(1982)。江蘇丹徒丁卯橋出土唐代銀器窖藏。文物,1982(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元魯(1987)。揚一益二。唐史論叢,3,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爾琴(1982)。唐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歷史地理,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立平(1989)。試論唐宋之際城市分佈重心的南遷。暨南學報,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和金(1991)。唐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地理基礎。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洪軍(1999)。唐代水利管理及其前後期興修重心的轉移。齊魯學刊,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發松(1996)。略論唐代的南朝化傾向。中國史研究,1996(2),5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向群(1966)。陝西省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一批唐代金銀器。文物,1966(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費省(1988)。唐代藝術家籍貫的地理分布。唐史論叢,4,13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夏星南、長興縣博物館(1982)。浙江長興縣發現一批唐代銀器。文物,1982(11),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辛德勇(1988)。唐高僧籍貫及駐錫地分布。唐史論叢,1988(4),287-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宣佩(1976)。從考古發現談上海成陸年代及港口發展。文物,1976(1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宗真(1984)。六朝時期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江海學刊,198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韓茂莉(1987)。唐宋之際揚州經濟興衰的地理背景。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7(1),109‐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壽南(19880900)。從藩鎮之選任看安史之亂後唐中央政府對地方之控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6,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瑋靜(200106)。唐代長江中下游地區瓷器手工業的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祖德(2005)。唐五代兩浙地區經濟發展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康才媛(1997)。唐代越窯青瓷器的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祖德(1997)。唐代淮南道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邵承芬(2004)。唐代江南道研究--以經濟發展為探討重心(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鏞(1986)。隋唐時期的運河與漕運。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學勤、徐吉軍(1996)。長江文化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國燦、奚建華(2000)。浙江古代城鎮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劍光(2003)。唐五代江南工商業布局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壽南(1980)。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程民生(1996)。宋代地域經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白、王琦(2003)。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陸羽(1985)。茶經。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岡(1995)。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遠(1991)。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之向南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杜瑜(2005)。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唐宋間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台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弓(1986)。唐朝倉廩制度初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馮先銘(1997)。中國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翁俊雄(1995)。唐朝鼎盛時期政區與人口。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秦浩(1992)。隋唐考古。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杜牧(1983)。樊川文集。臺北:漢京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斯波義信、方健、何忠禮(2001)。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凍國棟(1993)。唐代人口問題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學檬(2003)。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吉甫、賀次君(1995)。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杜佑、王文錦、王永興(1992)。通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魏徵、令狐德棻(1987)。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司馬光、胡三省(1974)。資治通鑒。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唐玄宗、李林甫、陳仲夫(1992)。唐六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齊東方(1999)。唐代金銀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希為(1989)。盛唐以後商胡麇集揚州之由。古代長江下游的經濟開發。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讜、周勛初(1997)。德行。唐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嚴耕望(1969)。唐代紡織工業之地理分佈。唐史研究叢稿。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譚其驤(1987)。杭州都市發展之經過。長水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路振(1981)。劉信傳。九國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凍國棟(1993)。唐江南道諸州各階段戶數統計。唐代人口問題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郁賢皓(2000)。江南東道.蘇州。唐刺史考全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郁賢皓(2000)。江南東道.杭州。唐刺史考全編。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沖(1997)。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略述諺語「天堂」的形成。隋唐名郡杭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倪士毅(1997)。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隋唐東南名郡杭州。隋唐名郡杭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桑原隲藏、黃約瑟(1992)。歷史上所見的南北中國。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偉然(2003)。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區域及地理意象。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成大、陸振岳(1999)。風俗。吳郡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永興(1993)。試論唐代紡織業的地理分佈。陳門問學叢稿。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梁庚堯(1997)。宋元時代的蘇州。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