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江西樟坪畬話和臺灣四縣客話若干語法初步比較
書刊名:客家研究
作者:胡伶憶
作者(外文):Hu, Ling-y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8:2
頁次:頁129-169
主題關鍵詞:虛詞語法標記畬話客話語法化Function wordsGrammatical markSyntactical markShe55 dialectsHakka dialectsGrammaticalisationSyntacticalis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7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羅美珍(1980)。畬族所說的客家話。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76-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家煊(1995)。「有界」與「無界」。中國語文,1995(5),367-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敏華(20060400)。東勢客家話「同」與「分」的語法特徵及二者之間的關係。語言暨語言學,7(2),339-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敏華(2007)。東勢客家話的動補結構初探。中國語言學報,35(2),225-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西裕樹(2010)。論畬話的歸屬。歷時演變與語言接觸--中國東南方言,24,247-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敏華(2006)。臺灣海陸客家話處所介詞「TU5」的用法及來源--兼論持續體標記「TEN3」的來源。中國語言學報,9(1),95-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敏華(20131200)。客家話的短時貌標記「下」--從動量詞到狀態/程度補語標記。臺大中文學報,43,177-179+181-2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藍生(2014)。連-介詞表處所功能的來源及其非同質性。中國語文,6,483-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小華(2013)。客家方言助詞”倒/到”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龍巖學院學報,3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增霞(2005)。處所動詞、處所介詞和未完成体標記--体標記"在"和"著"語法化的類型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4,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德歲、唐愛華(2010)。宿州方言中的"給"。宿州學院學報,25(7),4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敏華(20130700)。臺灣客家話動趨結構中與體貌有關的成分。語言暨語言學,14(5),837-8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江敏華(2013)。臺灣客家話中引介處所/時間的介詞--跨方言及文獻的考察。日本中國語學會第63屆全國大會,(會議日期: 2013年10月26-27日)。東京外國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振興(2002)。《方言》與方言語法研究。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首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理思(2003)。從河北冀州方言對現代漢語〔V在+處所詞〕格式的再探討。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和探索--首屆國際漢語方言語法學術研討會。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14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胡德榮(2008)。鉛山太源畬話的體貌系統(碩士論文)。南昌大學,江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中杰(2004)。畬族語言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立芳(1997)。梅縣方言語法論稿。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通鏘(2008)。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綸鑫(1999)。客贛方言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德熙(1980)。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小華(2014)。閩西永定客家方言虛詞研究。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綸鑫(2001)。江西客家方言概況。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毛宗武、蒙朝吉(1986)。畬語簡志。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松柏、胡德榮(2013)。鉛山太源畬話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文良(2002)。畬族語言。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北京輝煌前程圖書發行有限公司(2004)。王陽明全集。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綸鑫、余頌輝(2008)。貴溪樟坪畬話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如龍、張雙慶(1992)。客贛方言調查報告。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謝永昌(1994)。梅縣客家方言志。暨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雙慶(1996)。動詞的體。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光宇(19960000)。閩客方言史稿。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丹青(1996)。東南方言的體貌標記。動詞的體。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