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維崧駢文受庾信影響研究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鄭宇辰
作者(外文):Cheng, Yu-che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601-624
主題關鍵詞:陳維崧庾信駢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41
陳維崧文學啟蒙於陳子龍,而又導源庾信,故能超出流俗,號稱清初第一駢文家。有清一代駢文鬱起,陳維崧蓋有推波助瀾之功。他和庾信一樣極有才氣,文喜鉅麗,且都染有斷袖之癖的風氣,又都曾遭遇國變興亡之禍。凡此,皆是陳維崧駢文學習庾信的原因。 其駢文內容(1)表達文學觀;(2)寫興亡之感;(3)序女子之詠,都頗具文學史價值。其文學觀認為要文章要敘寫悲情,寫興亡之感,正是六朝文論「流連哀思」的發揚,甚至可上溯到《楚辭》的抒情傳統的繼承。他注重女性文學,用駢文來推崇女子才學,也在駢文寫作內容上另開新局。 至於庾信對陳維崧駢文藝術的影響:(1) 迭用數字、彩色、方位對,以造綺豔之文;(2) 虛字領實字之法,以行跌宕之氣;(3) 好以庾信入典;(4) 好用庾文虛字詞彙。可見陳維崧頗能學習庾信駢文的主要藝術特色。
期刊論文
1.王文濡(1972)。清代駢文評注讀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志堅、蔣士銓(1963)。評選四六法海。台北:德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孟瑤。中國文學史。大中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愛萍(1996)。百子全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先謙(1998)。駢文類纂。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庾信、倪墦、許逸民(2006)。庾子山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赫(1962)。古畫品錄。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陸勇強(2006)。陳維崧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淑芬(20050000)。湖海樓詞研究。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先寧(199309)。北朝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德謙(1963)。六朝麗指。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兆洛、譚獻(196603)。駢體文鈔。臺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維崧(1965)。陳迦陵詩文詞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夫之(1996)。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爾巽、柯劭忞、國史館清史稿校註審查委員會(1986)。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燮、霍松林(1979)。原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永照(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在舟(2001)。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仁青(1984)。駢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沈約(19741000)。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延壽(2003)。南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寅恪(1980)。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沈德符、錢枋、謝興堯(1959)。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姚察、姚思廉(1973)。梁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廷玉(1974)。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延壽(1974)。北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維崧、程師恭(1971)。陳檢討四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廷玉(1988)。御定駢字類編。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吉豫(1998)。四六纂組。四庫未收書輯刊肆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曾燠、姚燮、張壽榮(1975)。清朝駢體正宗評本。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姜書閣(2010)。駢文史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馬祖熙(2007)。陳維崧年譜。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師培(2006)。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附《漢魏六朝專家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陳子龍(1988)。安雅堂稿,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