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
作者:林宛瑜
作者(外文):Wan-yu Lin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偉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廣陵詞人群體清詞王士禛Guang-Lin (Yangzhou) Ci-writer CirclesCi- PoetryWang Shyh-Ch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9
本論文主要探討清初由王士禛帶領廣陵一地所進行的詞學活動。首先就清初的政治環境、詞壇發展以及廣陵一地的史地與文學意象等外圍因素,建構出廣陵詞人群體產生的背景和組成的成員。接著探究廣陵詞人群體的詞學思想,以及群體間的唱和詞、個人詞學創作,並從詞作中歸納他們最常使用的主題。《倚聲初集》與《國朝名家詩餘》兩部詞集,標榜廣陵詞人特有的詞學成就,本論文一併討論,概述它們對清初詞壇上的貢獻。最後總結廣陵詞人群體對整體清代詞壇發展的影響,以見研究成果。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i-Poetry activities in Guang-Lin (Yangzhou) led by Wang Shyn-Chen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Firstly, based on outside factors including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i-Poetry field, as well as the history-geography and literature image prevailing in Guang-Lin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mposition of Ci-writer Circles in that area and their members had been identified. Secondly,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literature thoughts existing among Guan-Lin Ci-writer Circles, the Chang-He Ci pieces between them, as well as individual works by different Ci-writers, from which the typical subject matters can be induced accordingly. Two Ci-Poetry anthologies Yi Sheng Chu Ji and Guo Chao Ming Jia Shi Yu, acclaiming the prominent achievements by Guan-Lin Ci-writers, are also reviewed in order that their contributions to Ci-Poetry field in the early Ching Dynasty can be outlined. Finally,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influence Guan-Lin Ci-writers Circles have on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Ci-Poetry field in Ching Dynasty, and subsequently pres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參考書目
(依字首筆劃多寡,依次排列)
壹、專書
一、詞作叢刻、選集
《十五家詞》,孫默編,《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全唐五代詞》,曾昭岷、曹濟平、王兆鵬、劉尊明編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全宋詞》,唐圭璋編,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11月。
《全明詞》,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
《全明詞補編》,周明初、葉瞱補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全清詞•順康卷》,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
《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張宏生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百名家詞鈔》,聶先、曾王孫編,《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1721-17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六十名家詞》,毛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花間集》,趙崇祚編,臺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8月。
《明詞彙刊》,趙尊嶽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
《紅橋倡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圖籍,清康熙間刊本。
《幽蘭草》,陳子龍、李雯、宋徵輿撰,王雪玲、陳立校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倡和詩餘》,宋存標等撰、陳立校點,瀋陽,遼寧出版社,2000年1月。
《清詞百三十四種》,楊乃乾輯,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8月。
《清詞珍本叢刊》,張宏生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12月。
《國朝名家詩餘》,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庋藏留松閣本。
《梅村詞》,吳偉業,留松閣本。
《香嚴詞》,龔鼎孳,留松閣本。
《棠村詞》,梁清標,留松閣本。
《二鄉亭詞》,宋琬,留松閣本。
《南溪詞》,曹爾堪,留松閣本。
《炊聞詞》,王士祿,留松閣本。
《百末詞》,尤侗,留松閣本。
《含影詞》,陳世祥,留松閣本。
《溪南詞》,黃永,留松閣本。
《月湄詞》,陸求可,留松閣本。
《麗農詞》,鄒祇謨,留松閣本。
《延露詞》,彭孫遹,留松閣本。
《烏絲詞》,陳維崧,留松閣本。
《蓉渡詞》,董以寧,留松閣本。
《衍波詞》,王士禛,留松閣本。
《廣川詞錄》,董康輯,民國辛巳(三十)年(1941)董氏刊本。

二、詞選集
《中興以來絕妙詞選》,黃昇,《四部叢刊初編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近三百年名家詞選》,龍榆生編選,臺北,長歌出版社1976年4月。
《花庵詞選》,黃昇輯,王雪玲、周曉薇校點,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
《草堂詩餘》,《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倚聲初集》,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特藏順治時期大冶堂藏版。
《倚聲初集》,南京圖書館藏清順治十七年刻本,《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第17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瑤華集》,蔣景祁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

三、別集
《王士禛全集》,王士禛著、袁世碩主編,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6月。
《孔尚任全集輯校註評》,孔尚任著、徐振貴主編,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10月。
《艾陵文鈔》,雷士俊撰,《四庫禁燬書叢刊》9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 0年。
《自課堂集》,程康莊撰,收錄於山西省文獻委員會編,《山右叢書初編》。
《正誼堂文集不分卷、詩集二十卷》,董以寧撰,《四庫未收輯刊》柒輯2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百尺梧桐閣集》,汪懋麟著,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
《西堂全集》,尤侗,《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0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阮亭詩餘、衍波詞附錄》,王士禛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
《汪中集》,汪中著,王清信、葉純芳點校,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2000年3月。
《宋琬全集》,宋琬著、辛鴻義、趙家斌點校,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8月。
《李清照全集注評》,徐北文主編,濟南,濟南出版社,2005年1月。
《壯悔堂文集》,侯方域著,《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林蕙堂全集》,吳綺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253,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芙蓉集》,宗元鼎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別集類238,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松桂堂全集》,彭孫遹,《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衍波詞》,王士禛著、夏承燾主編、李少雍校,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陸放翁全集》,陸游,《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巢民詩集、文集》,冒襄撰,《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39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陳子龍集》,陳子龍著,《傳世藏書》別集10,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2月。
《陳迦陵詩文詞全集》,陳維崧撰,《四部叢刊初刻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溉堂詩集、文集、詩餘》,孫枝蔚撰,《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40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淮海集箋注》,秦觀撰、徐培均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1月。
《蓼齋集》,李雯著,《四庫禁燬書叢刊》11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
《學文堂文集》,陳玉�ヾA《叢書集成續編》第15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年。
《蘇軾詞編年校註》,鄒同慶、王宗堂著,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9月。
《變雅堂遺集》,杜濬著,《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四、詞話、詩話、紀事
《全唐詩話》,尤袤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415,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
《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明詞紀事會評》,尤振中、尤以丁編著,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唐宋詞彙評•兩宋卷》,吳熊和主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12
月。
《唐宋詞彙評•唐五代卷》,王兆鵬主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苕溪漁隱叢話》,宋•胡仔,臺北,中華書局,1971年2月。
《清詞紀事會評》,尤振中、尤以丁編著,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12月。
《帶經堂詩話》,王士禛著、戴鴻森點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
月。
《能改齋漫錄》,吳曾,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5月。
《詞苑叢談校箋》,徐釚著、王百里校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
《詞源注》,張炎注、夏承燾校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
《詞話叢編》,唐圭璋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年2月。
《拙軒詞話》,宋•張侃,《詞話叢編》本。
《詞源》,宋•張炎,《詞話叢編》本。
《藝苑��言》,明•王世貞,《詞話叢編》本。
《詞品》,明•楊慎,《詞話叢編》本。
《窺詞管見》,清•李漁,《詞話叢編》本。
《填詞雜說》,清•沈謙,《詞話叢編》本。
《遠志齋詞衷》,清•鄒祇謨,《詞話叢編》本。
《花草蒙拾》,清•王士禛,《詞話叢編》本。
《皺水軒詞筌》,清•賀裳,《詞話叢編》本。
《金粟詞話》,清•彭孫遹,《詞話叢編》本。
《古今詞話》,清•沈雄,《詞話叢編》本。
《雨村詞話》,清•李調元,《詞話叢編》本。
《西圃詞說》,清•田同之,《詞話叢編》本。
《詞苑萃編》,清•馮金伯輯,《詞話叢編》本。
《蓮子居詞話》,清•吳衡照,《詞話叢編》本。
《問花樓詞話》,清•陸鎣,《詞話叢編》本。
《聽秋聲館詞話》,清•丁紹儀,《詞話叢編》本。
《憩園詞話》,清•杜文瀾,《詞話叢編》本。
《左庵詞話》,清•李佳,《詞話叢編》本。
《南亭詞話》,清•李寶嘉,《詞話叢編》本。
《詞學集成》,清•江順詒輯,《詞話叢編》本。
《賭棋山莊詞話》,清•謝章鋌,《詞話叢編》本。
《菌閣瑣談》,清•沈曾植,《詞話叢編》本。
《詞壇叢話》,清•陳廷焯,《詞話叢編》本。
《白雨齋詞話》,清•陳廷焯,《詞話叢編》本。
《復堂詞話》,清•譚獻,《詞話叢編》本。
《詞徵》,清•張德瀛,《詞話叢編》本。
《近詞叢話》,徐珂,《詞話叢編》本。
《蕙風詞話》,況周頤,《詞話叢編》本。
《臥廬詞話》周曾錦,《詞話叢編》本。
《歷代詞話續編》,張璋等編纂,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11月。
《蕙風詞話、廣蕙風詞話》,況周頤著、孫克強輯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
《靜志居詩話》,朱彝尊著,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元月。

五、詞學理論與詞史
《中國古典詞學理論史(修訂版)》,方智範、鄧喬彬、周聖偉、高建中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古代詞學理論的建構》,劉貴華著,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
《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丁放著,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
《清代詞學》,孫克強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詞論》,劉永濟著,臺北,源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5月。
《詞論史論稿》,邱世友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月。
《中國詞曲史》,李勤印、張建業著,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8月。
《中國詞學史》,謝桃坊著,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6月。
《中國詩學史(詞學卷)》,陳柏海、蔣哲倫主編,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9月。
《《花間集》接受史論稿》,李冬紅著,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6月。
《明清詞研究史稿》,崔海正主編,朱惠國、劉明玉著,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8月。
《明清詞譜史》,江合友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明詞史》,張仲謀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2月。
《金元詞通論》,陶然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金元詞論稿》,趙維江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2月。
《唐宋詞流派史》,劉揚忠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朱麗霞著,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1月。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陳水雲著,北京,學院出版社,2005年7月。
《清詞史》,嚴迪昌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
《詞話史》,朱崇才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3月。
《詞學史料學》,王兆鵬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六、詞學專著
《中國詞學大辭典》,馬興榮、吳熊和、曹濟平主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天風閣學詞日記》,夏承燾,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
《元明清詞鑑賞辭典》,錢仲聯等撰寫,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3月。
《全宋詞典故辭典》,范之麟主編,劉揚忠、徐燕副主編,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1年5月。
《朱彝尊《詞綜》研究》,于翠玲著,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7月。
《宋代詞學專題研究》,黃雅莉著,臺北,文津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4月。
《宋詞題材研究》,許伯卿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2月。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李康化著,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11月。
《南宋詞研究》,王師偉勇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9月。
《唐宋詞史論》,王兆鵬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月。
《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第二版),沈松勤著,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唐宋詞與商業文化關係研究》,王曉驪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8月。
《康熙詞譜》,陳廷敬主編,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10月。
《清代吳中詞派研究》,沙先一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2月。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陳水雲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清代詞學的建構》,張宏生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清代詞體學論稿》,鮑�痤菕A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5月。
《清代臨桂詞派研究》,巨傳友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
《清初清詞選本考論》,閔豐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清詞的傳承與開拓》,沙先一、張暉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清詞探微》,張宏生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清詞論說》,艾治平著,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7月。
《清代詞學四論》,吳宏一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7月。
《清詞叢論》葉迦瑩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湖海樓詞研究》,蘇淑芬著,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2月。new window
《陽羨詞派研究》,嚴迪昌,濟南,齊魯出版社,1993年2月。
《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 年4月。
《詞律》,萬樹輯,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月。
《詞學考詮》,林玫儀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15月。
《詞學專題研究》,王師偉勇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4月。
《詞籍序跋萃編》,施蟄存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填詞名解》,毛先舒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425,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
《靈谿詞說》,繆鉞、葉嘉瑩合著,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8月。

七、學位論文
《王士禎詞與詞論之研究》,卓惠美著,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
《明代詞選研究》,陶子珍著,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6月。new window
《清初詞學綜論》,李京奎著,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new window
《陳維崧及其詞學》,楊棠秋著,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new window
《陳維崧烏絲詞研究》,高淑萍著,彰化,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八、其他
《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四書集註》,朱熹撰,臺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3月。

《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9月。
《心史叢刊》,孟森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
《王士禛》,言曉衛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王士禛傳論》,裴世俊著,北京,戲劇出版社,2001年1月。
《王考功年譜》,王士禛撰、孫言誠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
《王漁洋事蹟徵略》,蔣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北湖小志》,焦循著、孫葉鋒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12月。
《北湖續志》,阮先著、孫葉鋒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12月。
《北湖續志補遺》,阮先著、孫葉鋒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12月。
《平山堂圖志》,趙之壁著、高小健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3月。
《平山攬勝志》,汪應庚著、曾學文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3月。
《邗江三百吟》,林蘇門撰、劉永明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7月。
《邗記》,焦循著、曾學文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8月。
《冒襄研究》,顧啟著,江蘇文藝出版社,1993年10月。
《唐代揚州史考》,李廷先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咸同廣陵史稿》,佚名著、許衛平、吳善中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11月。
《骨董瑣記全編》,鄒之誠著、趙丕杰點校,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陳子龍及其時代》,朱東潤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1月。
《陳維崧年譜》,馬祖熙編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1月。
《揚州府志》,阿克當阿修、姚文田等纂,揚州,廣陵書社,2006年12月。
《資治通鑑》,司馬光撰,臺北,臺灣明倫書局,1977年。
《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三》,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
《新校本南史附索引編二》,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
《新校本陳書附索引》,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
《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七》,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
《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月。
《清代行政區沿革綜表》,牛平漢主編,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0年6月。
《清朝典章制度》,郭松義、李新達、李尚英等著,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4月。
《揚州十日記》,王秀楚著、曾學文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11月。
《揚州名勝錄》,李斗著、蔣孝達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揚州西山小志》,林浦撰、劉永明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7月。
《揚州足征錄》,焦循著、許衛平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9月。
《揚州風土記略》,徐謙芳著、蔣孝達、陳文和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揚州訪舊錄》,杜召棠著、蔣孝達、顧一平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8月。
《揚州畫舫錄》,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4月。
《揚州覽勝錄》,王振世著、蔣孝達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觚賸》,清•鈕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250,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嘉善縣志》,清•江峰青等修、顧福仁等纂,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11月。
《廣陵事略》,姚文田著、曾學文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3年8月。
《廣陵通典》,汪中著、田漢雲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11月。
《廣陵覽古》,顧鑾著、王明發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5月。
《潠書》,毛先舒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
《蕪城懷舊錄》,董玉書著、蔣孝達、陳文和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2年10月。
《漢陽縣志》,《稀見中國地方誌彙刊36》,上海,中國書店,1992年12月。
《輿地紀勝》,王象之撰,《續修四庫全書》58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龔芝麓年譜》,董遷撰,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11月。

《太平廣記》,李昉等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
《世說新語箋疏》,劉義慶著、余嘉錫編撰,臺北,華正書局,1993年10月。
《今世說》,王�佷間A《筆記小說大觀28編》,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9年7月。
《直齋書錄解題》,陳振孫,《四部叢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
《迷樓記》,唐•韓偓著、明•吳琯校,收錄於嚴一萍輯《古今逸史》,《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柳毅傳》,唐•李朝威著、清•馬俊良輯刊,收錄於嚴一萍輯《龍威祕書》,《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高士傳》,晉•皇甫謐,收錄於嚴一萍輯《雪堂叢刻》,《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郎潛紀聞》,清•陳康祺著,《叢書集成三編》68,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3月。
《研堂見聞雜記》,王家禎,《中國野史集成》第37冊,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能改齋漫錄》,吳曾著,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5月。
《集異記》,唐.薛用弱,世界文學大系中國之部第二冊,臺北,啟明書局,1960年。
《避暑錄話》,葉夢得著,《叢書集成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
《墉城集仙錄》,杜光庭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258,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9月。

《文心雕龍注釋》,劉勰著、周振甫注,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9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永瑢、紀昀等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5月。
《全唐文》,董誥等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7月。
《牡丹亭》,湯顯祖著,臺北,西南書局,1975年4月。
《柳洲詩集》,陳增新等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386,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
《揚州竹枝詞》,董偉業撰、劉永明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7月。
《揚州鼓吹詞》,吳綺著,收錄於嚴一萍輯《龍威祕書》,《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憑山閣增輯留青采新集》,陳枚輯,《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5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詩品注》,鍾嶸著、陳延傑注,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25日。
《詩品集解》,司空圖著、郭紹虞集解,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漁洋精華錄集釋》,王士禛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
《樂府詩集》,郭茂倩,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
《廣陵詩事》,阮元著、王明發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5月。
《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王雲五主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3月。
《廣陵詩事》,阮元著、王明發點校,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5月。
《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王雲五主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3月。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9月。
《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
《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章培均、王靖宇主�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著,臺北,華正書局,1996年7月。
《王士禛詩歌研究》,王利民,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王士禛與清初詩歌思想》,黃河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王漁洋與康熙詩壇》,蔣寅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
《北宋文人與黨爭―中國士大夫群體研究之一》,沈松勤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民俗視野中的清代揚州俗文學》,柯玲著,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6月。
《全唐詩典故辭典》,范之麟、吳庚舜主編,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2001年4月。
《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楊廷福、楊同甫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趙園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
《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何宗美著,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明末雲間三子研究》,姚蓉著,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楊廷福、楊同甫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清人別集總目》,楊忠、李靈年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柯愈春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代士人游幕表》,尚小明編著,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
《清代松江府望族與文學研究》,朱麗霞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清初揚州文化》,(美)梅爾清著、朱修春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清初詩文與士人交游考》,謝正光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周明初著,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8月。
《揚州名水》,陳曉梅、秦揚著,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1月。
《揚州名巷》,黃繼林著,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1月。
《揚州掌故》,韋明鏵著,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園亭略影(揚州名園)》,孫傳余主編,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1月。
《落日輝煌話揚州》,張道由、黃繼林主編,合肥,黃山書社,2001年6月。

貳、期刊論文
一、清詞總論
〈《支機集》完帙之發現及其相關問題〉,林玫儀,《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第二十期,2002年3月,頁113-174。new window
〈《西陵詞選》與西陵詞派〉,吳熊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七卷第四期,1997年12月,頁55-69。
〈明清之際詞譜的反思與詞風演進〉,張宏生,《文藝研究》,2005年第4期,頁89-96。
〈《柳州詞選》與柳州詞派〉,吳熊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七卷第四期,1997年12月,頁31-54。
〈南宋詞和清初詞比較〉,張治業,《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頁35-36。
〈《倚聲初集》的文獻價值〉,張宏生,《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6年第1期,頁4-7。
〈《倚聲初集》與明清之際詞學的建構〉,沙先一,《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版),第33卷第3期,2007年5月,頁49-53。
〈《倚聲初集》選錄豔體詞述評—兼論明末清初豔體詞風行之原因〉,林宛瑜,《有鳳初鳴─第三屆漢學多元化領域之探索學術研討會》,2008年6月13日,new window
頁163-177。
〈從唱和詞集為《全清詞•順康卷》補目〉,李桂芹,《殷都學刊》,2008年第2期,頁92-96。
〈晚清詞家對豔詞體性的文化詮釋〉,楊柏�吽A《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
會科學版),第32卷第4期,2004年7月,頁461-466。
〈清代詞學年表〉,孫克強,《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8期,2003年8月,頁59-67。
〈清代詞學尊體與古代文學價值觀〉,陳水雲,《黃岡師專學報》,第19卷第1期,1999年2月,頁36-42。
〈清初詞壇的「尊柳」與「抑柳」〉,陳水雲、蘇建新,《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55卷第4期,2002年7月,頁471-478。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之詞學活動―以《廣陵倡和詞》為例〉,林宛瑜,《東吳中new window
文研究期刊》第十二期,2005年7月,頁1-17。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考論〉,劉揚忠,《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7月,頁85-93。
〈崇禎末到康熙初的詞學思潮〉,陳水雲,《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頁94-98。
〈康熙年間詞學的辨體與尊體〉,陳水雲,《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6期,1999年11月,頁131-137。
〈雲間詞派略論〉,王曉彬、童曉剛,《貴州社會科學》,總191期第5期,2004年9月,頁97-100。
〈雲間詞論與清詞中興〉,王于飛,《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頁64-69。
〈評康熙時期的選詞標準〉,陳水雲,《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總第234期),頁83-87。
〈試論清初「婉約派」的詞學理論〉,丁放,《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頁106-110。
〈《樂府補題》及浙西六家擬作內容之探究〉,林宛瑜,《東方人文學誌》,第四卷第二期,2005年6月,頁129-147。new window
〈論《倚聲初集》對清初詞風的開啟之功〉,李睿,《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12月第四期,頁143-148。
〈論清人對《花間集》的接受〉,范松義,《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7期,2005年7月,頁65-68。
〈論清代詞選的編纂及其意義〉,陳水雲,《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1期,2002年3月,頁15-18。
〈論清初毗陵詞人群對常州詞派的影響〉,紀玲妹,《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3期,2007年9月,頁,70-73。
〈論清初詞選的編撰特點〉,李睿,《蘭州學刊》,2005年第5期(總第146期),頁315-316。
〈論清詞復興的端緒〉,張宏生,《江海學刊》,2004年3月,頁183-187。
〈論康熙年間詞學的南北宋之爭〉,陳水雲,《中國韻文學刊》,1998年第2期,頁34-41。

二、王士禛
〈士大夫的逸樂:王士禎在揚州(1660-1665)〉,李孝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卷第1期,2005年3月,頁81-116。
〈王士禎在《四庫全書總目》中的地位初探〉,楊晉龍,《中國文學研究》,第七期,頁1-31。new window
〈王士禎的詞論主張及其創作實踐〉,張綱,《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頁122-125。
〈王士禎研究論述〉,王順貴,《齊魯學刊》,2003年第2期(總第173期),頁110-113。
〈王士禎揚州期間的詩歌思想〉,黃河,《學術研究》,2000年11月,頁101-107。
〈王士禛五載揚州的文學活動與成績〉,裴世俊,《齊魯學刊》,2002年第2期(總第167期),頁49-52。
〈王士禛揚州詞事與清初詞壇風會〉,張宏生,《文學遺產》,2005年第五期,頁87-98。
〈王士禛與江南遺民詩人群〉,蔣寅,《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5期,2005年9月,頁116-125。
〈明清新城王氏家族教育探析〉,何成,《學海》,2002年1月,頁146-150。
〈冒襄、王士禛交游考〉,顧啟,《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2000年6月,頁53-57。
〈從《花草蒙拾》看王漁洋詞論與詩論之關係〉,鞏曰國,《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總第51期),頁62-65。
〈揚州時代的王漁洋─從汪懋麟的作品談起〉,(日)太平桂一著、清風譯,《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5第2期,1995年3月,頁22-32。
〈評點資料中所見之王士禛詞人群體〉,林玫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王士禛及其文學群體學術研討會》抽印本,2004年5月27,頁1-16。
〈論王士禎與汪琬的交往〉,宋莉媛,《榆林學院學報》,第16卷第1期,2006年1月,頁63-66。
〈論王漁洋在清初詞壇的定位─兼論其捨詞不作的緣由〉,陳美朱,《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五期,頁41-66。
〈論《衍波詞》〉,孫疏影、彭軍烈,《鄂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總第9期),頁23-27。

三、鄒祇謨
〈鄒祇謨詞評彙錄(之一)〉,林玫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4期,頁167-205。
〈鄒祇謨詞評彙錄(之二)〉,林玫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 頁-201。
〈鄒祇謨詞評彙錄(之三)〉,林玫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3期,頁79-132。

四、彭孫遹
〈彭孫遹詞論及其《延露詞》探析〉,吳雅萍,《輔大中研所學刊》,1996年10月,頁233-255。new window
〈彭孫遹和他的《延露詞》〉,劉浪,《陜西教育(理論)》,2006年21期,頁259-262。
〈試析《延露詞》中的愛情詞〉,張日失麗,《文教資料》,2006年9月(總第369期),頁57-59。

五、董以寧
〈論董以寧及其《蓉渡詞》―兼談豔體詞風在清初的流變〉,馬大勇,《吉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1年9月第5期,頁46-54。

六、陳維崧
〈陳維崧:清初詞壇的革新者〉,梁�惘縑A《中國韻文學刊》, 2004年第3期,頁67-71。
〈實用性原則的遵循與背叛─陳維崧題畫詞的文本解讀〉,周絢隆,《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頁79-86。
〈論迦陵詞的多樣化風格及其形成〉,周絢隆,《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1999年7月,頁8-11。

七、其他廣陵詞人
〈尤侗詞學觀及其創作述評〉,李康化,《天津師大學報》,1999年第1期,頁60-66。
〈《白門柳》:龔顧情緣與明清之際的詞風演進〉,張宏生、馮乾,《中國社科學》,2001年第3期,頁176-207。
〈宋琬生平研究補正〉,朱玲玲,《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2007年6月,頁70-72。
〈宋琬年表(上)〉,葉君遠、高蓮蓮,《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總第126期),2004年第5期,頁1-7。
〈宋琬年表(下)〉,葉君遠、高蓮蓮,《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9卷(總第127期),2005年第1期,頁80-85。
〈清初鹽民詩人吳嘉紀及其鹽民詩歌的成就〉,樂進,《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頁6-9、97。
〈清風良吏,桂冠詩人─宋琬生平事蹟考述〉,劉冠英、劉雁翔,《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總第4期),頁53-59。
〈淺論梁清標之《棠村詞》〉,王音,《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6月,頁22-24。
〈曹爾堪與明末清初詞風演變〉,張世斌、劉崇德,《北方論叢》,2005年第3期(總第191期),頁40-43。
〈曹爾堪與明清之際詞風轉型〉,田端敏,《哈爾濱學院學報》,第29卷第5期,2008年5月,頁97-101。
〈總集纂集與群體風貌―論孫默及其《國朝名家詩餘》〉,張宏生,《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46卷(總199期),頁16-22。
〈龔鼎孳與清初詞壇的風雲際會〉,馬大勇,《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6期,2000年11月,頁53-57。

八、其他
〈古人論唱和詞〉,李桂芹,《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第6卷),頁87-91。
〈李清照詞的經典化歷程〉,譚新紅,《長江學術》,2006年2月,頁15-24。
〈唐詩宋詞中的揚州城市意象〉,嚴浩偉,《安徽文學》,2008年2月,頁61-62。
〈從詞的實用功能看宋代文人的生活〉,黃文吉,《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0卷第2期,頁33-44。
〈「歌吹是揚州」─古詩詞作品中的「揚州」情結〉,劉豔,《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6年7月,頁28-29。
〈載酒徵歌,交游文物─復社文學活動及其影響〉,何宗美,《文藝研究》,2006年第5期,頁36-44。
〈「綠楊城郭是揚州」─清初揚州紅橋成名散論〉,(美)梅爾清著、董建中譯,《清史研究》,2001年11月第4期,頁111-124。
〈豔詞的發展軌�暀峔鉹憭々熔[〉,張宏生,《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第4期,頁202-209。
〈豔詞考〉,岳珍,《文學遺產》,2002年第5期,頁41-5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