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義光《詩經通解》研究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邱惠芬
作者(外文):Chiou, Hui-fen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2
頁次:頁105-133
主題關鍵詞:古文字詩經林義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68
林義光《詩經通解》是繼王國維之後,第一個大量採用古文字材料,全面訓釋《詩經》的專著。然而,過去學界對於這本書的研究卻相當少。本文考論者,主要有三:一是考察作者林義光的解詩立場觀點,次則探究《詩經通解》解詩的方法,再者歸納《詩經通解》的解詩特色及影響,以彰顯林義光在民初《詩經》研究影響的學術證據,解答並驗證學術史上對於林義光的論斷,期對民國初年變動中的經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研究結果顯示,此書面對新出土的古文字材料與音韻通用情形,每有新解,然待查證、尚無定論者亦不少。在以古音、古字探求詩義上,持說有據,並極力擺落前人迂曲的詩教說法,且能巧妙利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研究《詩經》,為後世《詩經》研究開拓新方向。儘管在引用古文字詮解《詩經》的過程中,不論是材料的選擇或是《詩》義的解說上,都不如後來的于省吾完整;相較多援用民俗學、人類學解釋《詩經》的聞一多,也不夠跳脫富有挑戰性,但卻是開啟于省吾、聞一多二人以古文字研究《詩經》的先聲。
期刊論文
1.葉玉英(2004)。論林義光對古文字學的貢獻。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季旭昇(1996)。《澤螺居詩經新證》述評。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743-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1994)。第五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曹建國(2004)。出土文獻與先秦《詩》學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上海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玉英(2003)。《文源》的文字學理論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傳才(200507)。二十世紀詩經學。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橋川時雄(1940)。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鑑。北京:中華法令編印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4)。金文文獻集成。香港:明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本漢、董同龢(1979)。高本漢詩經注釋。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于省吾(1982)。澤螺居詩經新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湛侯(2002)。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文采(20070000)。清末民初詩經學史論。臺北縣永和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季旭昇(1995)。詩經古義新證。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瑞辰、陳金生、毛亨、鄭玄(1989)。毛詩傳箋通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義光(1970)。詩經通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國維(1970)。王國維先生全集。觀堂集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亨(1963)。周頌考釋。中華文史論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聞一多(1996)。聞一多全集•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俞樾。春在堂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