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青師」學徒兵所見日本皇國民教育的虛實:以鍾肇政先生訪談紀錄及回憶錄、小說為中心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陳文松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2
卷期:62:1
頁次:頁15-46
主題關鍵詞:日本殖民統治青年師範學校皇民化運動鍾肇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0
  • 點閱點閱:28
期刊論文
1.陳文松(2007)。洪元煌の抗日思想--ある「臺灣青年」の活動と漢詩。日本臺灣學會報,9,6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慧玲、林世煜、曹欽榮、李禎祥、蔡宏明、葉雪淳、曹欽榮(20100300)。葉雪淳先生口述史。臺灣風物,60(1),141-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松(2006)。「校友」から「台灣青年」へ: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友會雜誌》に見る「青年」像。年報地域文化研究,9,138-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宮崎聖子(2006)。殖民地台灣における青年團の變容:1930年代後半の諸制度との関連を中心に。日本台灣學會報,8,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宮崎聖子(2011)。台灣における女子の青年團と諸個人の經驗(1939-1945)。現代台灣研究,39,6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文松(2005)。1920年代植民地台灣における「青年」の争奪:台灣總督府文教局の設立と後藤文夫。アジア地域文化研究,1,17-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西川滿(1938)。歷史のある台灣。台灣時報,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文松(20111200)。日治時期臺灣「雙語學歷菁英世代」及其政治實踐:以草屯洪姓一族為例。臺灣史研究,18(4),5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萬益(2003)。大河之歌: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桃園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美華(2004)。鍾肇政大河小說中的殖民地經驗(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麗玲(1994)。戰時體制下的臺灣社會(1937-1945)--治安、社會教化、軍事動員(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鍾肇政(1980)。濁流三部曲。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大貫惠美子(2006)。學徒兵の精神誌:「与えられた死」と「生」の探求。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德相(1997)。朝鮮人学徒出陣:もう一つのわだつみのこえ。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河田宏(2005)。內なる祖國へ:ある朝鮮人學徒兵の死。東京:原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濁流(1972)。夜明け前の台灣:植民地台灣からの告發。東京:社會思想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鴻銓(1988)。彰化青年師範學校同學錄。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彭瑞金、中島利郎、澤井律之(2005)。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年。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鍾肇政(1979)。濁流三部曲。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肇政、彭瑞金(1991)。鍾肇政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加藤陽子(1996)。徴兵制と近代日本,1868-1945。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宮崎聖子(2008)。植民地期台灣における青年團と地域の變容。東京:御茶の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義麟(2003)。二.二八事件:「台灣人」形成のエスノポリティクス。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瑞金(1997)。臺灣文學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出版社: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石濤(1991)。一個臺灣老朽作家的五〇年代。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慧玉、吳玲青(1997)。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籍日本兵。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繼文(1996)。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葉石濤(1999)。從府城到舊城--葉石濤回憶錄。臺北:翰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園會(19970000)。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制度。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培夫、臺灣省政府(2001)。臺灣碑碣的故事。南投縣:臺灣省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筱峰(1993)。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學徒並學童ノ田植協力二関スル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40217)。府青年師範學校出願期日は三月十五日ま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施正鋒(2000)。鍾肇政的認同觀--以《濁流三部曲》為分析主軸。台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宮崎聖子(2006)。元台灣人特別志願兵における「植民地經驗」。戰後台灣における「日本」:植民地經驗の連続.變貌.利用。東京:風響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近藤正己(1996)。人力と人命の動員。總力戰と台灣:日本植民地崩壊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文松(2008)。台灣近代學閥的形成: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同窗會為中心。跨域青年學者台灣史研究論集。台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彭瑞金(1991)。傳燈者鍾肇政。鍾肇政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石濤(1979)。鍾肇政論:流雲,流雲,你流向何處?。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天生(1994)。台灣文學的耕耘者鍾肇政。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灣總督府(1932)。第十八課鄭成功。公學校漢文讀本。台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弘谷多喜夫(1984)。植民地教育と日本人教師。講座日本教育史。東京:第一法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婉窈(2003)。日本在臺軍事動員與臺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