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殷海光對儒家的批判與反思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簡明海
作者(外文):Jian, Ming-ha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9:2
頁次:頁127-164
主題關鍵詞:殷海光新儒家自由主義五四反傳統Yin Hai-GuangNew-ConfucianistMay FourthLiberalismAnti-tradi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3
  • 點閱點閱:84
當代臺海兩岸自由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的殷海光,以「五四之子」的身分聞名,自稱「五四的兒子」與「五四後期人物」的殷海光,其與新儒家的針鋒相對,更突出其反儒、反傳統的濃厚色彩。這從過去的學術研究成果中,已有充分的展現。然而相關研究或強調殷海光的自由主義與反傳統的部分,或者與新儒家論辨的面向,卻沒有對其反儒思想進一步深入探討,本文即立論於此,希望以此課題為重點,省思殷海光反省儒家的背景與特點,並介紹說明其對比的自我檢討, 並對其反儒思想提出反思,以提供此議題深化探討的可能。具體而言,主要將殷海光早期的邏輯方法分析論著《怎樣判別是非》,以及因反傳統言論被查禁且對中西文化論戰提出回應的《中國文化的展望》二書,說明殷海光反儒思想的主要論點,並區分為政治與文化兩方面來討論殷海光的反儒觀念。
Yin Hai-Guang is a important intellect of modem history in China and Taiwan. Yin Hai-Guang is called "son of May Fourth" or "a post May-Fourthian". He was an anti-traditionalist and a ruggedly individualistic man His critique of Confucianism and New-Confucianist is very strong. Yin Hai-Guang is a great liberalist of modem history in China and Taiwan. We can start from Yin Hai-Guang's anti-traditionalist Confucian modes of thinking to approach the question.
期刊論文
1.陳瑞麟(20110300)。邏輯實證論在臺灣 : 透過殷海光對思想與文化產生的影響。臺灣社會研究,81,281-3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殷海光(1959)。胡適與國運。自由中國,20(9),282-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殷海光(1951)。共黨的語言可以襲用嗎?。自由中國,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灝(20030600)。轉型時代中國烏托邦主義的興起。新史學,14(2),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瑞麟(20030700)。臺灣科學哲學的首航:殷海光的科學哲學。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0,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復觀(1954)。〈自由的討論〉按語。民主評論,5(6),80-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文星雜誌社(1963)。文星雜誌1卷至10卷總目錄(1期至60期,1957年11月至1962年10月)。文星,6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實(19570516)。歷史文化與自由民主--對於辱罵我們者的答覆。民主評論,8(10),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殷海光(1958)。自由民主是反共的活路。自由中國,19(2),3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殷海光(1958)。跟著五四的腳步前進。自由中國,19(9),271-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殷海光(1960)。社論:「反共」不是黑暗統治的護符!。自由中國,22(10),303-3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韋政通(1987)。臺灣三十年來之思想界。臺灣文藝,106,6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正然(1985)。台灣五○年代知識份子的文化運動--以「文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明海(1997)。救亡與啟蒙的困境--殷海光思想轉變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慧娟(1991)。傳統的斷裂與延續--以徐復觀與殷海光關於傳統文化的論辯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明海(2009)。五四意識在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志宗(2002)。自由主義者與當代新儒家政治論述之比較--以殷海光、張佛泉、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為論述核心。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之驌(1993)。雷震與蔣介石。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中江(1997)。萬山不許一溪奔--殷海光評傳。臺北: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信全(1996)。儒學與現代民主--當代新儒家政治哲學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清(1996)。殷海光。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宜樺(20010000)。自由民主的理路。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候立朝(1966)。文星集團走哪一條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四季出版公司(1981)。中國自由主義的領港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卓恩(2004)。殷海光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殷海光(1990)。殷海光全集(7):中國文化的展望(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殷海光(1990)。殷海光全集(8):中國文化的展望(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殷海光(1959)。怎樣判別是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漢基(2000)。殷海光思想研究:由五四到戰後臺灣,一九一九-一九六九。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文德(1981)。殷海光教授年譜簡編--紀念殷海光教授十週年。中國自由主義的領港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維明、曾明珠(2001)。儒家與自由主義--和杜維明教授的對話。儒家與自由主義。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正弘(1990)。一個自由主義者的民主科學觀。殷海光全集(18)‧紀念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毓生(1990)。什麼是理性?。思想與人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毓生、何卓恩(2004)。我所了解的殷海光和自由民主--林毓生先生答本書作者。殷海光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韋政通(1991)。雷震在臺灣民主運動史上的地位--「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研討會開幕詞。立足臺灣,關懷大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韋政通(2000)。殷海光與新儒家。中國思想與人文關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韋政通(2004)。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1965-1969)。殷海光學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復觀(1990)。痛悼吾敵,痛悼吾友。殷海光全集(18)‧紀念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殷海光(1990)。實徵論的批判。殷海光全集(13):學術與思想(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殷海光(1990)。致張灝(1961年3月8日)。殷海光全集(10)‧書信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殷海光(1968)。致林毓生(1968年5月4日)。殷海光全集(10)‧書信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殷海光(1968)。致林毓生(1968年10月9日)。殷海光全集(10)‧書信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殷海光(1978)。給徐復觀先生的信(1969年8月20日)。春蠶吐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殷海光(1978)。病中語錄。春蠶吐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殷海光(1978)。病中遺言。春蠶吐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殷海光(1990)。中國文化發展的新取向。殷海光全集(12):政治與社會(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殷海光(1990)。民主的試金石。殷海光全集(11):政治與社會(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殷海光(1990)。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殷海光全集(15):學術與思想(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殷海光(1990)。傳統的價值。殷海光全集(13):學術與思想(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殷海光(1990)。當街接吻。殷海光全集(9):雜憶與隨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殷海光(2005)。致李敖(1964年7月16日)。殷海光書信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殷海光(2005)。致陳平景(2月16日)。殷海光書信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殷海光、陳平景(1978)。殷海光傳記。春蠶吐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無非(1966)。前言。文星!問題!人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一峰(1959)。五四精神述評。五四愛國運動四十週年紀念特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季倫(2007)。知識與信念:論殷海光的價值依據。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簡明海(2001)。自由主義的理想與實現:殷海光反思「五四」的歷史意義。現代學術研究•臺灣文學與哲學專題‧專刊11。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殷海光(1990)。我被迫離開臺灣大學的經過。雜憶與隨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