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
作者:林月惠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Yue Hu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5
主題關鍵詞:良知學王學分化歸寂保攝保聚Liang-Chih TheoryThe Uang School''s DisunionGui-JiShou-She Bao-Jy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24) 專書(5)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3
本論文的研究,以江右王門的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為主,將他們的思想置於「王學分化」的歷史視域下來考察,試圖呈現他們思想的原貌與獨特之處。並且詳細深入探討他們與陽明親炙弟子的學術論辯,釐清雙方立言的義理分際,也進一步比較聶、羅二人思想與陽明思想的異同。冀能藉由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的研究,凸顯王學分化時,在學術思想上的轉向。
第一章緒論的重點,在於確立本論文的研究進路。透過「王學分化」諸說的檢討,建立以王門諸子思想為中心、為主體的研究進路。至於為何擇取聶雙江與羅念菴二人之思想來研究,乃是因為他們二人論學旨趣相近,於王門中較具異質性。第二章王學分化的歷史圖象。主要擇取與王門諸子較為相關的學術活動─書院、講會、陽明著作的傳刻與編纂─來探討王學分化的情形。指出陽明歿後,其第一代弟子中,對致良知教已產生不同的看法與爭辯,王門內部也出現「統同合異」的呼聲。
第三章聶雙江「歸寂」說析論。本章除論述雙江歸寂說的緣起與思想體系、工夫次第外,特別著重由雙江對陽明思想的簡擇,來呈現歸寂說的要旨。指出雙江的歸寂說,藉由理氣二分、體用二界的思路,凸顯良知的「本體義」,強調「立體」的工夫論。第四章與第五章主要探討羅念菴的「收攝保聚」說。第四章指出拂拭欲根、克念作聖是念菴思想的中心課題,而在其思想發展中,龍溪與雙江的思想,對念菴均產生反面與正面的影響。第五章則進一步論及念菴思想的完成。其收攝保聚說的提出,是由濂溪的「無欲主靜」與明道「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的體驗所得,來重新詮釋陽明的致良知教。
第六章聶雙江、羅念菴與王門諸子的論辯。分別從未發/已發、寂/感、致知/格物、見在良知、體用一源、心有定體/心無定體諸論題裡,指出雙方的論點與思路,凸顯雙方看似對反的論題如何形成。第七章聶雙江、羅念菴與陽明思想的異同。擇取「致知」、「格物」來分析雙江、念菴與陽明思想的差異。且透過體用思惟方法的不同,更可看出雙江與陽明思想貌合神離,實是兩套不同的思路。
第八章結論,指出從雙江與念菴這兩種異於陽明致良知教的理論中,可以看出:從「致知」到「知止」、立體工夫的強調、靜坐的必要等面向,是王學分化時,良知學的主要轉向。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