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戲曲「關目」義涵之探討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許子漢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Tzy-han
出版日期:2000
卷期:2
頁次:頁125-142
主題關鍵詞:戲曲關目情節故事表演勞逸均衡冷熱調劑元刊雜劇三十種曲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1
  • 點閱點閱:48
本文旨在釐清「關目」一語之真正義涵,並指出評論戲曲之「關目」應兼重「情節」與「表演」二者。「關目」之本意當為「關鍵、眼目」,即緊要之部份之意。戲曲之「關目」最早見於《元刊雜劇三十種》之總題,其意應為只記曲文之本,非「雜劇」之別名。此意應從其做為一般詞語之本意而來,並非做為評論戲曲的專門術語。自《錄鬼簿》以後之曲論,所用之術語「關目」的定義可說明如下:關目乃劇作家在完整劇情的基礎上,基於對傳達劇情與表演效果二者的衡量而決定的劇本內容。具體的說,劇作家為達到傳達劇情之要求,選定必須演出之段落,再將雖於「情節」上必須,但於表演上有礙的部份以暗場處理,並視表演效果所需,加入原本在「情節」上並不必要的段落。所谓表演效果所需,最主要的就是場面冷熱的調劑與腳色勞逸的均衡二者。上述定義透過對劇本內容實際的對照分析,可以了解情節與表演二者不論是在單一關目的構成、全本關目的安排、或關目的發展調整這些方面,都有極重要的義意與具體的功能。這些例證都可以清楚說明,研究戲曲不可以只從情節故事的角度來理解「關目」的義涵,否則必將遺漏戲曲極為重視的「表演」因素。
圖書
1.關漢卿、鄭騫(1962)。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ristotle(1993)。詩學。詩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orster, Edward Morgan(1989)。小說面面觀。小說面面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青木正兒(1988)。中國近代戲曲史。中國近代戲曲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馮夢龍(1980)。警世通言。臺北:鼎文出版社:河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嗣成(1982)。錄鬼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恩壽(1982)。詞餘叢話。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夢龍、楊家駱(1980)。喻世明言。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Kenney, William、陳迺臣(1977)。小說的分析。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徐復祚(1982)。曲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廷枏(1982)。曲話。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子漢(19990000)。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昌集(1997)。中國曲學史。中國曲學史。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賀拉斯。詩藝。詩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平步青(1982)。小棲霞說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清)焦竑(1973)。戲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明)笑笑生(1988)。金瓶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