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林義光《詩經通解》研究
作者:黃智明
作者(外文):HUANG,ZHI-MING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慶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林義光詩經通解詩經學古文字學Lin YiguangShijing TongjieShijing LearningAncient Chinese phil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5
  在中國學術史上,五四運動(1919)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就《詩經》學發展而言,隨著經學研究的逐漸邊緣化,以文學、社會學、文化史角度說詩,取代了傳統美刺正變的詩教觀,成為學術主流。此外,新的方法學意識及各種新材料(如鐘鼎、龜甲)的大量出土,使經典的注釋走向更細密的語文詮釋學。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五四以後的《詩經》學研究,過度集中於王國維、顧頡剛、胡適、郭沫若、聞一多、于省吾等學者的觀點及論著,難以反映此一時期的學術全貌。究其原因,當與這一時期的著作型態大多片斷零散,缺乏系統性的整理有關。其中林義光《詩經通解》便是因流傳未廣而長期未獲重視的一本重要著作。
  林義光長於經學、古文字學,其代表作《文源》,是第一部系統地運用古文字資料訂正《說文解字》的著作;《詩經通解》,據古音、古字與三代器物解說《詩》義,開于省吾《詩經新證》之先河。
  《文源》著成於1920年,《詩經通解》著成於1930年,但遲至2004年前後,兩部書才大量翻印問世。由於流傳未廣,學界現今對於林義光相關研究之論述甚少。
  本文試圖從林義光之生平,及其撰作《文源》、《詩經通解》之方法與動機,考察其《詩經》研究之特色。其次,從《詩經通解》各篇揭示之篇義、別義與字義的詁訓,考察其立論之中心思想及其對歷代《詩經》論說之品評。最後則與民國時期著名學者如吳闓生、高本漢、黃淬伯等人之《詩經》研究相互參校,以評判林義光在當時之學術地位。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1919) ha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academic history. As far as the Shijing (aka Book of Songs) Learning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 the classical studies have been marginalized by reading the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terature, sociology and cultural history, which has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perspectives of praises to good political conditions and satires on bad political conditions as the scholarly mainstream. In addition, the new methodology awareness and abundant varied new materials (such as bronze artifacts and tortoise shells) unearthed have led annotations on classics to a more detailed language hermeneutics.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we came to know that the studies on Shijing Learning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were excessively focused on the perspectives and writings of such authors as Wang Guowei, Gu Jiegang, Hu Shi, Guo Moruo, Wen Yiduo and Yu Xingwu. This hence hampered the full reflection of academics in that period. Why was that? It must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fact that the patterns of most works in that period were fragmentary and piecemeal, lacking systematic arrangement. Therein, the important work Shijing Tongjie (General Annotations on Shijing) authored by Lin Yiguang had long been neglected due to not widely spread.
  Lin Yiguang mastered in classics and ancient Chinese philology. His representative masterpiece is Wenyuan (The Origin of Writing), the first book to revise Shuowen Jiezi (Explaining and Analyzing Characters) by systematically using ancient Chinese writing data. His Shijing Tongjie, based on the ancient Chinese sounds and characters, and the artifacts passed down from the three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 was written to explain the meanings in the Poetry, which was a precursor of Yu Xingwu’s Shijing Xinzheng (New Evidence on Shijing).
  Wenyuan was written in 1920 and Shijing Tongjie in 1930. But it was not until 2004 that the two books were mass-reprinted to the public. The two books not being widely spread,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y and research papers related to Lin Yiguang in academic circles today.
  In this paper, I firstly try to examine Lin Yiguang’s characteristics on Shijing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 life and his method and motives in writing Wenyuan and Shijing Tongjie. Secondly, I try to examine his central idea of arguments and his criticisms of varied dissertations on Shijing through the ag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xplanation on each chapter theme, different meaning and word meanings expressed in every chapter of his Shijing Tongjie. And finally, I try to appraise Lin Yiguang’s academic status in the Republic era by comparing with and cross-referencing to the studies of Shijing done by his contemporaries of such famous scholars as Wu Kaisheng, Gao Benhan (Bernhard Karlgren) and Huang Cuibo.
參考文獻

1、本目分為「專著」與「單篇論文」二大類。「專著」之下又分為「林義光著作」、「民國以前古籍」、「民國以後專著」、「學位論文」四項。
2、「民國以前古籍」略依四部分類,其餘以作者姓氏筆畫為次。



一、專  著
﹝一﹞林義光著作
林義光 詩經通解 臺中市:文听閣《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二輯》影印 民國19年作者自印本 2008年
林義光 文源 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中國古文字大系》 影印1920年寫印本 2004年


﹝二﹞民國以前古籍
1、經部
重刊宋本毛詩注疏附校勘記 〔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臺北市:藝文印書館影印嘉慶二十年江西南昌府學刊《十三經注疏》本 1989年
詩辨妄一卷附錄四種 〔宋〕鄭樵,顧頡剛(輯點) 臺中市:文听閣《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二輯》影印樸社排印本 2008年
詩疑附錄九種 〔宋〕王柏,顧頡剛(校點) 北京:中華書局 1955年
毛詩古音考 〔明〕陳第,康瑞琮(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2008年
毛詩原解 〔明〕郝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萬曆郝千秋郝千石刻九部經解本 1995年
薑齋詩話 〔清〕王夫之,舒蕪(校點)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1年
讀風偶識 〔清〕崔述 臺北:學海書局 1992年
春秋詩話 〔清〕勞孝輿 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詩古微 〔清〕魏源,何慎怡(校點),湯志鈞審訂 長沙:嶽麓書社 1989年
詩經原始 〔清〕方玉潤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
詩三家義集疏 〔清〕王先謙,吳格(點校) 臺北市:明文書局 1988年
風俗通義 〔漢〕應劭,王利器(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 2010年
鐘鼎字源 〔清〕汪立名 香港:明石文化《中國古文字大系》影印淸康 熙五十五年一隅草堂刻本 2004年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
小學考 〔清〕謝啟昆 臺北:廣文書局《書目三編》影印清光緒戊子(十 四年)浙江書局刊本 1969年
段氏說文注訂 〔清〕鈕樹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 影印清道光三年鈕氏非石居刻本 1995年
說文解字注匡謬 〔清〕徐承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 影印清張氏寒松閣抄本 1995
說文解字段注考正 〔清〕馮桂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 書》影印民國十七年清稿本 1995
說文釋例 〔清〕王筠 北京:中國書店 1983年
六書說 〔清〕江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咸 豐元年李氏半畝園刻本 1995年
廣雅疏證 〔清〕王念孫,鍾宇訊(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2008年
春秋名字解詁 〔清〕王引之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09年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周予同(注釋) 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年

2、史部
漢書 〔漢〕班固 北京:中華書局 1962年
新唐書 〔宋〕歐陽修(等) 北京:中華書局 1975年
清史稿 〔清〕趙爾巽(等) 北京:中華書局 1977年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清〕余廷燦 臺北:明文書局 1985年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清〕紀昀(等)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清乾隆間武英殿刊本影印 1983年
文史通義校注 〔清〕章學誠,葉瑛(校注) 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年

3、子部
呂氏春秋新校釋 〔秦〕呂不韋,陳奇猷(校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鄭明等(點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4、集部
鮚埼亭集 〔清〕全祖望 臺北:文海出版社 1968年
戴震全書 〔清〕戴震 合肥:黃山書社 2010年
雕菰集 〔清〕焦循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道 光四年阮福嶺南節署刻本 1995年
拜經堂文集 〔清〕臧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影印 民國十九年宗氏石印本 1995年


﹝三﹞民國以後專著
于省吾 澤螺居詩經.楚辭新證 北京:中華書局 1982年
文幸福 詩經毛傳鄭箋辨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new window
方述鑫、林小安、常正光、彭裕商(編) 甲骨金文字典 成都:巴蜀書社 1993年
毛振華 《左傳》賦詩硏究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
王力 中國語言學史 臺北:谷風出版社 1987年
王力 詩經韻讀、楚辭韻讀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4年
王葆玹 今古文經學新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
白川靜,杜正勝(譯) 詩經的世界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001年
向熹 詩經語言研究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年
朱守亮 詩經評釋 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朱自清 經典常談 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 1942年
朱自清 詩言志辨 上海:開明書店 1947年
朱孟庭 近代詩經白話譯註的興起與開展 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2012年new window
朱孟庭 詩經的多元闡釋 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2012年
朱孟庭 詩經重章藝術 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出版 2007年
朱東潤 詩三百篇探詁 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
朱東潤 讀詩四論 長沙:商務印書館 1940年
朱維錚 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
江磯編 詩經學論叢 臺北:崧高出版社 1985年
何九、胡雙寶、張猛(主編) 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
何定生 詩經今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
何海燕 清代《詩經》學研究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11年
何琳儀 戰國古文字典 北京:中華書局 1998年
余英時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7年
吳士鑑 含嘉室文存 臺中市:文听閣圖書《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輯》 影印民國三十年武林葉氏稿抄本 2008年
吳良寶(編纂) 先秦貨幣文字編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年
吳闓生 詩義會通 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呂思勉 經子解題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26年
呂珍玉 《詩經》訓詁硏究 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2007年
呂珍玉 高本漢《詩經注釋》硏究 臺北縣:花木蘭文化 2005年
李家樹 國風毛序朱傳異同考析 香港:學津出版社 1979年new window
李家樹 詩經的歷史公案 臺北:長安出版社 1990年
李國英 說文類釋 臺北:全球印刷公司 1975年
李隆獻、夏長樸、葉國良 經學通論 臺北:大安出版社 2006年
李雄溪 高本漢雅頌注釋斠正 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
周予同,朱維錚(編)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增訂本) 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96年
季旭昇 詩經古義新證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
屈萬里 詩經詮釋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3年new window
林尹 文字學概說 臺北:正中書局 1971年
林尹 訓詁學概要 臺北:正中書局 1972年
林慶彰 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 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
林慶彰 清初群經辨偽學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0年
林慶彰(主編),李光筠(等編輯)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4年
林慶彰(編)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
林慶彰(編) 詩經研究論集(一)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2年
林慶彰(編) 詩經研究論集(二)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7年
林耀潾 先秦儒家詩教研究 臺北:天工書局 1990年new window
姜昆武 詩書成詞考釋 濟南:齊魯書社 1989年
洪子良(編纂) 新注詩經白話解 臺中市:文听閣《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四輯》影印上海中原書局石印本 2009年
洪湛侯 詩經學史 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
胡樸安 詩經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
唐蘭 中國文字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夏傳才 二十世紀詩經學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5年
夏傳才 詩經研究史概要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3年
夏傳才 詩經語言藝術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85年
孫作云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1966年
孫海波 甲骨文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65年
徐中舒(主編) 甲骨文字典 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0年
徐英 詩經學纂要 上海:中華書局 1936年
桑兵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
桑兵 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馬宗霍 中國經學史 上海:上海書店 1984年
高本漢 詩經注釋 上海:中西書局 2012年
高本漢,張洪年(譯) 中國聲韻學大綱 臺北市: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 1972年
高明、涂白奎 古文字類編(增訂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年
寇淑慧(主編) 二十世紀詩經文獻目錄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1年
康有為 新學偽經考 臺北:世界書局 1979年
康曉成 先秦儒家詩教思想研究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
張中行 負暄瑣話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年
張民權 淸代前期古音學硏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 2002年
張成秋 詩序闡微 臺北縣:花木蘭文化 2006年new window
張西堂 詩經六論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57年
張儒、賈培俊、劉毓慶 詩經百家別解考(國風)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 社 2002年
梁啟超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1985年
梁啟超 清代學術概論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 1985年
章太炎 國學略說 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4年
許志剛 詩經論略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2000年
許嘯天 分類詩經 臺中市:文听閣《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四輯》 2009年
郭全芝 淸代《詩經》新疏硏究 合肥市:安徽大學出版社 2010年
郭沫若 卷耳集 臺中市:文听閣《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輯》影印民 國十八年上海泰東圖書局《創造社辛夷小叢書‧第二種》 2008年
陳明義 朱熹《詩經》學與《詩經》漢學傳統異同之硏究 臺北縣:花木蘭文化 2008年
陳致主 跨學科視野下的詩經硏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
陳桐生 史記與詩經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
陳新雄 古音硏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
陳新雄 鍥不舍齋論學集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4年
陳萬雄 五四新文化的源流 香港:三聯書店 1992年
陳漱琴 詩經情詩今譯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2年
陳慶年 橫山鄉人文稿 臺中市:文听閣圖書《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 輯》影印民國間橫山草堂刻本 2008年
陸錫興 《詩經》異文硏究 北京:社會科學出版 2001年
曾勤良 左傳引詩賦詩之詩敎硏究 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1993年
湯志鈞 近代經學與政治 北京:中華書局 1995年
湯志鈞 經學史論集 臺北:大安出版社 1995年
湯餘惠(主編) 戰國文字編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年
程元敏 詩序新考 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
馮浩菲 毛詩訓詁研究 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5年
馮浩菲 歷代詩經論說述評 北京:中華書局 2003年
黃典誠 詩經通譯新詮 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13年
黃振民 詩經研究 臺北:正中書局 1981年
黃曼君(主編) 中國近百年文學理論批評史(1895─1990)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
黃淬伯 詩經覈詁 北京:中華書局 2012年
黃節 詩旨纂辭 北京:中華書局 2008年
楊樹達 積微翁回憶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
楊樹達,楊逢彬(整理) 積微居友朋書札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6年
葉正渤 葉玉森甲骨學論著整理與研究 北京:線裝書局 2008年
葉玉英 古文字構形與上古音硏究 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9年
葉國良 宋人疑經改經考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1980年new window
葉舒憲 詩經的文化闡釋─中國詩歌的發生研究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5年
詹鄞鑫 漢字說略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1年
趙沛霖 詩經研究反思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7年
趙沛霖 興的起源─歷史積澱與詩歌藝術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年
趙制陽 詩經名著評介(第二集)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
趙制陽 詩經名著評介(第三集) 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9年
劉冬穎 出土文獻與先秦儒家《詩》學硏究 北京市:知識產權 2010年
劉立志 漢代《詩經》學史論 北京:中華書局 2007年
劉興隆著 新編甲骨文字典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
潘重規 敦煌詩經卷子研究論文集 香港:新亞研究所 1970年
蔣見元、朱傑人 詩經要籍解題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 1996年
蔣善國 三百篇演論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0年
黎錦熙 國語運動史綱 上海:上海書店影印本 1990年
錢玄同 錢玄同文集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年
錢玄同(等) 文字學音篇、文字學形義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969年
繆天綬(選注) 詩經 臺中市:文听閣《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輯》影印 民國二十六年上海商務印書館《中學國文補充讀本》 2008年
謝奇懿 先秦兩漢天人意識與《詩經》學之硏究 臺北縣:花木蘭文化 2009年new window
韓明安 詩經研究概觀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1988年


﹝四﹞學位論文
王清信 詩經二雅毛序與朱傳所定篇旨異同之比較研究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田勝男 文源疏證舉例—以甲骨文為中心 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2011年
江永川 顧頡剛詩經樂歌文學史觀 嘉義:中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1994年
林麗容 民初讀經問題初探(1912─1937) 臺北:師範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 1985年
胡幸玟 顧頡剛詮釋詩經的淵源及其意義之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0年
徐玉梅 元人疑經改經考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張穩蘋 啖、趙、陸三家之春秋學研究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年
陳文采 清末民初詩經學史論 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3年new window
陳恆嵩 明人疑經改經考 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年
葉玉英 文源的文字學理論研究 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2003年
趙汝眞 詩國風通假字考 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 1969年



二、單篇論文

丁聲樹 詩經式字說(附適之先生來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6本第4分 1936年new window
王其秀 說文古籀三補文字釋讀方法考察 《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第29卷6期2012年11月
王獻堂 黃縣丁佛言先生遺著目錄 《文獻》1982年11期 1982年
白之藩 詩經學史目錄說明書 《國學月報》1卷1期 1924年
伯希和(講詞),王國維(譯) 近日東方古言語學及史學上之發明與其結論 《國學季刊》1卷1期 1923年
何蟠飛 詩經「言」字辯解 《大陸雜誌 》26卷5期 1963年
吳世昌 詩三百篇「言」字新解 《燕京學報》第13期 1933年
吳世昌 釋詩書之「誕」 《燕京學報》第8期 1930年
吳世昌 釋詩經之于 《燕京學報》 21期 1937年
吳鳴 五四時期的民歌採集與詩經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五四文學與文化變遷》 1990年
李思樂 小議詩經注譯的幾個問題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89年5期
李淼 詩序作者考 《國專月刊》 5卷5期 1937年6月
李繁誾 詩序考原 《勵學》4期 1935年6月
肖方平 淺議「六書」、「三書」 《遼東學院學報》第13卷第6期 2011年12月
季旭昇 析林義光詩經通解中的古文字運用—國風之部 臺北:樂學書局《第五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9年3月new window
季旭昇 近代詩經研究觀點的剖析 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8年
林志強 20世紀漢字結構類型理論的新發展—以「三書說」和「新六書說」為例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2001年
林慶彰 民國初年的反詩序運動 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第三屆詩經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8年
林慶彰 詩經學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籌備處《 中國文哲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 1992年
林慶彰 臺灣近四十年詩經研究概況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詩經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4年
林耀遴 詩大序的文學理論與詩經解釋學的建立 《孔孟學報》64期 1993年12月
邱惠芬 林義光詩經通解研究 《輔仁國文學報》第32期 2011年4月new window
俞紹宏 吳大澂的古文字考釋成就 《南開語言學刊》2009年第2期 2009年
洪國樑 「重章互足」與詩義詮釋 《清華學報》新28卷2期 1988年 6月
胡適 周南新解 《青年界》1卷4期 1931年6月
夏傳才 現代詩經學的發展與展望 《中國文哲通訊》6卷4期=24期  1996年12月new window
夏傳才 詩經四大公案的現代進展 《中國文哲通訊》7卷3期=27期  1997年9月new window
徐在國 略論丁佛言的古文字研究 《煙臺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 1998年
徐英 詩經救亡論 《安徽大學月刊》2卷7期 1935年
秦友梅、范井玲 淺析唐氏三書說 貴州師範大學《語文學刊》2010年14期 2010年
張先坦 「三書說」比較說略 《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2005年
張啟成 詩經研究概況 《黔南民族師專學報》1985年第1期 1985年
張善文 易學宗師之風範—先師黃壽祺教授治易成就述略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二○○二年黃壽祺教授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文集》 2010年6月
張學波 六十年來之詩學 臺北:正中書局《六十年來之國學.第一冊》 1972年
梁宗奎、王一全、胡法倫 漢字「六書」與「三書」新議 《臨沂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 2000年4月
郭沫若 簡單地談談詩經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奴隸時代》 1952年
陳治永 陳邦懷先生傳略 《文教資料》1999年第4期 1999年
陳新雄 詩序存廢議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 1994年
傅斯年 故書新評─宋朱熹的詩經集傳和詩序辯 《新潮》1卷4期 1919年4月
傅斯年 論學校讀經 《獨立評論》第146號 1935年
曾憲通 容庚與中國青銅器學 《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2008年
程元敏 兩宋之反對詩序運動及其影響 《中山學術文化集刊》2期 1968 年11 月
程俊英 詩經譯注四十年回顧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89年5期
黃節 詩序非衛宏所作說 《清華中國文學月刊》1卷2期 1931年5月
黃優仕 詩序作者考證 《國學月報彙刊》第一集 1926年
楊晉龍 臺灣近五十年詩經學研究概述(1949─1998) 《漢學研究通訊》 2卷3期 2001年
楊朝明 出土文獻與詩經研究 北京:學苑出版社《詩經研究叢刊.第 二輯》 2002年
楊樹達 討論詩經(于以)的兩封信 (上海)時事新報.學燈 1922年11月5日
楊樹達 與人論詩經言字書 臺北:大通書局《積微居小學述林》 1971年
萬曼 詩經底史的研究 《文史》1卷2─3期 1934年6,8月
葉正渤 葉玉森與甲骨文研究 《鎮江高專學報》第21卷2期 2008年4月
趙沛霖 建國以來詩經情詩研究概說 《中州學刊》1987年1期 1987年
趙峰 六書理論的新發展—唐蘭先生三書說淺議 《牧丹江大學學報》第18卷第1期 2009年1月
劉大鈞 學術端宜辨偽真—追念黃壽祺教授 《周易研究》1990年第2期
劉兆祐 二千年詩經研究的回顧 《幼獅學誌》》17卷4期 1983年10月
潘重規 朱子詩序舊說敘錄 《新亞書院學術年刊》 9期 1967年9月
鄭振鐸 關於詩經研究的重要書籍介紹 《小說月報》14卷3期 1923年3月
黎錦熙 三百篇之「之」 《燕京學報》第6、8期 1929年;1930年
檀作文 二十世紀詩經研究史略 《天中學刊》15卷1期 2000年2月
(法)魏丕信(著),劉和平、吳旻(譯) 近代中國與漢學北京:清華大學出 版社《法國漢學.第三輯》 1998年
羅志田 清季民初經學的邊緣化與史學的走向中心 《漢學研究》15卷2 期 1997年new window
譚飛 羅振玉的說文解字研究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1卷11期 2012年11月
蘇維嶽 論詩序 《國風月刊》 7卷4期 1935年
蘭秋陽 孫詒讓學術淵源辨析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第26卷第3期 2010年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