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北市童軍教育發展計畫實施情形之研究
作者:洪中明
作者(外文):Chung-Ming Hung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黃嘉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童軍教育童軍運動新北市童軍教育發展計畫Scout EducationScout ActivitiesScou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 at New Taipei C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北市童軍教育發展計畫實施現況,及教育人員對於新北市童軍教育發展計畫實施之知覺重要性看法與執行程度之意見,並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填答者對於新北市童軍教育發展計畫實施之知覺重要性看法與執行程度各層面是否有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式訪談,研究工具為自編之「新北市童軍教育發展計畫實施情形調查問卷」及訪談大綱。研究者以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學校教育人員及童軍團團長等利害關係人作為取樣範圍進行研究,再依據問卷調查回收後之學校填答情況,找出重要性知覺程度和執行情形的程度有顯著差異性的題目,編製成訪談題目,再從都市型和偏遠型的國中、國小各找出一所學校進行訪談。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如下:
壹、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整體知覺性的重要程度皆高於整體執行情形的認同程度,且各構面有相互影響存在
貳、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教育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有關學校應推動之各措施重要性的知覺情形
一、整體知覺重要性的情形,屬於「中」度重要性的知覺情形
二、依據知覺重要性情形的順位,本計畫可以優先考量規劃實施的項目如下。
1、學校可以透過童軍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2、學校可以透過童軍服務學習,培養學生的現代公民素養。
3、教育局可以透過政策鼓勵學校成立童軍團。
4、學校營隊活動能以童軍教育為主軸,每學年至少辦理一次以上。
5、教育局能定期規劃全市各級童軍團團長及服務員研習。
參、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校教育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有關學校應推動之各措施執行情形
一、整體執行情形的程度,屬於「中」度執行程度。
二、依據執行情形程度的順位,排列在前面的執行項目如下:
1、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實施,有效鼓勵學校能成立童軍團。
2、學校推動可行獎酬制度,有利於提升本計畫的執行情形程度。
3、學校透過組織的學習策略,提升童軍團團長及服務員研習次數
4、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目標明確,提升本計畫的執行情形程度
三、本研究中發現以下幾個措施在推動童軍教育的執行情形上尚待改進:
1、學校能設置童軍教育相關體驗學習之場地和設施。
2、學校擔任綜合活動領域授課的教師,能參與童軍創新教案競賽。
3、學校能提報童軍教育人員申請社教有功人員表揚。
4、學校能夠逐年編列預算充實童軍體驗學習之場地和設施。
5、學校童軍團能夠透過各種銷售或義賣方式,自給自足充實童軍團的軟硬體設備。
6、學校能建置並連結各項童軍網路社群教學平臺。
肆、不同背景變項填答者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有關學校應推動之各措施重要性的知覺情形
一、行政人員和非行政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重要性知覺情形整體看法方面沒有達到統計上差異。
二、國小團長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重要性知覺情形高於非團長人員,達到統計上的差異性。
三、國小有受童軍訓者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重要性知覺情形高於沒受童軍訓者,並達到統計上的差異性。
四、國小不同環境背景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知覺重要性意見達到統計上差異。
五、不同年齡層的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知覺重要性意見達到統計上差異。
伍、不同背景變項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有關學校應推動之各項措施的執行情形
一、國小行政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執行情形的整體認知程度比非行政人員還要高,並達到統計上的差異。
二、團長和非團長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執行程度看法方面沒有達到統計上差異。
三、受童軍訓人員和沒有受童軍訓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執行程度看法方面沒有達到統計上差異。
四、不同環境背景的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執行程度看法方面有達到統計上差異。
五、不同年齡層的人員對「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的整體執行程度看法方面沒有達到統計上差異。
陸、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知覺重要性和執行程度之差異性分析
一、國小的知覺重要性與執行程度的差距大於國中的知覺重要性與執行程度的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是「環境構面」
二、影響「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知覺重要性和執行程度差異性主要因素為「課程教學」、「經費來源」、「活動內容」、「計畫撰寫格式」。
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針對新北市教育局、新北市國民中小學及未來研究上,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字:童軍教育、童軍運動、新北市童軍教育發展計畫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ou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 at New Taipei City” and the school educators’ perceptions of importance and opinions on the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in the public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This research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conditions on school educators’ perceptions of importance and opinions on the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in the public schools of New Taipei City.
This research adopt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 questionnaire named “A surve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ou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 at New Taipei City” and an interview guide were created as tools.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stakeholders such as principals, educators, and the scout leaders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across the city. The researcher then prepared the interview topic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erceptions of importance and the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one from urban and one from rural, and two elementary schools, one from urban and one from rural, were chosen to interview with.
1.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is higher than the overall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Besides, aspects are interactive to each other.
2.The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promoted in schools in educators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is project :
(1)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is “medium”.
(2) According to the ranking of the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this project could first consider the following measures:
a. Schools could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in problem solving through scout skill training.
b. Schools could develop students’ capacity in civic literacy through scout service learning.
c.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could encourage schools to build scout teams.
d. Schools could emphasis scout as the key of camp activities and hold related activities once a year.
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could hold scout workshops for scout team leaders and staff regularly.
3. The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promoted in schools in educators from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is project :
(1)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is “medium”.
(2) According to the ranking of the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this project has first accomplished the following items:
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ject has encouraged schools to build scout teams.
b. The launch of award policy by schools has facilitated the project execution.
c. The learning strategy for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of schools has increased the study hours of scout team leaders and staff.
d. The explicit objectives of this project has facilitated the project execution.
(3) This research finds some measures in scout education still have room for improvement:
a. Schools could provide space and facility for scout learning and experience.
b. Schools could encourage teacher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field participate scout innovative lesson plan competition.
c. Schools could promote good scout educators for excellent social education prizes.
d. Schools could plan reasonable budget in scout education annually to purchase teaching facility and support scout activities.
e. Scout team could hold charity sale activities to raise fund for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purchasing.
f. Schools could set up scout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s.
4.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measures which schools should adopt:
(1) Administration staff and non-administration staff do not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this project.
(2) Scout team le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have statistical higher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this project than non-scout team leaders.
(3) Respondents with scout training have statistical higher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this project than respondents without scout trai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4)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this project.
(5) Respond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for this project.
5.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for measures which schools should adopt:
(1) Administration staff have statistical higher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for this project than non-administration staff.
(2) Scout team le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do not have statistical higher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for this project than non-scout team leaders.
(3) Respondents with scout training do not have statistical higher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for this project than respondents without scout trai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4)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for this project.
(5) Respond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do not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implementation for this project.
6.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for Scou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 at New Taipei City: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is higher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an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largest one is “Environmental aspect”.
(2)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impor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include “Lesson teaching”, “Budget source”, “Activity content”, and “Plan writing forma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t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New Taipei City for further study.
Keywords: Scout Education, Scout Activities, Scou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ject at New Taipei City
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04)。中華民國的童軍運動。取自:http://www.scout.org.tw/chinese.html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06)。童軍團長暨服務員手冊。台北市:中華民國童軍總會。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09)。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章程。取自:http: //scouting.edu.tw/Content.aspx?SeqNo=329&TabSeqNo=0&lang=big5&lang=big5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09)。世界童子軍運動簡介。取自:http: //www.scout.org.tw/Content.aspx?SeqNo=37&TabSeqNo=0&lang=big5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10)。童軍人口統計數。2011年12月15日取自:http: //scouting.edu.tw/Content.aspx?SeqNo=179&TabSeqNo=0&lang=big5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12)。世界童子軍運動簡介。取自:http: //scouting.edu.tw/Content.aspx?SeqNo=37&TabSeqNo=0&lang=big5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16)。童軍業務管理系統。取自:http://register.scout.org.tw/
王湘栗(2010)。教育政策行銷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石明家(2001)。 SPSS 10.X 統計資料分析實務應用。台北市:碁峰。
朱珮芬(2009)。影響社區童軍團發展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朱似萼(2007)。國民小學閱讀教育政策執行情形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深耕書田追求卓越專案為例。國立台北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彥青(2007)。宜蘭縣童軍教育發展之未來研究。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吳兆棠(1956)。中國童子軍教育之改進,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年刊。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頁9~11。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芳儀。(2014)。導入體驗式教育於童軍科學習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鳳山國中九年級學生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務貞(1992)。認識童軍教育。童軍教育負責人員研討會會議手冊。14。臺北市。
吳國基(2005)。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幼童軍教育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慧珠(2009)。臺北市國中童軍教師實施遊戲課程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燦陽(2005)。中國童子軍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童子軍月刊。34(1),臺北市。
呂建政(198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建政(1988)。童軍教育課程及改進途徑。師友月刊,258,32-33,臺北市。
呂建政(1993)。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問題之省思。臺灣教育,515,10-14,臺北市。
呂建政(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研究。台北市:水牛。
李允傑、丘昌泰(2000)。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永霑(2010)。幼童軍活動的教育價值探討。中國童子軍月刊。47(5), 16-20,臺北市。
李韋儀(2010)。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遊學選擇行為之研究。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李錫奎(2005)。金門地區觀光客旅遊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錫津(2002)。童軍運動的教育價值。中國童子軍月刊,39(8),頁 2~4。
李錫津(2005)。推展童軍通識教育。中國童子軍月刊。42(10),6。台北。
李錫津(2012)。童軍運動的時代視野。中華民國童軍總會。臺北市。
李穎昕(2010)。臺北市女童軍運動發展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貝登堡(1989)。貝登堡的足跡。(莊坤良譯)。台北市:水牛。
林天祐(1997)。教育政策執行的變異現象研究。高雄市:復文。
林水波、施能傑、葉匡時(1994)。強化政策執行能力之理論建構。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水波、張世賢(1990)。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林嘉琦(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執行現況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臺灣經驗。臺北市:時英。
周彥汝(2013)。品德教育融入童軍團集會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夏征農等編(1992)。辭海。台北市:台灣東華。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8)。公共政策。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徐觀餘(1957)。童子軍教育。教育與文化,15(7,8),頁 78~79。
袁維敏(2015)。運用行動載具與合作學習於童軍戶外分站實作教學對學習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中三年級學生為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童軍教育。引用網址: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554/
張忠仁(1984)。童子軍運動。臺北市:中華書局。
張芳全(1999)。教育政策。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載宇(1983)。先總統蔣公在臺有關童子軍的重要訓詞與講演。中國童軍教育,45,11-15。
張慧美(2012)。我愛童軍終身不渝~一位幼稚園教師投入幼童軍教育的親身自述。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教育部(1962)。初級中學童子軍訓練課程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童子軍訓練暫行課程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1972)。國民中學童軍訓練課程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1983)。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市。new window
莊舜榮(1990)。我國社區童軍運動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坤良譯(1989)。貝登堡的足跡。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連建華(2012)。中華民國童軍服務員訓練歷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活動領導班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思穎(2011)。童軍教育對國中生團隊發展之實驗研究-以台中市清水國民中學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陳萍、王茜譯(2001)。發展心理學導論。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榮輝(2003)。童軍運動與義務服務員。中國童子軍,40(6),12-13。
陳鐵(1981)。國民中學的童軍訓練。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陳鐵(1985)。童軍教育的緣起與演化經過。童軍教育論著選集。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台北市:水牛出版社,頁 317~328。
陶唐(1985)。童子軍教育多方面的意義。童軍教育論著選集。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台北市:水牛出版社,127-135 頁。
黃權松(2002)。我對童子軍木章訓練的看法。引用: http://www.fsjh.kh.edu.tw/%E6%A0%A1%E9%95%B7%E7%B6%B2%E9%A0%81/%E7%B2%BE%E9%81%B8%E6%96%87%E7%AB%A0/%E6%88%91%E5%B0%8D%E7%AB%A5%E5%AD%90%E8%BB%8D%E6%9C%A8%E7%AB%A0%E8%A8%93%E7%B7%B4%E7%9A%84%E7%9C%8B%E6%B3%95.doc
新北市教育局(2012)。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101-102年)。新北市。
新北市教育局(2014)。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103-104年)。新北市。
新北市教育局(2016)。新北市推動童軍教育發展計畫(105-107年)。新北市。
新北市教育局(2016)。新北市校校有童軍達標 朱市長勉謹守「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信念。引用http://www.ntpc.gov.tw/ch/home.jsp?id=28&parentpath=0,6,27&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1603050002&mserno=201309160001
新竹縣教育處(2016)。新竹縣推動校校童軍教育發展計畫。新竹縣。
楊芳瑀(2014)。臺北市國中童軍教師實施戶外活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守博,2010。如何慶祝我國童軍創始一百年~童軍筆記之廿一。引用http://scouting.edu.tw/Content.aspx?SeqNo=387&TabSeqNo=0&lang=big5
劉彥俊(1995)。童軍概說及其史略。台北市:水牛。
劉怡慧(2000)。我國試辦綜合高中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潘添財(1994)。推廣童軍教育。教育資料文摘,34(2),71-82。台北市
鄭崇趁(1998)。教育計畫與評鑑。臺北市:心理。
鄭崇趁(2014)。知識教育學。臺北市:心理。
蔡志文(2006)。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公私協力互動模式之研究-以台中縣國中、國小教師對童軍教育活動之滿意度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明斌(2011)。幼童軍教育活動與國小學童自然生活科技學習之相關研究。中國童子軍月刊,48(2),頁17~22。
蔡炳炎(2006)。幼童軍教育活動對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連裕(2007)。成為公民:童軍教育的知識與技藝(1945-2001)。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餘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澳洲網(2012)。童子軍訓練培養優秀青年。引自:http://www.chinatown.com.au/news.php?id=38241
蕭維志(2010)。稚齡童軍發展趨勢---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賴敏慧(2003)。國中童軍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聯合報(2016)。「校校有童軍」新北達標 校閱4千人。引自http://udn.com/news/story/7323/1543999
謝佳鳳(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參加幼童軍活動與利社會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政諭、黃小芩(2011)。「分享人生」是實踐童軍大智、大仁、大勇的義行─訪問馬 總統英九兼會長側記。童子軍月刊,48(3),6-12。
謝美連(1993)。高級中學童軍教育活動的價值與推展。臺灣教育,515,1-9。
謝美連(主編)。江海韻、李素珍、陳采妍、陳淑華、蔡月美、楊麗瑞編著(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一冊(三版)。臺北市:水牛。
謝美連(主編)。江海韻、楊麗瑞、李素珍、蔡月美、陳采妍、陳淑華編著(1998)。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二冊學年本。臺北市:水牛。
謝美連(主編)。江海韻、楊麗瑞、李素珍、蔡月美、陳采妍、陳淑華編著(1999)。國民中學童軍教育學生手冊第三冊學年本。臺北市:水牛。
鍾南(1977)。童子軍教育史。師大講義,未出版。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瞿德淵(2006)。從九年一貫課程的主要精神談童軍活動,取自http://www.wsps.tp.edu.tw/~principal/family_3.html
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英文文獻
Barrett,D.E.,& Radke-Yarrow,M.R.(1977).Prosocial behavior:Social inferential ability and assertiveness in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48(2), 475-481.
Bar-Tal,D.(1976). Prosocial behavior:Theory and research. Washington,DC:Hemisphere.
Cuieford,J.P.(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New York,NY:McGraw Hill.
Dye,T.R(1995).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8th ed.).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Edwards Ⅲ,G.C.(1980).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y. 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Grindle,M.S.(ed)(1980).Politic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Third World,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oggin,M.L.,A.O'M.Bowman,J.P.Lester,and L.J.O'Toole,Jr.(1990 ).Implemen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oward a third generation,glenview,IL:Scott,Foresma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
Lawton,D.(1973).Social change,educational theory and curriculum planning.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Radke-Yarrow, M., Zahn-Waxler, C., & Chapman, M.(1983). Children’s prosocial dispositions and behavior. In P.H. Mussen(ED),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New York: John Wiley.
Smith, T.B(1973).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Policy Sciences 4(2),203-205.
Sabatier, P.A.& Mazmanian ,D.A.(1980).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the Journal of the Policy Studies Organization,8(4):538-560.
Van Meter, D. S., & Van Horn, C. E.( 1975).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dministrative and Society, 6(4), 445-48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