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說「京劇流派藝術」之建構
書刊名: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作者:曾永義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Yong-yih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9:1=73
頁次:頁117-155
主題關鍵詞:戲曲京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0
  • 點閱點閱:97
期刊論文
1.方同德(1995)。戲曲流派--分割性與審美思維。中國戲劇,10,1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志超(1996)。審美創造與藝術流派京劇表演藝術二題。藝術百家,3,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政(1996)。京劇唱腔流派的發展。中國京劇,4,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東吳(1996)。論戲曲流派。黃梅戲藝術,2,83-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岫明(1994)。簡論唱腔流派的繼承和發展。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1,4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鴻鑫(1994)。天才的種子與特殊的土壤--麒派之型。上海戲劇,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文君(2003)。論京劇音樂形成的三個階段。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56-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朝増(1995)。藝無止境--談流派的形成、繼承和發展。戲曲文學,2,3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傳正(1994)。建國後形成的京劇流派。中國京劇,1,3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上海藝術研究所(1981)。中國戲曲曲藝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同賓(1990)。京劇知識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傳家、秦華生(2001)。北京戲劇通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秦華生(2006)。清代戲曲發展史。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曹其敏(1991)。戲劇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永義(2007)。戲曲的本質與腔調新探。臺北:國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鈞(2001)。京劇文化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靜亭、張琴(2003)。都門紀略。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穆辰公(1917)。伶史。宣元閨印刷:漢英圖書館總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顏全毅(2005)。清代京劇文學史。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移(1989)。京劇兩百年概観。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毛家華(1995)。京劇兩百年史話。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駱正(2004)。中國京劇二十講。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戲劇家協會(1962)。梅蘭芳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漢東(199410)。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永義(1999)。明雜劇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級委員會《戲曲曲藝》編輯委員會(1983)。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竹風(1990)。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少波、北京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組織(1999)。中國京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錢謙益(1991)。列朝詩集小傳。臺北:明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熊鈍生(1980)。辭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齊森華、陳多、葉長海(1997)。中國曲學大辭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曾永義(20020000)。從腔調說到崑劇。臺北:國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韓幼德(1987)。戲曲表演美學探索。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肅公(1995)。明語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臺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紫貴(1992)。試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與戲曲表演藝術的關係。李紫貴戲曲表導演藝術論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調元(1959)。劇話。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阿甲(1990)。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與中國的表演。戲曲表演規律再探。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復祚(1959)。曲論。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彥衡(1988)。舊劇叢談。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永義(1980)。中國古典戲劇腳色概説。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永義(1997)。論説「戲曲劇種」。論說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永義(2004)。再談戲文與傳奇之分野及其質變過程。戲曲與歌劇。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調元(1997)。漢口竹枝詞。中華竹枝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鳴廬主人(1988)。聞歌述憶。清代燕都梨園史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安祈(2004)。京劇梅派藝術中梅蘭芳主體意識之體現。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