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干祿字書》看从艹諸字形體訛混現象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庭楷
出版日期:2013
卷期:9
頁次:頁359-380
主題關鍵詞:干祿字書訛形形體演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
  • 點閱點閱:33
《干祿字書》為唐代顏元孫所撰,其內容主要是對當時的社會用字進行規範,書成後由其姪子顏真卿書寫並刻石傳世。因其具有「字樣學」和「書法藝術」的高度價值,故碑石刻成後歷代傳拓不絕,影響後世甚鉅。本文欲藉《干祿字書》从「艹」諸字所反映的唐代用字情形來探討形體混淆的現象以及相混之原因,並進一步從這些現象中發掘其所蘊含的字學啟示。
學位論文
1.文麗(2011)。《干祿字書》與魏晉南北朝碑刻俗字對比研究(碩士論文)。西南大學,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繼軍(2004)。唐代”三書”俗字研究(碩士論文)。安徽師範大學,安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璐(2006)。《干祿字書》字形整理之研究(碩士論文)。新疆師範大學,新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景遠(1997)。隋唐字樣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元春(2009)。唐代字樣學研究(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中富(2004)。《干祿字書》字類研究(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榮汾(1982)。干祿字書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福頤(1982)。漢印文字徵補遺。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慎、徐鉉(201103)。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裘錫圭(2010)。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安昌(1990)。顏真卿書干祿字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福頤(191809)。漢印文字徵。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中舒(1987)。漢語古文字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善國(193006)。中國文字之原始及其構造。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明、涂白奎(2008)。古文字類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無聞(199107)。甲金篆隸大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顧藹吉(1986)。隸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秦公、劉大新(1995)。廣碑別字。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秦公(198507)。碑別字新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涌泉(2000)。漢語俗字叢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湯餘惠、賴炳偉、徐在國、吳良寶(200112)。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德寬(200705)。古文字譜系疏證。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中舒(1986)。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慎、徐鉉(1963)。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曾榮汾(1988)。字樣學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湧泉(1998)。漢語俗字研究。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蔣善國(1959)。漢字形體學。文字改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季旭昇(2010)。說文新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羅振玉。貞松老人遺稿甲集。干祿字書箋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