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雷震案看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法律處置對人權的侵害
書刊名:國史館學術集刊
作者:蘇瑞鏘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u, Jui-chiang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5
頁次:頁113-158
主題關鍵詞:戒嚴時期人權人權侵害白色恐怖雷震TaiwanMartial lawHuman rightsWhite terrorLei Che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8) 博士論文(4)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8
  • 點閱點閱:206
戰後臺灣戒嚴時期,國民黨政府曾製造過許多政治案件,以「叛亂」罪名處置過不少政治犯,對人權造成相當大的侵害。近年來,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不少有識之士陸續投入相關問題或個案的研考。然這些研究往往會呈現當局違法侵害人權的作為,卻未必會進一步分析當局實亦常披著「合法」的外衣來「依法」處置政治犯、從而侵害人權的作為。而細究當局這些「合法」的手段,即便是「合法律性」,卻多不具「正當性」,甚至常有曲解法律、玩弄法律之嫌,乃至有違憲之虞。本文特別選擇了1960年的雷震案作為實例,討論當局違法與「合法」的法律處置如何受害人權(特別是人身自由與言論自由)的作為。而探討這段兼具高度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的人權侵害史,應有助於人權的保障與民主的鞏固。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in postwar Taiwan, the Kuomintang administration had punished many political offenders by charging them with rebellion. It caused a great violation on human rights. Rece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some of elites are studying the relevant issues or cases. However, those researches usually manifest the authorities’ violating the human rights, but they neglect the fact that the authorities of ten punished the political criminals “according to the law” under the cover of “legalization”. To probe into the meaning of authorities’ “legal” carefully, we can find it did not have “legitimacy”, even distorting the law, and possibly violating the Constitution. This article selects Lei Chen case in 1960 as an example specially to discuss how the authorities’ illegal and “legal” disposal on law violating human rights (especially the personal liberty and the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 It has highly value to explore such history of violating human rights with a view of academy.
Other
1.(1960)。聯合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闞正宗、蘇瑞鏘(200503)。臺南開元寺僧證光(高執德)的「白色恐怖」公案再探。中華人文社會學報,2,252-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瑞鏘(20070100)。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戰後臺灣政治人權侵害案件的研究意義與相關資料介紹。彰中學報,24,125-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熙明(20001000)。蔣中正與蔣經國在戒嚴時期「不當審判」中的角色。臺灣史研究,6(2),139-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0)。豈容「御用」大法官濫用解釋權?。自由中國,22(5),14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愛娥(20040100)。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29(3),359-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淑雅(19900600)。美國對臺政策轉變的考察 (1950年12月~1951年 5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469-4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正(1960)。護憲乎?毀憲乎?。自由中國,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蘇瑞鏘(2005)。傅正傳。國史館館刊,復刊39,257-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瑞鏘(2002)。救亡與啟蒙的辯證─1950年代雷震與國民黨當局分合關係之探討。彰中學報,23,193-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長廷(2000)。軍法大審與人權發展。高市文獻,13(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潘公展(1960)。論雷案聲請覆判。民主潮,10(2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之驌(2003)。憶苦受感化歲月兼記親友故舊。歷史月刊,184,117-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57)。反攻大陸問題。自由中國,17(3),6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東昌(1979)。我國憲法上人身自由保障之界線。憲政時代,5(1),39-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山田(1990)。論政治犯罪。刑事法雜誌,34(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卓遵宏、劉筱齡(2003)。馬之驌先生訪問紀錄:生教所的悲歡歲月。國史館館刊,復刊35,233-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88)。臺灣時報。臺灣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96)。司法院公報。司法院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適(1949)。《自由中國》的宗旨。自由中國,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瑞浩(2004)。從官方檔案看統治當局處理「雷震案」的態度與決策--以國防部檔案為中心。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臺北:國史館。319-4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瑞鏘(2004)。傅正與1950年代臺灣民主運動─以「《自由中國》半月刊」和「『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為中心。臺北。263-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幸義(1992)。政治與刑法的關係─由雷震案看幾項有關叛亂罪的問題。臺北。33-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澄社(1992)。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491231)。總統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裘佩恩(1997)。戰後臺灣政治犯的法律處置(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瑞鏘(2005)。戰後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新毅(1993)。法治國家中軍事審判權應有之定位─從德國軍事刑事審判權之變遷論我國軍事審判制度之改進方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新民(1991)。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下)。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icey, Albert Venn(1959)。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Law of the Constitution。London: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new window
3.傅正(1989)。雷震全集(3)雷震風波--雷案始末。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ownson, Duncan(1994)。Dictionary of Modern History 1789-1945。London:Penguin Books。  new window
5.林山田(1990)。刑法通論。臺北:林山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逸舟(1990)。受難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陶百川(1984)。困勉強狷八十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Teitel, Ruti G.(2001)。變遷中的正義。變遷中的正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薛化元(2003)。臺灣開發史。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世宏、張世瑛、許瑞浩、薛月順(2003)。雷震案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涂懷瑩(1980)。中華民國憲法與人權保障。台北:涂懷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明輝、范立達(1995)。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臺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琇環、陳世宏(2000)。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組黨運動。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2003)。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雪姬、薛化元、吳文星、張淑雅(200405)。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泰升(2004)。臺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石濤(1991)。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台灣史料編纂小組、薛化元(1990)。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1945-1965)。臺北:業強:聯經: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新民(1995)。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世宏、張世瑛、許瑞浩、薛月順(2002)。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2000)。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作揖(1983)。保安處分執行法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紀東(1998)。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頌平(1984)。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林子儀(1993)。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薛化元(19960000)。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瑞鏘(2005)。戰後臺灣組黨運動的濫觴:「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2002)。現代憲法論。臺北市: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Teitel, Ruti G.(2000)。Transitional Jus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0.柏楊、周碧瑟、李佳穎(1996)。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殷海光、盧蒼(1990)。剖析國民黨。殷海光全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Turk, Austin T.(1982)。Political Criminality: The Defiance and Defense of Authority。Political Criminality: The Defiance and Defense of Authority。California。  new window
33.蘇瑞鏘(2005)。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法律處置對人權的侵害─1960年的雷震案為中心。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八屆討論會: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蔣介石(1984)。保障人權及言論自由各問題。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26)。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傅正(1989)。憑什麼將我連續兩次感化?─對國民黨的一點公開控訴。雷震全集(5)雷震風波─雷案始末(3)。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耿雲卿(1984)。戒嚴法上的軍事審判。憲法與法理學論叢(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林凱倫(1986)。論軍事審判權與司法審判權之劃分。法律學研究(3)─特別刑法論文選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蘇瑞鏘(2007)。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超越黨籍、省籍與國籍─傅正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蔡墩銘(1989)。法制與自由:法政批判。法制與自由:法政批判。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憶如(2000)。中華民國憲法要義。中華民國憲法要義。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傅正(1989)。傅正文選(3):為中國民主黨.民主進步黨戰鬥─臺灣唯一跨越兩次組黨活動的民主鬥士「紀錄」。傅正文選(3):為中國民主黨.民主進步黨戰鬥─臺灣唯一跨越兩次組黨活動的民主鬥士「紀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傅正(1989)。雷震全集(5)雷震風波─雷案始末(3)。雷震全集(5)雷震風波─雷案始末(3)。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傅正(1989)。雷震全集(4)雷震風波─雷案始末(2)。雷震全集(4)雷震風波─雷案始末(2)。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鴻禧(2001)。李鴻禧憲法教室。李鴻禧憲法教室。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司法院解釋彙編委員會(1973)。司法院解釋彙編(5)。司法院解釋彙編(5)。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60)。徵信新聞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人權促進會。「回復名譽」和「補償」當然不夠!「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平反記者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瑞鏘(2005)。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中「非軍人交付軍事審判」之爭議─以雷震案為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君愷,蘇瑞鏘(2005)。威權統治時期校園政治案件中的人權侵害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5)。政黨輪替了,那些被國民黨冤判為叛亂犯的民主義前輩,何時才能真正獲得平反?,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明賢(2004)。白色恐怖受難者,扁頒回復名譽證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35)。國民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8)。自立晚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9)。自立早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60)。公論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60)。中央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60)。上海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二二八事件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蔣中正總統檔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刁榮華(1984)。戒嚴與軍事審判之關係。憲法戒嚴與國家動員論。臺北:漢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山田(1996)。五十年來的臺灣法制。臺灣法制一百年論文集。臺北:臺灣法學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嘉文(2001)。從法政制度看白色恐怖。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之法律與歷史探討。臺北: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