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出土秦漢法律文獻中的「庶人」
書刊名:法制史研究
作者:詹今慧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 Chin-hu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0
頁次:頁1-31
主題關鍵詞:庶人士伍罪囚奴婢身分shù rénCommon personshù wǔSoldierCriminalSlaveIdent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6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于振波(20041200)。「筭」與「事」--走馬樓戶籍簡所反映的算賦和徭役。漢學研究,22(2)=45,189-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世虹(2002)。張家山二年律令簡所見漢代的繼承法。政法論壇,20(5),9-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夢家(1954)。西周文中的殷人身分。歷史研究,1954(6),85-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學勤(1993)。《奏讞書》解說。文物,1993(8),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珊(2014)。山西絳縣橫水M2出土肅卣銘文初探。文物,2014(1),5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學勤(1995)。《奏讞書》解說。文物,1995(3),37-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振紅(2010)。徭、戍為秦漢正卒基本義務說--更卒之役不是「徭」。中華文史論叢,97,331-362+397-3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彥輝(2003)。從張家山漢簡看西漢時期私奴婢的社會地位。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202,13-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紹侯(2004)。論漢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壞。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4(1),3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子今(2008)。兩漢社會的「小男」、「小女」。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3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愛清、王光偉(2004)。試論張家山漢簡中的私屬。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4(2),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利(2010)。「庶人」考論。社會科學家,2010(10),3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學勤(2014)。絳縣橫水二號墓卣銘釋讀。晉陽學刊,2014(4),144-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邢義田(19970900)。尹灣漢墓木牘文書的名稱和性質--江蘇東海縣尹灣漢墓出土簡牘讀記之一。大陸雜誌,95(3),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甘泉(1962)。說庶人的身分。光明日報.史學專刊,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耿慧玲(19800000)。由居延漢簡看大男大女使男使女未使男未使女小男,小女的問題。簡牘學報,7,249-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袁延勝(2008)。天長紀莊木牘〈算簿〉與漢代算賦問題。中國史研究,2008(2),105-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曹旅寧(2007)。秦漢法律簡牘中的「庶人」身份及其法律地位。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3),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曹驥(2013)。秦漢簡中的「公卒」和「庶人」。唐都學刊,2013(7),4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槃(19470000)。漢晉遺簡偶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6,309-3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陶安(2012)。秦漢律「庶人」概念辯正。簡帛,2012(7),265-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振紅(2011)。從出土「算」、「事」簡看兩漢三國吳時期的賦役結構--「算賦」非單一稅目辨。中華文史論叢,101,35-58+397-3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海年(1978)。秦漢「士伍」的身分與階級地位。文物,1978(2),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松長(2001)。秦漢時期的繇與繇使。湖南大學學報,28(4),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榮強(2005)。《二年律令》與漢代課役身分。中國史研究,2005(2),25-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偉(1997)。《奏讞書》所見漢初「自占書名數」令。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429-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沫若(2005)。奴隸制時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力(2007)。「隸臣妾」身分再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倬雲(2006)。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漢民、陳松長(2013)。嶽麓書院藏秦簡。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欣寧(20070000)。由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漢初的繼承制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衛、楊振紅、陳高華、徐吉軍(2002)。中國風俗通史‧秦漢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桓寬、王利器(1992)。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敏(1998)。秦漢史探討。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班固、顏師古(1981)。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2011)。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均明、于豪亮(1986)。雲夢秦簡研究。臺北:帛書出版社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杜正勝(2004)。編戶齊民。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段玉裁、許慎(2007)。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今言(1988)。秦漢賦役制度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鳳瀚(2004)。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學勤(20050000)。青銅器與古代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90)。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彭浩、陳偉、工藤元男(2007)。二年律令與奏讞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裘錫圭(1992)。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夢家(2004)。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范曄、李賢、司馬彪、楊家駱(1981)。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邢義田(20060117)。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讀記(訂補稿,連載二),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偉(20051102)。《奏讞書》所見漢初「自占書名數」令,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子今(2004)。張家山漢簡〈賊律〉假大母釋義。古史性別研究叢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紹侯(1990)。士伍身分考辨。軍功爵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仲爀(2011)。秦漢律中的庶人。簡帛研究二〇〇九。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鳳瀚(2009)。再論殷墟卜辭中的「眾」。古文字與古代史。臺北:中央研院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甘泉(2004)。說庶人的身分。古史文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炳德(2011)。秦漢時期的庶人。簡帛研究二○○九。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椎名一雄(2014)。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所見爵制--以對「庶人」的理解為中心。簡帛研究二○一三。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釗(2005)。讀龍崗秦簡札記。古文字考釋叢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絜(2011)。周代農村基層聚落初探。新出金文與西周歷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