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代臺灣都市公園之休閒環境與社會變遷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侯錦雄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0
卷期:51:2
頁次:頁209-224
主題關鍵詞:臺灣都市公園休閒環境社會變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2
  • 點閱點閱:70
     公園是近代的產物,其所被賦予的空間內官,通常會跟隨著社會涵構而變遷。百 年來臺灣在政治上曾歷經日據、光復、解嚴等不同的階段;經歷這些長時間的使用與建造累 積後,公園空間內容呈現出一種意義的混雜。公園中休閒環境形式的變變,是否具有此種不 定性呢?關鍵點在於是否其冏間內容能與其社會文化一致。 臺研究利用符號美學的觀點,以空間的「形式」與「內容」作研究之基礎,認為形式是 內容的一種外相表徵。研究的過程,藉由回顧文獻資料與現況觀察,將臺灣近代四個歷力時 段(一八九五年至今)中台灣公園的環境演變過程,針對公園的吶質形式與空間內容變遷進 行論述。研究中利用休閒文化行為現象。研究中發現,公園的空間形式通常會隨社會涵構而 改變,以回應內容的衝突與變遷;而某些較不具明顯的政治意識內容者,不會有顯著的變 動,這類型的形式會存續下來,成為公園空間的歷史變遷痕跡。
期刊論文
1.侯錦雄、郭彰仁(19981200)。公園遊客之環境態度與不當行為管理策略認同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1(4),17-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錦雄、姚靜婉(19970900)。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明達、候錦雄(19951200)。鄰里公園中團體活動之特性與其參與者對場所特性之需求--以臺中市西屯區的逢甲、福星、三信公園為例。戶外遊憩研究,8(4),37-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侯錦雄(19990600)。休閒生活態度與鄰里公園使用行為之不同層級城市比較--以臺北、臺中、彰化市居民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2),55-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章瑞(1992)。變遷中的臺北都市公園。造園季刊,1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87)。日據時期臺灣都市計劃範型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0)。都市地區公園綠地規劃與法治之基礎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8)。發展國民旅遊研討會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素馨、侯錦雄(1999)。休閒文化觀光行為的規範─以原住民觀光為例。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侯錦雄(1982)。實質環境中活動種類之觀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錦雄(1982)。活動行為與基地空間之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侯錦雄(1985)。公園休息設施與遊客使用行為關係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侯錦雄、林鈺專(1994)。看護者對兒童遊戲設施安全認知之研究─以臺北市忠誠及松德兩公園為例。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侯錦雄、王培如、林鈺專(1995)。兒童對遊戲安全之認知與行為關係之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侯錦雄、陳昭志(1997)。兒童對兒童遊戲場之環境認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淑貞(1997)。都市公園環境特質對使用者犯罪恐懼之影響--以中山公園和科博館綠地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厚男(1991)。台灣都市公園的建制歷程 (1895-1987)(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杭韻德(1975)。臺中市中山公園之調查及其改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俊箕(1960)。新竹市中山公園之調查及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章(1959)。臺南市公園之調查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魏慶嘉(1996)。臺北市公園規劃的社會分析(一八九七─一九九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金元(1959)。嘉義市中山公園之調查與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建竹、曾藍田、陳瑞堂(1976)。臺中詩乘。臺中:臺中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1986)。劇變與調適--1985台灣文化批判。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tokowski, Patricia A.、吳英偉、陳慧玲(1996)。休閒社會學。臺北:五南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政諭(1989000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臺灣經驗。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狄(1988)。當代西方美學。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凃照彥、李明峻(1991)。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1988)。臺灣農村的黃昏。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春堤(1977)。地理現象與地理思想。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78)。臺中市志。臺中市志。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3)。臺南市志。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8)。臺北市政府改制廿年。臺北市政府改制廿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2)。臺北市公元路燈建設十年。臺北市公元路燈建設十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侯錦雄、吳樹陸、吳介禎(1999)。公園庭園詩學。公園庭園詩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鑄九(1993)。空間、歷史與社會。空間、歷史與社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炎憲、陳美蓉(1993)。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小尺雅子(1990)。新階層消費的時代。新階層消費的時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Balijon, L.(1992)。Designing Parks。Designing Parks。Amsterdam。  new window
18.Cranz, G.(1982)。The Politics of Park Design : A History of Urban Parks In America。Cambridge, Mass:The MIT Press。  new window
19.Hall, B.(1997)。鄉村地方的歷史重建。鄉村地方的歷史重建。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Langer, Susanne(1991)。感情與形式。感情與形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Marsh, W. L.(1964)。Landscape Vocabulary。Landscape Vocabulary。California: Los Angeles。  new window
22.加藤秀俊(1984)。餘暇社會學。餘暇社會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6)。臺中市中山公園整建計畫,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侯錦雄,趙玲瑜(1999)。臺中市中山公園空間內容變遷之探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智魁(1995)。社會學理論與觀光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