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校體育活動--樂趣化與多元化
作者:徐元民 引用關係蘇瑞陽龍炳峰文多斌郭憲偉 引用關係
書刊名:我國學校體育現況與展望
頁次:195-274
出版日期:2010
出版項: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主題關鍵詞:體育教學體育行政體育活動
學門:體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8
期刊論文
1.蔡葉榮、陳益祥(20060900)。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表演會節目滿意度調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19(2),355-3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耀宏(19980700)。三民主義青年團夏令營之探討。體育學報,25,3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煌佳(20090600)。強身到休閒:臺灣國民中小學育樂營發展之描摹。大專體育學刊,11(2),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利志明(20020100)。從時間管理之觀點談學校運動會之籌辦。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173-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義雄(19931100)。小學運動賽會宜深謀遠慮。臺灣省學校體育,3(6)=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俊一(20000400)。「新鮮」的國小校慶運動會。學校體育,10(2)=56,47-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瑞福(20070800)。「快樂運動 活出健康」--啟動活力校園的政策與意義。學校體育,17(4)=101,1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仁祥(20050400)。由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運動特色的探討。學校體育,15(2)=87,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憲清(20021200)。我國中央政府體育部會定位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4)=63,75-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嘉文(20040400)。學校體育希望工程。學校體育,14(2)=81,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達鵬(19910300)。中國民俗運動在臺灣的發展記實。國民體育季刊,20(1)=88,2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曾瑞成(20041200)。學校體育活動與運動競賽的經營策略。學校體育,14(6)=85,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阮志聰、蔡易峻(20000200)。從國民中小學新課程談統整的體育教學。研習資訊,17(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嘉文(20000900)。學校體育育樂營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國民體育季刊,29(3)=126,6-14+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少熙(20030800)。如何活絡學校體育活動。學校體育,13(4)=77,27-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龍炳峰(20000900)。國民小學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29,81-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文多斌、高藤曉子(20080800)。臺灣95體育課程暫行綱要與日本保健體育之比較。學校體育,18(4)=107,7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敏男(19961100)。體育教學研究--兒童與體適能。臺灣省學校體育,6(6)=36,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同茂(2002)。班際競賽奪標者。學校體育,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江界山(20041200)。學校體育交流。學校體育,14(6)=85,4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新偉(20071000)。校內體育社團 家長挑大樑。學校體育,17(5)=10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海助(20070400)。教育部95年推展學校體育績優小學的體育經營特色探討。學校體育,17(2)=99,5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晶、林洸百(20080300)。國民小學全校運動會舉辦項目類型對運動會成效之影響研究--以臺北縣為例。臺大體育學報,12,63-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宋維煌(19881200)。彰化縣各級學校學生體格發展之比較分析。體育學報,10,4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萬福(20021200)。學校體育表演會的教育意義及價值--評論國立臺北師範學院91年度體育表演會。國民教育,43(2),56-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宏室、張嘉澤(20060200)。「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德國學校體育發展經驗。學校體育,16(1)=92,109-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官文炎(20061200)。參與學校運動志工服務經驗談。學校體育,16(6)=97,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易霆(20060400)。建國中學熱舞社。學校體育,16(2)=93,8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姚正臺(20051200)。花蓮縣明義國小推展介紹。學校體育,15(6)=91,5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興兆(20070600)。晨光活動提昇學生體適能之規劃與問題探討。學校體育,17(3)=100,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高文良(20050400)。淺談知識管理(KM)在學校本位特色經營的運用--以大肚國小射箭全民運動特色為例。學校體育,15(2)=87,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立宏(20090400)。我家的「後花園」--談臺灣「運動文化教育」的紮根。學校體育,19(2)=111,116-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莊忠勳(20061200)。淺談鷹架理論在學校社團經營上的應用--以獨輪車運動為例。學校體育,16(6)=97,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莊忠勳(20050400)。獨輪車教學行動研究--以屏東市勝利國小為例。學校體育,15(2)=87,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教育部體育司(20021200)。學校體育新願景:一二三希望工程。學校體育,12(6)=73,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許義雄(20090600)。臺灣學校體育60年--談學校體育目標之演進。學校體育,19(3)=112,127-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許義雄(20090200)。運動文化亟待耕耘。學校體育,19(1)=11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曾瑞成(20070800)。推動快活學校的思維與機制。學校體育,17(4)=101,18-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耀宏(20010600)。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初期(1952-1961)體育活動之比較--以本質、方法為中心。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1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仲成(19950700)。學校體育與校內運動比賽。臺灣省學校體育,5(4)=28,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臺東師範附小(1985)。光復佳節舉國歡騰運動風氣充滿實小。東小兒童,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季隴(20060400)。高雄市民權國小的羽球經營模式。學校體育,16(2)=93,6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鄭武信(20050400)。學校本位運動特色發展--以桃園縣蘆竹國小舞獅教學為例。學校體育,15(2)=87,4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謝秋雲、張耀中(20030200)。學校運動會之分析探討。國教輔導,42(3)=353,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闕維正(20011200)。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國小運動會的活動規劃。學校體育,11(7)=67,5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民讚(20021000)。「運動賽會管理」應用於小學校慶運動會舉辦之探討。學校體育,12(5)=72,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芳玫(20010100)。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回顧與其教育面、經濟面之影響。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1(2),91-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方進隆(1991)。臺北市國中女生體型與體能狀況調查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八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561-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07)。96學年度大專校院體育主管業務研討會。96學年度大專校院體育主管業務研討會。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戴佩琪(2006)。台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71-2000(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佩玲(2001)。環境演化與救國團之組織變遷--救國團1987年至2001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善楓(2008)。臺灣國民中小學育樂營政策發展之研究(1968-2007)(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宏隆(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舉辦全校運動會現況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佳碧(2005)。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舉辦全校運動會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春源(1998)。戰後臺灣小學體育科教育演變之研究民國34-83年(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偉松(2005)。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1969-1988)(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嘉文(2003)。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育羚(2005)。從民俗體育到鄉土體育的文化遞變(1967-2005)(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鴻毅(2009)。南投縣國民小學舉辦學校運動會現況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一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舉辦全校運動會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臺北市:行政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郝更生、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5)。郝更生博士紀念集。臺北: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1999)。提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政院新聞局(2001)。臺灣史年表。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仁德(2002)。體育法令彙編。台北:一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少熙(2000)。臺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臺北市:漢文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台北:漢大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憲清(2005)。學校體育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文多斌(2005)。學校體育探微。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4)。2004落實學生體適能推廣措施--體適能檢測項目現況調查計畫。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2009)。98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運動社圑幹部研習會實施計畫。臺北市: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方進隆(1995)。八十三學年度提升國民體能專案--學生體能專案--學生體能檢測報告書。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金松、牟鍾福(1990)。中等學校運動聯賽經營管理。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8)。彙編晨間及課間身體活動教材計畫。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教育部(2007)。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設置樂活運動站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教育部(2006)。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教育部(2009)。體適能落實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淑蘋(2005)。影響臺中市國中、小學童身心健康因素之探討:以Antonovsky之SOC量表及體能檢測為依據。臺中市:華格那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0)。臺灣省中小學生體能訓練手冊。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鄭志富、張少熙、簡源濱、溫良財、王俊強、巫慧萍(1999)。中小學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課程規劃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榮源(1995)。臺中縣國民小學學童體能調查研究。臺中縣:臺中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簡曜輝(1999)。我國學校體育發展與策略(初稿)。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卓俊辰(1992)。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鐸嚴(2005)。臺灣教育發展史。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吳文忠(1981)。中國體育發展史。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文忠(1967)。中國近百年體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超群(20070310)。明星高中 舞星輩出 熱舞青春 哈燒全臺高中校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四維國小(2009)。高雄市四維國小97學年度下學期「家長會長盃」健康促進學校計畫運動競賽及競賽辦法,http://hps.giee.ntnu.edu.tw/_school/upload/091210204834.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成功大學(2008)。國立成功大學九十七學年度校慶暨運動會開幕典禮流程及注意事項,www.ncku.edu.tw/~sports/doc/comptition/opening.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雄市民權國小體育組(2009)。高雄市民權國民小學創校第11週年校慶生日嘉年華活動流程,http://mail.mchps.kh.edu.tw/xoop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90000)。海大師生班際競賽活動今起開始Fun 4,http://blog.ntou.edu.tw/oceannews/2009/03/fun_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峨眉國中(2008)。新竹縣97學年度峨眉國民中學體育評鑑班際及校際競賽實施計畫,http://163.19.1.59/dyna/data/user/hs0406/files/200812091434243.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吉林國小(2009)。吉林國小44週年校慶體育表演會暨親師生美展,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立臺東女中(2009)。國立臺東女中校慶運動會,http://lib.tgsh.ttct.edu.tw/〜tgsh/1/index.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5)。94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http://www.perclc.ntnu.edij.tw/?tid=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6)。95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http://www.perdc.ntnu.edu.tw/?tid=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7)。96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http://www.perdc.ntnu.edu.tw/3ticM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8)。97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http://www.perdc.ntnu.edu.tw/?tid=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8)。鼓勵與輔導各級學校增加體育運動時間--受訪學校國立員林家事商業職業學校,http://140.122.72.30/spoiitime/pdf/國立員林家事商業職業學校.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北縣立八里國中(2008)。臺北縣立八里國中97學年度校慶運動會秩序冊,www.pljhs.tpc.edu.tw/cumain/cu04/97校慶/秩序冊(全).doc。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玫君(2009)。學校體育史。臺灣體育史。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禎雄(2003)。教育部體育司行政組織之演進。學校體育三十年:教育部體育司成立三十週年特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榮捷(2009)。民俗體育史。臺灣體育史。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國棟(2003)。學校體育三十年發展。學校體育三十年:教育部體育司成立三十週年特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