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民初詩經學史論
作者:陳文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7
出版項:臺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典文獻研究輯刊. 五編;第16冊
ISBN:9789866831614
主題關鍵詞:研究考訂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丁聲樹(1936)。詩經式字說(附適之先生來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487-4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賀廣如(20020200)。「詩經說義」與「詩古微」--論康有為的「詩經」學。大陸雜誌,104(2),3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廣如(20020300)。「詩經說義」與「詩古微」--論康有為的「詩經」學。大陸雜誌,104(3),1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慶彰(19990900)。姚際恆與顧頡剛。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431-4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志田(19971200)。清季民初經學的邊緣化與史學的走向中心。漢學研究,15(2)=30,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思樂(1989)。小議詩經注譯的幾個問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兆祐(19831000)。兩千年來詩經研究的回顧。幼獅學誌,17(4),37-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錦郎(198406)。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的引得叢刊。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7(1),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喬衍琯(1968)。索引漫談。書目季刊,2(4),19-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頡剛(1933)。燕京大學引得編纂處的引得。圖書評論,1(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鄭振鐸(192303)。關於詩經研究的重要書籍介紹。小說月報,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白之藩(1924)。詩經學史目錄說明書。國學月報,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振鐸(1924)。詩經與楚辭。小說月報,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董作賓(19241012)。一首歌謠整理研究的嘗試。歌謠周刊,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柱(1927)。姚際恆詩經通論述評。東方雜誌,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黎錦熙(1929)。三百篇之「之」。燕京學報,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黎錦熙(1930)。三百篇之「之」。燕京學報,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世昌(1930)。釋詩書之「誕」。燕京學報,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節(1931)。詩序非衛宏所作說。清華中國文學月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適(193106)。周南新解。青年界,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世昌(1933)。詩三百篇「言」字新解。燕京學報,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萬曼(1934)。詩經底史的研究。文史,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萬曼(1934)。詩經底史的研究。文史,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傅斯年(1935)。論學校讀經。獨立評論,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繁誾(193506)。詩序考原。勵學,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蘇維嶽(1935)。論詩序。國風月刊,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徐英(1935)。詩經救亡論。安徽大學月刊,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淼(193706)。詩序作者考。國專月刊,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世昌(1937)。釋詩經之于。燕京學報,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顧頡剛(1940)。春秋時的男女關係與婚姻習慣。學術,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延傑(1942)。論以一部論語入詩。斯文,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何蟠飛(1963)。詩經「言」字辯解。大陸雜誌,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潘重規(1967)。朱子詩序舊說敘錄。新亞書院學術年刊,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啓成(1985)。詩經研究概況。黔南民族師專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趙沛霖(1987)。建國以來詩經情詩研究概說。中州學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耀潾(19930300)。「詩大序」的文學理論與「詩經解釋學」的建立。孔孟學報,65,7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夏傳才(19961200)。現代詩經學的發展與展望。中國文哲研究通訊,6(4)=24,1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檀作文(200002)。二十世紀詩經研究史略。天中學刊,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郜積意(2000)。歷史與倫理--古史辨詩經學的理論問題。人文雜誌,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以憲(2001)。論俞平伯在詩經學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和功績。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孫雪霞(2001)。胡適詩經研究再評價--與夏傳才先生商榷。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以憲(2002)。論顧頡剛詩經研究的方法與貢獻。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5(2),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節(1908)。嶺學源流。國粹學報,4(3)=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鄭振鐸(1923)。整理國故與新文學運動。小說月報,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董作賓(19510115)。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學術上的貢獻。大陸雜誌,2(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史筆(1986)。陳延傑生平述略。文教資料,19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鍾敬文(1989)。五四時期民俗文化學的興起--呈現於顧頡剛、董作賓諸故人之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煦華(1990)。顧頡剛與俞平伯二十年代的交誼。新文學史料,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越(1994)。《國學季刊》述評。史學史研究,19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周朝民(19941000)。王國維與郭沫若在古史研究上之關係。中國文化月刊,180,103-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李泉(19961100)。傅斯年與中國近代實證史學。臺大歷史學報,20,35-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楊國榮(1998)。史學的科學化:從顧頡剛到傅斯年。史林,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張越(1998)。《國學季刊》與中國史學近代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羅志田(2000)。走向國學與史學的賽先生。近代史研究,200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羅檢秋(2000)。「整理國故」與五四新文化。教學與研究,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谷中信一、張青松(2000)。新出土資料的發現與疑古主義的走向。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貴福(2001)。論錢玄同的疑古思想。史學理論研究,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杜蒸民(2002)。郭沫若對顧頡剛和《古史辨》史學的科學批判。史學研究,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榮頌安(2002)。史料學派對中國歷史學成長的貢獻。史林,20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何炳松(1925)。擬編中國舊籍索引例講。史地學報,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趙世瑜(1996)。一個歷史學家和一個文學家的選擇--中國現代民俗運動中的周作人與顧頡剛。史學理論研究,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1932)。湯禱篇:古史新辨之一。東方雜誌,3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東杰(1999)。國學保存會和清季國粹運動。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103-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程俊英(1989)。詩經譯注四十年回顧。古籍整理研究學刊,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洪國樑(19980600)。「重章互足」與「詩」義詮釋--兼評顧頡剛「重章複沓為樂師申述」說。清華學報,28(2),97-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王汎森(1997)。什麼可以成為歷史證據--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新史學,8(2),93-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Pelliot, Paul、王國維(1923)。近日東方古言語學及史學上之發明與其結論。國學季刊,1(1),146-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夏傳才(19970900)。詩經學四大公案的現代進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7(3)=27,17-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王汎森(19960600)。傅斯年對胡適文史觀點的影響。漢學研究,14(1)=27,177-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桑兵(1999)。近代中國學術的地緣與流派。歷史研究,1999(3),2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楊晉龍(20010800)。臺灣近五十年詩經學研究概述一九四九~一九九八。漢學研究通訊,20(3)=79,28-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程元敏(19681100)。兩宋之反對詩序運動及其影響。中山學術文化集刊,2,619-6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陸寶千(19830600)。民國初年康有為之孔教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2,8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杜正勝(19951200)。從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學革命及其與胡適、顧頡剛的關係。當代,116,1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傅斯年(191904)。故書新評--宋朱熹的詩經集傳和詩序辯。新潮,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東杰(2000)。《國粹學報》與「古學復興」。四川大學學報,5,102-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李廷勇(2002)。錢穆與中國古史考辨。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8(4),96-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以愛(1999)。「整理國故」運動的普及化。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3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陽哲生、郝斌(2001)。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8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8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慶彰(1994)。台灣近四十年詩經研究概況。1993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新雄(1994)。詩序存廢議。1993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岑溢成(1996)。傅斯年性命古訓辨證之方法學意義。第二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華峰(1997)。新學偽經考的辨偽方法及其問題。第三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慶彰(1998)。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60-2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季旭昇(1998)。近代詩經研究觀點的剖析。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丁亞傑(1998)。蘇輿翼教叢編與晚清今古文之爭。第四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天石(1999)。論錢玄同思想--以錢玄同未刊日記為主所作的研究。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詩經學會(1998)。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詩經學會(1994)。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保定:河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詩經學會(1996)。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詩經學會(2000)。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國詩經學會(2002)。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五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慶煌(1982)。劉申叔先生之經學(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韓錦勤(1999)。王雲五與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1979)(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培齊(1997)。王國維對「京都學派」的影響(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惠如(1996)。劉師培春秋左傳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婉庭(2000)。顧頡剛詮釋《詩經》的淵源及其意義(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靜芳(1994)。胡適詩經論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侯美珍(1995)。聞一多詩經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袁乃瑛(1961)。餘杭章氏之經學(碩士論文)。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國樑(1980)。王國維之詩書學(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麗容(1986)。民初讀經問題初探(一九一二--一九三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登昱(1999)。《尚書》在古史辨思潮中的新發展(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龍心(1991)。史料學派與現代中國史學之科學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瓊瑤(1991)。清末民初國粹思想研究--以《國粹學報》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中雲(1996)。整理國故運動之研究:以章太炎、胡適、顧頡剛為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潘光哲(1991)。郭沫若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江永川(1994)。顧頡剛《詩經》學初探(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美錦(1991)。反孔廢經運動之興起(1894-1937)(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丁亞傑(1992)。康有為經學述評(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國樑(1987)。王國維之經史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適、姜義華(1993)。胡適學術文集--語言文字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川靜、杜正勝(2001)。詩經的世界。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寅恪(1982)。金明館叢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契(1999)。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志鈞(1995)。近代經學與政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延傑(1932)。詩序解。上海: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尹達(1990)。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慶彰(1995)。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88-1992)。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章清(1992)。胡適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青峰(1994)。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轉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季維龍(1995)。胡適著譯繫年目錄。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康有為(1979)。新學偽經考。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質平(1992)。胡適叢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韓明安(198810)。詩經研究概觀。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維錚(1997)。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錢理群(2001)。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商務印書館一百年(1897-1997)。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榮華(1997)。張元濟評傳。上海: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章太炎(1956)。太炎文錄。臺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松榮(1998)。維新派與近代報刊。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岳玉璽、李泉、馬亮寬(1994)。傅斯年:大氣磅礡的一代學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袁英光(1999)。新史學的開山:王國維評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馬金科、洪京陵(1994)。中國近代史學發展敘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作人、吳平、邱明一(1999)。周作人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節(1974)。詩學。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胡適、周質平(1995)。胡適早年文存。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沈清松(1995)。詮釋與創造。臺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毓賢(1992)。洪業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陸侃如、牟世金(1987)。陸侃如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謝无量(1923)。詩經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謝晉青(1923)。詩經之女性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沫若(1924)。卷耳集。上海:泰東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繆天綬(1926)。詩經。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嘯天(1926)。(新式標點)詩經。上海:群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洪子良(1926)。(新注)詩經白話解。上海:中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壽林(1929)。論詩六稿。北平:文化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樵、顧頡剛(1933)。詩辨妄。北平: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1934)。毛詩引得。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1934)。毛詩注疏引書引得。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江陰香(1934)。(國語注解)詩經。上海:廣益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壽林(1936)。三百篇研究。天津:百成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黃節(1936)。詩旨纂辭。北平: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徐英(1936)。詩經學纂要。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朱東潤(1940)。讀詩四論。長沙: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朱自清(1947)。詩言志辨。上海: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柏、顧頡剛(1955)。詩疑附錄九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胡樸安(1978)。詩經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康有為、蔣貴麟(1979)。康南海先生未刊遺稿--詩經說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于省吾(1982)。澤螺居詩經、楚辭新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朱東潤(1984)。詩三百篇探詁。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馮浩菲(1985)。毛詩訓詁研究。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趙沛霖(1987)。詩經研究反思。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康曉成(198808)。先秦儒家詩教思想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勞孝輿(1997)。春秋詩話。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桐生(2000)。史記與詩經。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朱自清(1942)。經典常談。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起釪(1987)。尚書源流及傳本。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劉師培、陳漢章、馬敘倫(1919)。國故月刊。北平:北京大學文科國故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北大國學門(1926)。北京大學國學門週刊。上海: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蘇輿(1966)。翼教叢編。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北大國學門(1967)。北京大學國學季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國學保存會(1970)。國粹學報。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述學社(1971)。國學月報彙刊。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新潮社(1972)。新潮。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亞東圖書館(1977)。科學與人生觀。臺北: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北大國學門(1981)。北京大學日刊。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青年雜誌社(1988)。新青年。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康有為(1953)。康南海自編年譜。神州國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朱金順(1981)。朱自清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胡適(1985)。胡適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胡適(1989)。胡適的日記。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謝保成、葉桂生(1992)。郭沫若的史學生涯(1892-19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胡適(1994)。留學日記。海口: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董士偉(1997)。康有為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張耕華(1998)。人類的祥瑞士人--呂思勉傳。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謝保成(1999)。郭沫若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杭州大學語言文學研究室(1963)。孫詒讓研究。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柳詒徵(1970)。中國文化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李澤厚(1994)。中國現代思想史論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豈之、王宇信、方光華、李健超(1996)。中國近代史學學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楊國榮(1996)。從嚴復到金岳霖--實證論與中國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黃曼君(1997)。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1895-1990)。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章太炎、曹聚仁(1998)。國學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吳澤、袁英光(1987)。王國維學術研究論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梁啓超(1988)。梁啓超史學論著三種(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清代學術概論)。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武漢大學聞一多研究室(1989)。聞一多研究叢刊。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蘇州市傳統文化研究會(1992)。傳統文化研究。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蕭超然(1995)。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王國維(1996)。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呂思勉、湯志鈞(1996)。蒿廬問學記。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耿雲志、聞黎明(1993)。現代學術史上的胡適。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余英時(1999)。「五四」八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五四新論一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顧頡剛、婁子匡(1970)。吳歌甲集。臺北:東方文化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劉經庵(1971)。歌謠與婦女。臺北:東方文化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朱自清(1978)。中國歌謠研究。臺北:盤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朱自清(1989)。歌謠與詩。臺北:渤海堂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魏定熙、金安平、張毅(1998)。北京大學與中國政治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顧頡剛、錢小柏(1998)。顧頡剛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劉逢祿。劉禮部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胡適(1930)。胡適文存。上海:亞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雲五(1965)。岫廬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羅振玉(1968)。羅雪堂先生全集。臺北:文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俞平伯(1986)。論詩詞曲雜著。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章太炎(1992)。章氏叢書。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弘征(1999)。魯迅國學文選。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王國維、于春松、孟彥弘(1997)。王國維學術經典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周作人(1994)。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李笠(1978)。三訂國學用書撰要。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北京圖書館(1991)。民國時期總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寇淑慧(2001)。二十世紀詩經文獻目錄。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王國維、趙利棟(2000)。王國維學術隨筆(東山雜記、二牖軒隨錄、閱古漫錄)。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劉起釪(1986)。顧頡剛先生學述。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崔述(1975)。崔東壁遺書。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洪長泰、董曉萍(1993)。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份子與民間文學運動。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錢穆(1998)。國學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賀麟(1989)。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王雲五(1967)。岫廬八十自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崔述(1992)。讀風偶識。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漆永祥(1998)。乾嘉考據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張西堂(1957)。詩經六論。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姚奠中、董國炎(1996)。章太炎學術年譜。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姜昆武(1989)。詩書成詞考釋。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林慶彰(199404)。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呂思勉(1926)。經子解題。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屈萬里(1980)。書傭論學集。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梁啟超(198906)。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吳雁南(2001)。清代經學史通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吳雁南、馮祖貽、蘇中立、郭漢民(1998)。中國近代社會思潮(1840-1949)。湖南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房德鄰(1992)。儒學的危機與嬗變:康有為與近代儒學。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彭明輝(1991)。疑古思想與現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鄭師渠(199208)。國粹、國學、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顧頡剛、顧洪(1990)。顧頡剛讀書筆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林義光(198611)。詩經通解。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王國維(1983)。王國維遺書。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黃振民(1981)。詩經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王雲五(1973)。商務印書館與新教育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顧潮(1997)。歷劫終教志不灰--我的父親顧頡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顧潮(1993)。顧頡剛年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楊寬(1948)。十批判書。群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林慶彰(1982)。詩經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洪漢鼎(2001)。理解與解釋--證釋學經典文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許志剛(2000)。詩經論略。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江磯(1985)。詩經學論叢。臺北:嵩高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皮錫瑞(1980)。經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劉師培(199703)。劉申叔遺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沈兼士、葛信益、啟功(1986)。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許嘯天(1991)。國故學討論集。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聞一多、孫黨伯、袁謇正(1994)。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李家樹(1990)。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周一平、沈茶英(1999)。中西文化交匯與王國維學術成就。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魏源、何慎怡、湯志鈞(1989)。詩古微。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郭沫若(2001)。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夏傳才(1985)。詩經語言藝術。北京: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趙制陽(1999)。詩經名著評介。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趙制陽(1993)。詩經名著評介。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侯外廬(1947)。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上海: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胡頌平(1990)。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陳萬雄(1992)。五四新文化的源流。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馮友蘭(1987)。三松堂自序。台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王文寶(1987)。中國民俗學發展史。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王汎森(1985)。章太炎的思想(1869-1919)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何定生(1968)。詩經今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陳平原(1998)。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方光華(1996)。劉師培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葉舒憲(1996)。詩經的文化闡釋--中國詩歌的發生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梁啟超(1989)。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Von 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大林著作編譯局(1999)。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向熹(1987)。詩經語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趙沛霖(1987)。興的源起:歷史積澱與詩歌藝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胡適(1979)。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李小江、朱虹、董秀玉(1994)。性別與中國。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王力(1987)。中國語言學史。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王國維、彭林(2001)。觀堂集林(外二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蔡元培、高平叔、中國蔡元培研究會(1984)。蔡元培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桑兵(1995)。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朱自清(1983)。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陳以愛(1999)。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1922-192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夏傳才(1993)。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俞平伯(1997)。俞平伯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康有為、姜義華、吳根樑(1990)。康有為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林慶彰(1987)。詩經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王葆玹(1997)。今古文經學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廖幼平(1985)。廖季平年譜。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湯志鈞、楊國寬(199506)。經學史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顧頡剛(1995)。秦漢的方士與儒生。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張舜徽(1991)。清儒學記。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Schneider, Laurence A.、梅寅生(1984)。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陳志明(1993)。顧頡剛的疑古史學--及其在中國現代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楊向奎(1994)。清儒學案新編。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洪湛侯(2002)。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潘重規(1970)。敦煌詩經卷子研究論文集。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胡適、姜義華(1998)。胡適學術文集.中國文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桑兵(2001)。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文幸福(1989)。詩經毛傳鄭箋辨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蔣善國(1980)。三百篇演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林耀潾(1990)。先秦儒家詩教研究。臺北:天工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屈萬里(1983)。詩經詮釋。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中國科學院圖書館(1993)。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李澤厚(1996)。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劉若愚、杜國清(1981)。中國文學理論。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王汎森(1987)。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個思想史的分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羅志田(1998)。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黎錦熙(1990)。國語運動史綱。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錢鍾書(1986)。管錐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孫作雲(1966)。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羅根澤(1970)。古史辨。台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支偉成(1998)。清代樸學大師列傳。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季旭昇(1995)。詩經古義新證。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林慶彰(1992)。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黃彰健(19820000)。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周予同、朱維錚(1983)。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錢穆(199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林慶彰(1990)。清初的群經辨偽學。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桑兵(1999)。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馬宗霍(1979)。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余英時(1982)。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徐中舒(1998)。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錢穆(1989)。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傅斯年、陳槃(1980)。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王國良、王秋桂(1986)。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陳漱琴(1982)。詩經情詩今譯。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宓(19331030)。悼簡竹居先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宓(19350127)。詩學宗師黃節先生學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錫馥(1999)。也說周頌--讀《觀堂集林.說周頌》,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樹達(19221105)。討論詩經〈于以〉的兩封信,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樹達(1971)。與人論詩經言字書。積微居小學述林。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慶彰(1992)。詩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中國文哲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維、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史學研究所(1994)。經學概論。經學研究論叢。中壢: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季旭昇(1994)。評聞一多詩經論著中的古文字運用。經學研究論叢。中壢: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頡剛(1996)。詩經通論序。姚際恆研究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穆(1978)。太炎論學述。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鍾敬文(1990)。晚清改良學者的民間文學見解。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質平(1991)。評胡適的提倡科學與整理國故。胡適與近代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以愛(1998)。〈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一份「新國學」的研究綱領。結網編。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汎森(1999)。王國維與傅斯年--以〈殷周制度論〉與〈夷夏東西說〉為主的討論。紀念王國維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論文集。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魏丕信、劉和平、吳旻(1998)。近代中國與漢學。法國漢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宗靜航(2001)。王國維「大毛公作《故訓》小毛公《傳》」說辨。新國學。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文采(2001)。黃節及其對《三百篇》詩旨的闡述。經學研究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文采(1999)。顧頡剛疑古辨偽的思考與方法。經學研究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業(1934)。引得說。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特刊。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學波(1972)。六十年來之詩學。六十年來之國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世驤(1979)。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康(1981)。晚清今文經學及其代表康有為之思想。經學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沫若(1952)。簡單地談談詩經。奴隸時代。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優仕(1926)。詩序作者考證。國學月報彙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鳴(1990)。五四時期的民歌採集與詩經研究。五四文學與文化變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朝明(2002)。出土文獻與《詩經》研究。詩經研究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