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予物逍遙」──船山《莊子解》所展現的外王之道
作者:賴志銘
作者(外文):Zhi-Ming Lai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蕭振邦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5
主題關鍵詞:王船山莊子解兩行之道外王自發秩序Wang Chuan-shanAnnotation of Zhaungziwalking two waysexternal kingsspontaneous ord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7
王船山於所著《莊子解》中,透過《莊子》書的概念,論述了他所構思的外王之道。
我在本論文中討論了船山的「氣」、「天」及「兩行之道」的觀念,藉以理解船山於《莊子解》中所展現的外王之道。船山認為,天地乃氣所構成、並無一主宰,所謂的「天」即是「自然」──亦即「無必然」。他主張,治者須「師天」──師天之無必然,不將一家之「物論」視為真理、強迫百姓遵循之,而是讓所有人依其「自然」而行。
在此治道下,讓萬物得以「自我實現」,沒有外力強迫,萬物只是成就其自己;藉由這種治道,「明王」讓萬物得以自足而逍遙。
而船山之所以主張「師天」,乃是基於對「人類理性之有限」及「自發秩序」的認識。
「人類理性之有限」與「自發秩序」的概念亦出現在Hayek的思想中;因此,本文將Hayek的相關思想做為詮釋對照參考系,對二者進行簡單的對照。
Wang Chuan-shan wrote Annotation of Zhaung-zi,to show his thought about the ways of external kings through Zhuangzi’s conception.
I discussed Wang’s theories of “qi” and “heaven”, and Zhuangzi’s idea of “walking two ways”,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thought of the ways of external kings in Annotation of Zhaung-zi. In Wang’s view, the world is composed exclusively of “qi”, without creator or executer ; the heaven is nothing but spontaneity, and spontaneity means no necessity. He claims that the rulers of people should learn from heaven; for example, they must not insist on a certain theory as truth and force the people to follow it, but should let everything go its own natural way.
In this mode of governance, let numerous things could be “self-realized”; there is no forced oppression and things are able to become themselves. Through this kind of political practice, wise rulers could let all things obtained satisfaction. Wang’s reasons of “learning from heaven” are that there is spontaneous order in the world, and humanrational knowledge is limited.
There are also the concepts of “humanrational knowledge is limited”and “spontaneous order” in F. A. Hayek’s theory, so I compare Hayek’s throught to Wang’s.
參考文獻

一、典籍注疏

(漢)司馬遷,1963,《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版3刷。
(唐)韓愈(著),馬其昶(校釋),1986,《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1刷。
(宋)朱熹(著),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9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初版。
(明)憨山德清,2004,《老子道德經憨山註/莊子內篇憨山註合刊本》,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初版5刷。
(明)焦竑(著),李劍雄(點校),1999,《澹園集》上冊,北京:中華書局,初版。
(明)王船山,《船山全書》,1992,長沙:嶽麓書社,初版。
(明)黃宗羲(著),沈善洪(主編),2005,《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初版。
(明)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2006,《日知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
(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1989,臺北市:世界書局,12版。

二、近人專著(依姓名筆畫排序)

Eamonn Butler(著),王巧玲、陳葉盛(譯),2009,《解讀亞當•斯密》(Adam Smith-A Primer),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初版1刷。
F.A.哈耶克(著),馮克利(譯),2000,《經濟、科學與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初版1刷。
F.A.哈耶克(著),鄧正來(譯),1997,《自由秩序原理》上,北京:三聯書店,初版1刷。
F.A.哈耶克(著),鄭正來(譯),2003,《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北京:三聯書店,初版1刷。
Karl Popper(著), 王淩霄(譯),2004,《二十世紀的教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初版1刷。
大衛•鮑茲(著),陳青藍(譯), 2009,《古典自由主義》(Libertarianism),北京:同心出版社,初版1刷。
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涌(編),李慶(譯), 2007,《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
王邦雄,1991,《人人身上一部經典》,臺北市:漢光文化事業,初版。
王叔岷,1999,《莊子校詮》,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3版。
王曉毅,2006,《郭象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1刷。
石元康,2000,《當代西方自由主義理論》,上海:三聯書店,初版1刷。new window
朱漢民,2011,《玄學與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研究》,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初版。new window
江宜樺,2001,《自由民主的理路》,臺北市:聯經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池田知久(著),王啟發•曹峰(譯), 2009,《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初版1刷。
牟宗三,1973,《政道與治道》,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再版。new window
牟宗三,1984,《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市:學生書局,再版。
牟宗三,1989,《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修訂8版。
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三冊),臺北市:正中書局,臺初版8刷。new window
何信全,2005,《哈耶克自由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1刷
余英時,2004,《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文化,初版。
吳怡,2001,《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市:三民書局,初版2刷。
呂士朋,2006,《明代史》,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初版。
呂思勉,1986,《經子解題》,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4版。
何佑森,2009,《儒學與思想──何佑森先生論文集•上冊》,臺北市:臺灣大學,初版。
宋剛(譯),畢來德(J. F. Billeter)(著),2009,《莊子四講》,北京:中華書局,初版。
李存山,1990,《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
狄百瑞(著),李弘祺(譯),2008,《中國的自由傳統》,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初版1刷。
亞當•斯密(著),蔣自強等(譯),1999,《道德情操論》,北京:商務印書館,北京初版3刷。
周兵,2006,《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初版。
周群振等,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內聖篇》,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
季蒙,2005,《主思的理學──王夫之的四書學思想》,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初版1刷。
林安梧,2003,《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初版。new window
林安梧,1987,《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金春峰,1998,《朱熹哲學思想》,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new window
施建生,2010,《亞當•斯密》,臺北市:天下文化,初版。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徐復觀,1988,《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9版。
徐復觀,1988,《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初版10刷。new window
高柏園,1992,《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張永儁,1988,《二程學管見》,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張立文,1997,《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人道篇》,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張立文(編),1990,《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初版1刷。
張立文,1998,《朱熹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1刷。
張立文,2001,《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初版1刷。
張立文,2001,《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修訂版。
張立文,2002,《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初版。
張灝,1989,《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new window
梁啟超,1976,《諸子考釋》,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臺5版。
莊耀郎,2002,《郭象玄學》,臺北市:里仁書局,修訂版2刷。new window
許冠三,1981,《王船山的致知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初版。
陳來,2000,《朱子哲學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初版。
陳來,2004,《宋明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初版。
陳來,2010,《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初版1刷。
陳鼓應,1987,《莊子今注今譯》,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8版。
陳鼓應,2008,《老莊新論》,北京:商務印書館,初版。new window
陳鼓應(主編),1998,《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北京:新華書店,初版。
陳榮捷(編著),黃俊傑(校閱),2003,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下),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初版。new window
陳榮捷,1988,《朱子新探索》,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初版。new window
陳榮捷,1988,《朱學論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增訂再版。new window
陳榮捷,1990,《朱熹》,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new window
陳榮捷,1994,《中國哲學論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初版。new window
陳榮捷,2004,《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初版。new window
陳遠寧,1992,《中國古代政治觀的批判總結──王船山政治觀研究》,湖南:湖南出版社,初版1刷。
陳贇,2007,《回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版。
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三卷,臺北市:三民書局,增訂8版。
嵇文甫,1987,《王船山學術論叢》,臺北市:谷風出版社,初版。
曾昭旭,2008,《王船山哲學》,臺北市:里仁書局,里仁初版。new window
曾振宇,2003,《中國氣論哲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初版2刷。
湯一介,1987,《郭象與魏晉玄學》,臺北市:谷風出版社,繁體翻印版。
湯一介,1999,《郭象》,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程兆熊,1985,《道家思想》,臺北市:明文書局,初版。
愛蓮心(著),周熾成(譯),2004,《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初版1刷。
楊儒賓•祝平次(編),2005,《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初版。
熊琬,1985,《宋代理學與佛教之探討》,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new window
熊鐵基•劉固盛•劉韶軍,2003,《中國莊學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初版1刷。
蒙培元,1990,《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
劉述先等,1991,《當代新儒學論文集──外王篇》,臺北:文津出版社,初版。
劉述先,1982,《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初版。
蔣義斌,1988,《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初版。
蔡明田,1974,《莊子的政治思想》,臺北市:牧童出版社,初版。
鄧正來,1998,《自由與秩序》,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初版。
蕭振邦,2009,《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新北市: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修訂版。new window
蕭萐父•許蘇民,2007,《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2刷。
賴賢宗,2001,《體用與心性──當代新儒家哲學新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初版。new window
錢穆,1991,《莊老通辨》,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鍾泰,2002,《莊子發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
蘇新鋈,1980,《郭象莊學平議》,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初版。
饒宗頤,1996,《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初版。

三、學位論文(依畢業年度排序)

潘清芳(研撰),戴璉璋(指導),1984,《二程哲學思想探賾》,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鍾彩鈞(研撰),何佑森(指導),1990,《二程聖人之學研究》,臺北市: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張德麟(研撰),陳問梅(指導),1994,《程伊川心性學之研究》,臺北市: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松柏(研撰),陳榮波(指導)1996,《憨山禪學之研究--以自性為中心》,臺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張靜婷(研撰),林安梧(指導),1999,《王船山〈尚書引義〉政治實踐問題之研究》,桃園市: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治瑛(研撰),周虎林(指導),2001,《王船山宋論之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章錫(研撰),曾昭旭(指導),2001,《王船山禮學研究:以兩端一致論為研究進路》,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邱茂波(研撰),楊祖漢(指導),2002,《從「內聖外王」論莊子哲學及其重要詮釋》,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政揚(研撰),陳榮波(指導),2003,《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莊凱雯(研撰),江乾益(指導),2003,《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研究──由心性論到知人之學》,臺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周芳敏(研撰),董金裕(指導),2004,《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臺北市: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恆源(研撰),周虎林(指導),2004,《王船山歷史哲學研究》,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施盈佑(研撰),徐聖心(指導),2005,《王船山莊子學研究──論「神」的意義》,臺中市: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龍川(研撰),岑溢成(指導),2005,《王船山「乾坤並建」理論研究》,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啟文(研撰),林安梧(指導),2005,《王船山「兩端而一致」之思維的辯證性及其開展》,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雪花(研撰),林朝成(指導),2005,《非常的行旅──〈逍遙遊〉在變世情境中的詮釋景觀》,臺南市: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佳銘(研撰),曾春海(指導),2006,《朱子理氣論在儒家形上體系中的定位問題》,臺北市︰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李雅嵐(研撰),蕭振邦(指導),《《莊子》,2008,「內聖外王」說疑義商榷》,臺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松源(研撰),張元(指導),2008,《經義與史論──王夫之〈春秋〉學研究》,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文遠(研撰),楊祖漢(指導),2008,《論船山「氣論」思想在天人、歷史之學上的開展與特色》,桃園市: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曾文瑩(研撰),曾昭旭(指導),2008,《鼎革之際的船山義理學》,桃園市: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鍾芳姿(研撰),曾春海(指導),2008,《郭象《莊子注》的詮釋理路──以〈逍遙遊〉和〈齊物論〉為核心》,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淑芬(研撰),陳郁夫(指導),2009,《船山老子衍析評》,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余姒倩(研撰),曾昭旭‧楊祖漢(指導),2009,《郭象《莊子注》的思想體系》,桃園市: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劉毅鳴(研撰),楊祖漢(指導),2011,《王船山史論研究──以政治為核心的探索》,桃園市: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林書漢(研撰),鄭吉雄(指導),2012,《王夫之《讀通鑑論》、《宋論》理勢觀研究》,臺北市: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黃德芳(研撰),陳文團(指導),2012,《卡爾•波普論民主與自由》,臺北市: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四、期刊及會議論文(依姓名筆劃排序)

方立天,1993/01,〈讀王船山有關佛教著作述所見〉,收入《王船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56-61。
尤惠貞,2007/04,〈牟宗三先生對於儒佛之辨析──從《佛家體用義之衡定》談起〉,《鵝湖月刊》382期,頁3-16。new window
王欽賢,2006/05,〈從密契主義觀點來看孔子之天道與仁道觀〉,《鵝湖月刊》第371期,頁23-33。new window
王慧茹,2006/03,〈王船山「正統論」的理解與思索——以〈船山對傳統史觀的批判〉及〈「正統論」的瓦解與重建〉二文為核心〉,《國文天地》250期,頁27-32。
王樾,2002/12,〈歷史發展中的天人關係──對王船山史論中理勢關係之省思〉,《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13期,頁31-51。
古偉瀛,1988/07,〈顧炎武經世思想的特色〉,《臺大歷史學報》第14期。
安載皓,2004/02,〈船山道器論淺析〉,《儒教文化研究》第4期,頁83-98。
朱伯崑,1992/11,〈談宋明理學中的體用一原觀〉,《中國哲學史》創刊號。
余敦康,1996,〈程頤的經世外王之學〉,《孔子研究》第42期,頁38-48轉頁49。
吳明,2010/03,〈從佛教體用義之衡定看唐、牟之分判儒佛〉,《新亞學報》28期,頁89-109。
呂慧鈴,2011/07,〈王弼《老子注》之「體用」義探析──兼論與崇本舉末、崇本息末之理論關係〉,《有鳳初鳴》年刊第7期,頁101-114。new window
李世榮,2006,〈簡單了解海耶克:論海耶克思想體系的自由與規則〉,《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9期。
李彥儀,2007/08,〈對程伊川思想的再理解〉,《哲學與文化》399期,頁153-175。new window
李浚植,2007/08,〈王船山之天理人欲觀〉,《孔孟月刊》539-540期,頁32-37。
沈享民,2010/02〈批判檢視朱熹對老子哲學的理解──對陳榮捷的詮釋的一個考察〉,《東吳哲學學報》第21期,頁81-103。new window
汪惠娟,2007/08,〈王船山「道器為一」形上思想之管見〉,《哲學與文化》399期,頁69-84。
周芳敏,2009/06,〈王弼「體用」義詮定〉,《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6卷第1期,頁161-201。new window
林文彬,2004/06,〈王船山援莊入儒論〉,《興大人文學報》34(上)期,頁223-246。
林文彬,2006/01,〈王船山《老子衍》義理淺析〉,《興大中文學報》第18期,頁53-71。
林文彬,2007/12,〈郭象足性逍遙的聖人說試析〉,《興大中文學報》第22 期,頁327-338。new window
林安梧,1998/03,〈三論「道的錯置」──中國政治哲學的根本問題〉,《鵝湖月刊》第273期,頁19-34。new window
林安梧,2006/12,〈中西哲學會通之「格義」與「逆格義」方法論的探討──以牟宗三先生的康德學與中國哲學研究為例〉,《淡江中文學報》第15期(臺北市:淡江大學中文系),頁95-116。new window
林采佑,1996,〈略談王弼體用範疇之原義〉,《哲學研究》第11期,頁30-36。
林安梧,2002/01,〈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鵝湖月刊》319期,頁16-30。
祁志祥,2006/03,〈郭象美學:「任性」而「自得」〉,《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2期,頁85-89。
邱敏捷,2000/12,〈陽明心學與禪學的「體用」問題〉,《哲學與文化》319期,頁1157-1168轉1198。new window
侯潔之,2005/12,〈由道器之辨論王船山證立形而上的進路〉,《國文學報》第38期,2005年12 月,頁31-57。
侯潔之,2006/09,〈王船山乾坤並建的義涵及倫理向度〉,《中國學術年刊》第28期,頁35-60。
胡勇,2012/10,〈有無、本末與體用:王弼經典詮釋中的哲學創造〉,《國立臺灣大 學哲學論評》第44期,頁149-194new window
唐端正,2002/08,〈郭注〈齊物論〉糾謬――論天籟、真宰、道樞、環中、天鈞、 兩行〉,《鵝湖月刊》第326期,頁21-25。new window
孫華璟,2007/12,〈論王夫之《老子衍》中的經典詮釋〉,《臺北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42期,頁87-119。
耿紀平,2000/11,〈略論宋代莊學的「儒學化」傾向〉,《中州學刊》120期,頁45-48。
張永儁,1982/01,〈二程先生「闢佛說」合議〉,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5期,頁203-251。new window
張永儁,1982/05,〈宋儒「闢佛」經緯談〉,中國佛教第26卷第8期,頁5-16。
張永儁,1992/05,〈朱熹哲學思想之方法理論及實際運用〉,《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籌備處,5月初版)。
張亨,1996/06,〈朱子的志業--建立道統意義之探討〉,《臺大中文學報》第5期,頁31-80。new window
張德麟,1994/06,〈程伊川心論之省察〉,《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2期,頁69-86。new window
張德麟,1995/08,〈程伊川的修養論〉,《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13期,頁13-32。new window
張學智,2004,〈王夫之衍《老》的旨趣及主要方面〉,《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頁70-78。
莊元輔,2011/06,〈試論張載「太虛即氣」意涵「體用」之義〉,《當代儒學研究》第10期,頁47-81。new window
許宗興‧李光泰,2013/01,〈朱子「形上」義析論及其反省〉,《華梵人文學報》第19期,頁83-123。new window
陳允成,1998/06,〈試論王船山先生之經世思想〉,《臺中商專學報》第30期,頁175-181。
陳文章,1997/05,〈莊子寓言之工夫型態與境界型態(上)──兼比較憨山、郭象、宣穎陳壽 昌之注解〉,《鵝湖月刊》第263期,頁1-10。new window
陳文章,1997/06,〈莊子寓言之工夫型態與境界型態(下)──兼比較憨山、郭象、宣穎陳壽昌之注解〉,《鵝湖月刊》第264期,頁26-32。new window
陳育民,2007/03,〈老子論「天道」與「人道」的關係〉,《屏東教育大學學報》第26期,頁343-364。
陳幸永,2004/12,〈王船山之人性觀點〉,《人與社會》第2期,頁97-117。
陳金木,2003,〈程伊川「性即理」說析論〉,《國文學誌》第7期,頁205-226。
陳郁夫,1987,〈船山對禪佛的闢評〉,《師大學報》第32期,頁263-297。
陳弱水,1981,〈「內聖外王」觀念的原始糾結與儒家政治思想的根本疑難〉,《史學評論》第3期,頁79-116。
陳啟文,2006/03,〈船山「道」「器」兩端之分說及其統一〉,《鵝湖月刊》369 期,頁35-42。
陳啟文,2006/06,〈實踐的詮釋:王船山「化天之天為人之天」的理解〉,《國文學報》第39期,頁139-165。new window
陳復‧陳正凡,2010/05,〈論唐君毅對王陽明心學的詮釋與評價〉,《哲學與文化》432期,頁85-106。new window
陳祺助,2005,〈論王船山氣論的義理特色──與傳統主要氣論之說比較〉,《鵝湖學誌》第35期,頁103-147。new window
陳祺助,2005/05,〈王船山「乾坤並建」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天道論涵義〉,《鵝湖月刊》359期,頁22-31。new window
陳祺助,2007/09,〈王船山論本體「純然一氣」下的氣之「體」、「用」關係及其涵義〉,《興大人文學報》卷39,頁45-77。
陳祺助,2009/06,〈王船山氣論系統中「性體」觀念的涵義及其理論價值〉,《淡江中文學報》第20期,頁93-128。new window
陳鼓應,2004,〈王弼體用論新詮〉,《漢學研究》第22卷第1期,頁1-10。new window
陳憲猷,2001,〈《周易外傳》對老子「道」的批評〉,《船山學刊》第1 期,頁21-24。
陳贇,2001/03,〈形而上與形而下:以隱顯為中心的理解──王船山道器之辨的哲學闡釋〉,《清華學報》第31卷第1-2期,頁37-65。new window
陳贇,2001/09,〈宋明儒學中理一分殊的觀念──以王船山為中心的闡釋〉,《孔孟學報》第79期,頁191-221。new window
陳贇,2002/12,〈王船山理氣之辨的哲學闡釋〉,《漢學研究》第41期,頁249-274。new window
曾昭旭,1991/11,〈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從王陽明到王船山〉,《鵝湖月刊》,第197期,頁1-7。new window
黃儀冠,2000/09,〈論程伊川格物窮理之說〉,《哲學與文化》316期,頁889-899轉903。new window
黃麗頻,2006/05,〈船山《老子衍》論老子缺失之省察〉,《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第37卷第1期,頁17-40。
楊立華,2005/08,〈詮釋中的道說──評陳來:《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二十一世紀》第90期,頁152-155。
楊祖漢,1994/06,〈「體用不二」與體證的方法〉,《鵝湖月刊》第228期,頁2-6。new window
楊祖漢,2007/06,〈心學的經典詮釋〉,《興大中文學報》第21期,頁59-81。new window
楊祖漢,2010/03,〈比較牟宗三先生對天臺圓教及郭象玄學的詮釋〉,《新亞學報》28期,頁203-221。
楊祖漢,2012/12,〈牟宗三先生的朱子學詮釋之反省〉,《鵝湖學誌》第49期,頁185-209。new window
楊儒賓,2007/06,〈檢證氣學──理學史脈絡下的觀點〉,《漢學研究》第25卷第1期,頁247-281。new window
楊儒賓,2011/12,〈從體用論到相偶論〉,《清華中文學報》第6期,頁31-80。new window
趙中偉,1996,〈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程頤工夫論探析〉,《輔仁國文學報》第12期,頁167-200。new window
劉昌佳,2001/12,〈王船山的「以物為師」論〉,《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頁41-60。
劉笑敢,2007,〈「反向格義」與中國哲學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詮釋為例〉,收入《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一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0-36。
蔡仁厚,1993/09,〈從「理、心、氣」的義蘊看船山思想的特色〉,《中國文化月刊》,頁34-45。
鄧克銘,2004/12,〈王陽明心學中之「無心」的意義〉,《鵝湖學誌》第33期,頁101-148。new window
盧瑞鍾,2009/06,〈孔子的天道論與人性論新探──一個社會生物學的考察〉,《國家發展研究》第8卷第2期,頁115-143。new window
賴文遠,2011/06,〈船山對朱子論「知言養氣」的理解與批判〉,《當代儒學研究》第10期,頁123轉125-144。new window
謝如柏,2012/12,〈罔然無心與真性逍遙--郭象的心性理論〉,《臺大中文學報》 39期,頁71-104。new window
顏國明,2001/09,〈朱子闢老子平議──以「老子即楊墨」與「老子是權謀法術」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14期,頁365轉367-397。new window
譚忠誠,2009/10,〈王船山的「辟佛」與「傳佛」〉,《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5期,頁6-12。
譚明冉,2005/10,〈莊子、王夫之逍遙觀之異同〉,《哲學與文化》第377期,頁171-181。new window
嚴壽澂,1999/09,〈莊子、重玄與相天──王船山宗教信仰述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5期,頁389-430。new window
嚴壽澂,2004/01,〈「兩行」與治道——讀王船山《莊子解》〉,《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5卷第1期。
五、英文文獻(依作者姓名英文字母次序)

Berlin, Isaiah, 1969, Four Essays on Liberty,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yek, F.A., 1948,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Hayek, F.A., 1960,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Hayek, F.A., 1973, 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Hayek, F.A., 1988, 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 NY: Routledge Publishing.
Hayek, F.A., 1994, The Road to Serfdo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opper, Karl, 2013,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che III, George, 1976, “ The Relevance of Friedrich A. Hayek” in Fritz Machlup, ed., Essays on Hayek,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Smith, Adam, 1833,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London:Edinburgh.
Smith, Adam, 1994,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edited by Cannan, E., New York: The Modern Library Random Hous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