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凝視與再現:天臺山記中的宗教文化記憶與行旅書寫
書刊名:東華漢學
作者:林韻柔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Yun-jo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7
頁次:頁125-161
主題關鍵詞:天臺山行旅書寫宗教文化文化記憶Tiantai MountainTravel writingReligious culturalCultural mem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楊俊峰(20100600)。五代南方王國的封神運動。漢學研究,28(2)=61,327-3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振鶴(2005)。從明人文集看晚明旅遊風氣及其與地理學的關係。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長谷川滋成(2000)。孫綽「遊天台山賦序」詳解。広島大学教育学部紀要,49,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遠藤隆俊(2008)。宋代的外國使節與文書傳遞:以成尋《參天台五臺山記》為線索。歷史研究,2008(3),14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佐竹保子(2005)。「天台山に遊ぶ賦」序文の検討:「存思法」との関わり。東北大學中國語學文學論集,10,168-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明珂(2001)。歷史事實、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歷史研究,2001(5),136-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妙芬(20050600)。晚明《孝經》論述的宗教性意涵:虞淳熙的孝論及其文化脈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8,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玉成(20050500)。世界像一張畫--唐五代「如畫」的觀念系譜與世界圖景。東華漢學,3,113-2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宜方(2009)。唐代的歷史記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潘瑊(1980)。天台勝蹟錄。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傳席(2005)。中國畫山文化。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圓珍(1983)。智證大師請來目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薄井俊二(2011)。天台山記の研究。福岡: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房玄齡(1996)。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弘祖、褚紹唐、吳應壽(1993)。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義慶(1988)。幽明錄。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寅恪(2001)。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Urry, John、葉浩、國立編譯館(2007)。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成尋、王麗萍(2009)。新校參天台五臺山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靈府。天台山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最澄。傳教大師將來目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傳燈(1996)。天台山方外志。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傳燈(2006)。幽溪別志。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紀昀(1990)。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聯元(1995)。天台山全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甲林(1937)。天台山遊覽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巫仁恕(2004)。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以江南為討論中心。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綽(1986)。遊天台山賦。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