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現代雕塑的先鋒團體--「五行雕塑小集」的發展與貢獻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林振莖
作者(外文):Lin, Chen-chi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97
頁次:頁16-39
主題關鍵詞:雕塑朱銘楊英風臺灣美術五行雕塑小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69
若「五月」與「東方」畫會是六○年代兩支鮮明的現代繪畫團體。那麼「五行雕塑小集」則是七○年代不可忽視的現代雕塑團體。其不僅突破全省美展發展出的主流風格,對後輩雕塑家的影響也非常深遠。 本文希望透過田野調查、訪談,以及耙梳歷史資料,重新尋找這段幾乎被人遺忘的雕塑團體的發展歷史,並分析這個團體在臺灣雕塑發展上的貢獻與影響。
期刊論文
1.(197402)。美術圈。雄師美術,36,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遠(197505)。五行彫塑展觀感。雄獅美術,51,6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雄獅美術(197505)。雕塑塑問題座談。雄獅美術,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以珞(201401)。敞域--朱銘與楊英風的相生共鳴。朱銘美術館季刊,56,1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明賢(20130100)。戰後臺灣雕塑的發展--以省展為例。臺灣美術,91,5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陌塵(1973)。從西方現代雕塑到中國雕塑的展望。雄獅美術,3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怡孜(201301)。伊通25歲雕塑五行展-25位藝術家協力跨年。典藏投資,63,74-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水萍(19931100)。臺灣戰後雕塑的破與立。雄獅美術,273,2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水萍(19931200)。臺灣戰後雕塑的破與立。雄獅美術,274,5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銘美術館(2014)。雕塑朱銘:朱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藝術館與朱銘美術館合作籌辦 (會議日期: 3月1日)。香港藝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瓊瑞(200910)。楊英風全集第22卷:工作札記。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曼華(2010)。獅吼--《雄獅美術》發展史口述訪談。臺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台基(1984)。國内藝術家聯展專輯。臺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陵藝術中心。金陵藝術中心。臺北:金陵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2008)。楊英風全集第17卷:研究集II。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瓊瑞(2011)。楊英風全集第28卷:年譜。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瓊瑞(2011)。楊英風全集第29卷:史料與圖片I。臺北:藝術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瑛瑛(20030000)。臺灣前衛:六〇年代複合藝術。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朱銘美術館研究部(20130410)。李再鈐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金山李宅訪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銘美術館研究部(2012)。1970年代臺灣雕塑發展--謝楝樑先生訪問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銘美術館研究部(20130117)。朱銘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金山朱銘美術館訪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銘美術館研究部(20140517)。周鍊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三峽北大特區古典玫瑰園餐廳訪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銘美術館研究部(20140107)。董振平先生訪問紀錄--臺北秋惠文庫訪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銘美術館研究部(20131105)。蕭長正先生訪問紀錄--臺北金山蕭長正工作室訪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銘美術館研究部(20120401)。970年代臺灣雕塑發展研討會,2012年4月1日於臺灣師範大學國際會議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長華(19750325)。五行雕塑小集展覽塑膠袋棉手套搶眼觀眾能不能接受議論紛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90420)。呦呦藝苑籌組中華雕塑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00415)。國際藝術節海外畫家聯展,今天結束雕塑作品在榮星花園展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90306)。現代雕塑展,廿五日舉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700809)。現雕塑學會,正籌組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10419)。傳播站:雕塑學會成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90130)。楊英風等二十餘人,組成呦呦藝苑,展出陳故副總統銅像模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90325)。慶祝美術節,台大舉辦專題演講,全省教員美展揭幕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00322)。雕刻家海外畫家攝影家聯手,視覺藝術大展廿九揭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20909)。藝術走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731115)。藝術走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730918)。藝術走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721010)。藝術走廊:煙壺摺扇碑帖特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690412)。呦呦藝苑邀請朱銘參與座談會(朱銘文獻典藏編號0101001001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690909)。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朱銘參與第一届雕塑展覽會(朱銘文獻典藏編號0102002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690812)。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朱銘參與當前雕塑藝術問題座談會(朱銘文獻典藏編號0102002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小凌(19831217)。「雕」原創性「塑」生命力,沈寂八年•「五行」復甦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怡真(19750312)。十條漢子塑造的十個世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長華(19800316)。邱煥堂醉心陶藝,英文教授卻與泥土結了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文怡(19750312)。化腐朽為神奇,變廢物成珍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兆賢(2008)。「內」「外」合--視覺界限的探索。五行雕塑小集1986。高雄市:金陵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再鈐(2008)。二十世紀臺灣現代雕塑的時空背景。鐵屑塵土雕塑談•李再鈐八十文鈔。臺北市: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再鈐(2008)。序。五行雕塑小集1986。高雄市:金陵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再鈴(1975)。展序。五行彫塑小集,75年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再鈴(1983)。展序。五行雕塑小集,83年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平猷(2001)。從三界四食的角度來欣賞先師楊英風教授。人文、藝術與科技:楊英風紀念文集。新竹市:交大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英風(1986)。隨自然演化的腳步而創作。五行雕塑小集1986。高雄市:金陵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瓊瑞、傅朝卿(2011)。新時代的版畫、雕塑與建築。中華民國發展史:文學與藝術。臺北市:政大: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