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如何前衛?--李仲生的現代繪畫策略與戰後臺灣美術方法論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白適銘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Pai, Shih-mi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95
頁次:頁4-35
主題關鍵詞:李仲生王白淵新藝術現代繪畫運動正統國畫論爭前衛藝術戰後臺灣美術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
  • 點閱點閱:82
戰後台灣,長久處於世界邊緣,復因戒嚴、政治思想箝制所造成的封閉社會狀態,導致藝術的發展遲滯不前,藝術家面臨「世界化」與「中國化」二元矛盾的選擇,將如何突破重圍,開創出先進、前衛並與世界同步之現代藝術?同時,在1950年代初期,因為歷史矛盾、中國文化中心主義偏見所造成的正統國畫論爭,消耗了戰後台灣藝術界的能量至鉅,相互排斥、對立、攻訐的情況屢見不鮮。在諸種有關台灣∕中國戰後美術「決定論」的爭議中,間接導出取法西方前衛藝術以建立現代中國畫新貌之話題。自此以往,「前衛對傳統」、「西方對東方」等新舊文化之爭之論說,因風起雲湧地充斥於當時的美術社會,這些爭論,均不同程度地牽涉到戰後另一波美術「現代化」可能出路之問題。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參與論爭者為追本溯源,開始對包含歐、美、日等「世界美術」之歷史、現狀進行探索,企圖尋找融合「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策略與可能方法,在創作實踐及思維論辯上,均呈現逐漸朝向美術史溯源的特殊「美術史化現象」。以上諸問題,與被稱為台灣∕中國「現代繪畫先驅」的李仲生具有密切關連,探討其一生對現代繪畫、前衛藝術或抽象藝術發展之理論思辨、史觀及實踐過程,實有助於理解戰後台灣美術史建構之困境以及「現代繪畫運動」之發展歷程。
期刊論文
1.蕭瓊瑞(20110700)。起步/奠基/發展--臺灣美術研究的回顧與現況。臺灣美術,85,68-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瓊瑞(20110100)。臺灣美術.百年風華。臺灣美術,83,4-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樹升(20070700)。現代性的開展(1945~1969)--戰後至70年代以前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臺灣美術,69,44-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51)。中國畫與日本畫。新藝術,1(4),76-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19890500)。來臺初期的李仲生(1949-1956):第二單元寫作生活。現代美術,24,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仲生(19520801)。「畫因」淺說。技與藝,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仲生(19660301)。戰後繪畫的新趨向--反傳統的現實回歸。前衛,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仲生(1979)。論現代繪畫。雄獅美術,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惺嶽(19841000)。咖啡館裡的繪畫運動家:從李仲生之死回溯繪畫現代化運動。雄獅美術,164,165-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勤(19840900)。給青年藝術工作者的信(17):中國現代藝術導師李仲生。藝術家,19(4)=112,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賢文、張建隆(19841000)。從李仲生到異度空間展:談中國現代繪畫的拓展。雄獅美術,164,6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惺嶽(19840900)。咖啡館裡的繪畫運動家:李仲生。雄獅美術,163,107-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呂清夫(19840900)。古風的前衛:寫在李仲生紀念展之前。聯合月刊,38,9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仲生(1954)。西洋繪畫近代後期的開端。新藝術,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仲生(19560716)。趨向單純表現的近代西洋畫。中國一周,325,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仲生(199209)。作風。炎黃藝術,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蕭瓊瑞(19881200)。來臺初期的李仲生(1949-1956):第一單元教學生活。現代美術,22,4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里法(19821000)。從沙隆、畫會、畫廊、美術館:試評五十年來臺灣西洋繪畫發展的四個過程。雄獅美術,140,3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蕭瓊瑞(19910100)。李仲生的最後活動與思想--兼論其「隱居」生活的意義。臺灣美術,3(3)=11,5-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白淵(19460210)。在臺灣歷史之相剋。政經報,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蕭瓊瑞(19910400)。李仲生的最後活動與思想--兼論其「隱居」生活的意義。臺灣美術,3(4)=12,9-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白淵(195503)。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文物,3(4),16-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伯欣(20011200)。何謂「東方」?--戰後臺灣美術批評意識的一個初步考察(1950-1960年代)。現代美術學報,4,105-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蕭瓊瑞(1951)。一九五○年臺灣藝壇的回顧與展望。新藝術雜誌,1(3),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英德(2001)。台灣美術百年:尋求自我身分所面對的困境。台灣美術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瓊瑞(2013)。重探戰後台灣美術的分期。世代.分期.個人風格--戰後台灣美術發展學術研討會。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玉華(2001)。李仲生在台創作之探討-由在台文稿及作品探討其繪畫觀念(碩士論文)。國立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淑芬(2008)。臺灣現代繪畫先驅--李仲生藝術教育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孟潔(2011)。李仲生藝術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陶文岳(2009)。抽象.前衛.李仲生。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台灣美術館(2006)。李仲生與台灣現代繪畫之發展。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孟晉(2011)。日本現代主義思潮在戰後台灣美術--關於李仲生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及現代繪畫思想。台中市:國美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仲生(198404)。中國現代繪畫運勳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2013)。戰後台灣美術史。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東山(20050000)。臺灣美術批評史。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仲生(19480819)。十九屆台陽美展觀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仲生(19500723)。藝術與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91120)。記者會記實--藝術縱橫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文潭(19791211)。與李仲生先生談前衛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文潭(19791212)。與李仲生先生談前衛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仲生(19800410)。答劉文潭教授「與李仲生談前衛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仲生(19540318)。西洋繪畫的新時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仲生(19551006)。法國的古典派和寫實派繪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仲生(19561018)。法國的美術展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仲生(19800102)。我在台北舉行畫展的經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明賢(2004)。戰後台灣現代美衛的風貌。撞擊與生發: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 (1945~1987)。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仲生(1994)。李仲生生平及寫作年表。李仲生文集。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英哲(1997)。戰後初期台灣文化再構築(一九四五〜四七)--戰前の教育は台灣人を「奴隸化」したか。阿賴耶順宏.伊原澤周兩先生退休記念論集--アジアの歷史と文化。東京都: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英哲(1999)。文化再構築に対する台灣知識人の反応。台湾文化再構築1945-1949の光と影--魯迅思想受容の行方。埼玉県:創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1991)。李仲生畫室與東方畫會之成立。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台灣之發展(1945-1970)。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東山(2005)。台灣美術中的李仲生主義。現代與後現代之間--李仲生與台灣現代藝術。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仲生。我反傳統.我反拉丁。李仲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位政(1984)。我的老師--李仲生。現代繪畫先驅李仲生。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瓊瑞(2004)。在激進與保守之間--戰後臺灣現代藝術發展的重新檢視(1945-1983)。正言世代:臺灣當代視覺文化。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