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閩南語動補式與其受事名詞組的分布
書刊名:靜宜人文學報
作者:鄭縈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0
頁次:頁51-69
主題關鍵詞:閩南語動補式受事名詞組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8
  • 點閱點閱:15
     若不考慮語用因素,閩南語受事名詞組不能出現於動補之後有兩種:一種是「鉸 斷」、「槓破」類動補複合詞,中間插入其他成分(如「會」等動詞)後成為詞組,因此受事 者移到動補之前: (1)a.你緊鉸斷這條索仔。 '你趕快剪斷這條繩子' b.*你鉸會斷這條索仔。 c.這條索仔你鉸會斷。 一種是「曝乾」、「洗了」之類,前者補語為形容詞且可被程度副詞修飾者,後者補語為 時相詞(如「了、完、去」等),這類動補式是詞組,如例(2)和(3): (2)a. *伊會曝乾這領被單。 '他會曬乾這件被單' b.這領被單伊會曝(卡)乾。 '這件被單他會曬乾些' (3)a. *洗了衫… '洗完衣服…' b.衫洗了… c.洗衫了… 這兩個現象都和動補式是否為真正的複合詞有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閩南語受事名詞 組的分布反映出動補的句法地位,即受事名詞組可出現在動補之後者,此動補式是複合詞; 受事名詞組須在動補之前者,此動補式是詞組。
期刊論文
1.Tsao, F. F.(1987)。A topic-comment approach to the BA construction。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5,1-54。  new window
2.Cheng, Robert L.(19820600)。Directional Constructions in Taiwanese。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3(2),305-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eng, Robert L.(1974)。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Taiwa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3),279-324。  new window
4.梅祖麟(1981)。現代漢語完成貌句式和詞尾的來源。語言研究,創刊號,6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秀芳(19920600)。從歷史語法的觀點論閩南語「著」及持續貌。漢學研究,10(1)=19,349-3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縈(1998)。閩南語動補式詞序的類型。台灣語交學會第二次會內學術研討會。新竹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曹逢甫(1995)。台灣閩南語中"ka7"及"hoo7"的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逢甫(1993)。台灣話動詞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金發、鄭縈、王本瑛(1996)。新竹市區語法結構分布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淑敏(1996)。漢語複合詞的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縈(1997)。國語和閩南語動補式詞序的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秀芳(1991)。閩南語語法初稿。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曹逢甫(1995)。國台語動詞組內某些結構的對比分析。臺灣閩南語論文集。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金發(1995)。台灣閩南語的完結時相詞試論。台灣閩南語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宣範(1988)。台灣話構詞論。現代台灣話研究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eng, S. H.(1995)。Objects and verb complexes in Taiwanese。台灣閩南語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廷池(19880000)。國語詞彙學導論--詞彙結構與構詞規律。漢語詞法句法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良偉(19920000)。台灣話和普通話的時段--時態系統。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