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羅欽順對陽明心學的批判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趙南浩
作者(外文):Cho, Nam-ho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1
頁次:頁181-198
主題關鍵詞:羅欽順王陽明湛若水良知體認明代朱子學Lo QinshunWang YangmingZhan RuoshuiInnate-knowledgeDeep thinking principleZhuxi school in Ming 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73
羅欽順站在朱子學的立場,從辨斥王陽明、湛若水二人的學術,進而展開他自己的哲學思想。他批評王、湛二人的學術都是禪學。不過,王陽明的良知、湛若水的體認,都是針對明代僵化之朱子學的思惟形式而發。王陽明、湛若水都強調,道德準則並不是外來的形式規範,而是由悟得內心本有的天理而自得的。陽明學者的焦點集中於:能夠改革現實而自覺真正主體性的個人存在。尤其泰州學派的民間講學,確實使一般老百姓覺醒他們本有的政治意識。但是,王、湛二人的學術主張,從其流弊上看,難免導致客觀道德規範的忘失,又可能破壞社會秩序。有鑑於此,羅欽順擔憂,過分强調自覺真正主體性的個人存在,反而會造成現實社會的混亂,不利於國家的治理。若將「致良知」推至極端,則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成爲倫理判斷的尺度,如此一來,就不能確保倫理標準的普遍性。這也是羅欽順批評陽明學的原因所在。此外,羅欽順又指出王、湛二人學術有出入釋、道二教的危險性。相對於王陽明,羅欽順放棄自覺真正主體性的個人存在,而關注改善一些既存的社會問題,以便維持社會體系的穩定;至於那些既存的社會問題,仍然可由能左右社會的知識分子來解決與改善。就此而言,在羅欽順可說是保持朱子學的一貫立埸。從這個角度說,羅欽順的學術思想,旨在維持明朝整個體系的學術價值。
期刊論文
1.西村元昭(1974)。劉六劉七の亂について。東洋史硏究,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月惠(20090300)。良知與知覺--析論羅整菴與歐陽南野的論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287-3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金聖泰(1996)。王陽明學派의良知說에관한硏究(博士論文)。首爾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南浩(1999)。羅欽順의哲學과朝鮮學者들의論辨(博士論文)。首爾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88)。整菴存稿。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2)。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3)。歐陽南野先生文集。陽明學大系。東京:明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4)。明儒學案。黃宗羲全集。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英植(1999)。理性과現實。蔚山:UU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崔眞德(2000)。朱子學을위한辨明。首爾:淸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來、安在浩(1997)。宋明性理學。首爾:藝文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國翔(2005)。良知學的展開。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岡田武彦(1984)。宋明哲學の本質。北京:木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山本命(1974)。明時代の儒學倫理學的硏究。東京:理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金成外(2007)。明淸時代社會經濟史。首爾:移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楠永(1971)。宋代新儒家思想의天人觀。哲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阪倉篤秀(1983)。武宗朝における八虎打倒計劃について。明淸時代の政治と社會。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硏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欽順、閻韜(1990)。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