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明代宮廷演劇--以《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教坊劇為討論範圍
書刊名: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作者:林立仁
作者(外文):Lin, Li Je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2
頁次:頁117-158
主題關鍵詞:明代宮廷演劇教坊劇趙琦美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孤本元明雜劇The operation of drama in palaceJiao Fang JuZhao Qi MeiMo Wang Guan Chao Jiao Ben Gu Jin Za JuGu Ben Yaun Ming Za J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8
  • 點閱點閱:50
期刊論文
1.劉士義(2012)。教坊、鐘鼓司、樂戶與青樓。船山學刊,2012(1),158-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陶慕寧(1999)。明教坊演劇考。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6),106-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影(2005)。論明教坊編演本雜劇。藝術百家,2005(5)=85,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影、韋春喜(2006)。論朱有燉與明教坊演劇。四川戲劇,2006(5),5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莉、鄒代蘭(2008)。淺談明代宮廷演劇機構-鐘鼓司與教坊司。四川戲劇,3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志忠(2012)。明代宦官演戲劇目暨內府本作者考略。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60,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海軍(2007)。趙琦美校勘雜劇之功及對戲曲文學發展的貢獻--論孫楷第說趙琦美於脈望館雜劇校勘無功說。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8(4),4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占鵬(2012)。《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整理研究述評。綿陽師範學院學報,31(3),7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爽(2013)。明代藏書家趙琦美研究評述。黑龍江史志,2013(15),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爽(2013)。《脈望館書目》淺析。圖書館界,2013(4),21-2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智莉(20040900)。誠齋雜劇的歷史定位--以宗教劇的承繼、創新與影響為討論。民俗曲藝,145,39-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莉、鄧衛新(2008)。明宮廷雜劇的科諢藝術。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6(2),8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俐瑩(1997)。明初南北曲流行概況及其變革之探討(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立仁(2004)。明代嘉隆間戲曲三論(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莉(2008)。明代宮廷雜劇研究--以《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為中心(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長松純子(2009)。明代內府本雜劇研究(博士論文)。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千紅亮(2010)。明內府本雜劇創作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曾永義(1979)。明雜劇概論。台北:學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元度(1974)。孤本元明襍劇。台南:平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萬鼐(1979)。全明雜劇。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子方(19980000)。明雜劇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子方(2003)。明雜劇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廷玉(1975)。明史。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沈德符、黎欣(1998)。萬曆野獲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渭(1982)。南詞敘錄。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良俊(1982)。曲論。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漁(1979)。閒情偶寄。臺北:長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開先(1997)。張小山小令後序。李中麓閒居集.序文六之一百四。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起元(1997)。十四樓。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永義(19970000)。明代帝王與戲曲。論說戲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安祈(1986)。明傳奇的演出場合及劇場形製。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安祈(1986)。明代劇團之類別與組織。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歐陽修、宋祁(1975)。志第三十八百官三。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端臨(1987)。樂考十九.俗樂部.女樂。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龍文彬(1956)。樂上。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影(2007)。明代教坊制度。歷代教坊與演劇。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若愚(1976)。內府衙門職掌。酌中志。臺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影(2007)。明代教坊與演劇。歷代教坊與演劇。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94)。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中華文明史。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韓大成(1991)。城市的作用。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鳳書(2001)。明代的私家藏書。中國私家藏書史。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振鐸(2006)。劫中得書續記。劫中得書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晗(1981)。江蘇藏書家史略。江浙藏書家史略。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錢謙益(1985)。刑部郎中趙君墓表。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鄭騫(1972)。孤本元明雜劇讀後記。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82)。無名氏作家作品。明雜劇考。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季烈(1974)。《孤本元明襍劇》提要。孤本元明襍劇。台南:平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曾永義(1986)。中國古典戲劇的特質。中國古典戲劇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曾永義(1992)。元雜劇體製規律的淵源與形成。參軍戲與元雜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鄭騫(1972)。元雜劇的結構。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驥德(1982)。論插科第三十五。曲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安祈(1986)。科介與砌末。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安祈。明雜劇的演出場合與舞臺藝術。明代戲曲五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